1933年12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三三火的试制终于全部研制成功,原本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基本试制成功的,但是炮弹因为是自带发动机的,刚开始试生产的时候不稳定,就是精度方面偏差与设计要求偏差太高,所以生产这块的技术人员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影响到试产进度的就是轮胎问题,因为工业园规划的汽车生产还没有正式启动,还没办法生产橡胶轮胎,如果用传统的平板车那种轮胎运输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使用的时候那后坐力瞬间就会让整个车轮报废。
最开始的时候关于轮胎问题何立文有想过直接从后世采购,但是这些终究是1933年需要走过的历程,而且考虑并不是非得要解决,主要是63火本身可以拆解做单兵武器使用,也可以不使用轮胎,用当时的平板车轮胎作为运输,使用的时候直接放地上,只是比较麻烦些而已,而且后期卡车的时候必然要生产轮胎的,所以就没有直接采购成品。
不得不说这个是后世甚至比他的前身107火,也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还要出名的武器装备,核心在于喀秋莎火箭炮太重,仅仅一颗炮弹就接近四十公斤,而63火的设计炮弹只有18.8公斤,当然因为这个时代的火药等暂时还没办法达到后世的标准,所以最终试制出来的三三火的炮弹达到了21.5公斤,射程也只有6.5公里左右,比原来的设计重了三公斤左右,射程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不过放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恐怖的了。
当然其他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变,整体是12管,不装弹药的情况下(也就是行军状态)全重403公斤的样子,比原设计要求重了接近20公斤,不过也完全在骡马运输承受范围之内,沿用的牵引式设计,主要是考虑现在虽然没办法卡车运输,但是牵引式就只需要一个骡马用绳子套上牵引部分就可以进行运输,非常简单便捷,另外卡车也已经在规划中了。
炮弹21.5公斤,这个可以单兵运输或者平板车运输。
拆开来就是单兵炮,两个人,一人一个炮弹,再抬着单炮筒可以相对轻松的行军,这样就是一个行动组了,对于游击战来说这必然是神器,关键是这玩意射程6.5公里,熟练的炮兵完全可以对空打击,成为简易高射炮。
不得不说当时赵学文选这款装备还是下了功夫的,当时何立文都没有想到这款武器,毕竟何立文算不上军事迷,最多是相对感兴趣,可以说是男人都对武器有独特情怀。
试炮的时候组织派人过来了,是陈校长,不过只有一个人,而且是化妆成商人过来的,毕竟陈校长在蓝色方面也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很容易被认出来。
试炮是在远离工业园的深山里面远的试身场所,就是大围山里面,因为这玩意动静太大,而根据地已经被基本包围状态,工业园附近也有不少眼线在,这些人也不能直接清除,毕竟还没到那一步。
陈校长、何立文、赵学文、老吴四个人以运输为伪装将整个炮和两轮发身的炮弹直接用运输车运到了大围山,这里提前三天左右就安排人在整理试炮场地了,四人一到,就立马有人过来将炮身和炮弹分装到二辆平板车,两轮炮弹24枚,就是四百多公斤,炮身也是差不多重量,这个主要是试炮,但是也是测试运输以及顺便测试山地通过能力,所以这次试射即是测试也是一次行军演习。
测试结果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误差比原设计稍微大了一点,不过107火箭炮的设计初衷就是火力覆盖,所以误差稍微大一点点就可以接受了,主要是12枚炮弹一次齐射带给这个时代的人一种特别的震撼感,赵学文稍微好点,毕竟从视频中感受达这种震撼,其他人特别是陈校长和老吴,半天都嘴巴没有闭上,当然这个是炮弹射击时的要求,只是射击完成一般就会自动合上了。
等陈校长反应过来,就转过身来笑眯眯地对何立文说,“何立文同志……”
看到陈校长这见眉不见眼的样子,何立文立即接话说,“恭喜发财对吧。”
引得大家一阵哄笑,陈校长也没有啥不好意思的,直接说,“这个必须得给我,我得先进行培训。”
“您这理由还真是,有道理!”何立文竖起了大拇指,“不过现在你们那边封锁严格,你有办法运进去这么大的家伙吗,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三组,炮弹可能不多,就一百左右,刚才测试还用了二十四颗,估计只有七八十的样子了,这一加起来可就是好几吨。”
“你们这伙败家子,”当然这是开开玩笑而已,“运输确实是个问题,最近封锁更加严密了,枪支弹药还好,这个还真不好弄进去。”
“如果您信得过我的话,我这边有办法可以运过去,第一就是我们家族现在在用飞机运输青霉素这个您也知道,所以第一种办法就是直接空投过去,不过现在还没有专业的降落伞,需要时间等,第二种办法就是我先安排人在那边找个合适临时起降的位置给送过去,到时候我安排藏到某个位置再联系你们去取,第三个就是我用我这边的名义运输,风险稍微高点不过可控,而且这样安排的话可以晚几天,这样炮弹也会多点,我们工业园这边抓紧生产一些 炮弹出来,这样您留一组教学,另外两组你们看一下怎么安排,最好是用在前线关键时刻作为震慑使用。”
“那还是你来安排吧,时间晚几天没关系。”
一行人结束了今天的测试,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路上,赵学文将一份详细的说明交给了陈校长。
这份说明是关于“三三火”的,赵学文向陈校长介绍了“三三火”的开发背景就是参考飞雷炮改进过来的,另外就是它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陈校长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赵学文都一一解答。
最后,陈校长感谢赵学文的介绍,并表示会好好研究这份说明,最终结果当然是战场上见真章了。
回到基地,自然少不了一顿好酒,吃饭的时候陈校长也特意介绍了一下根据地现在的情况:“现在军事指挥方面调整比较大,成立了五人指挥组,李顾问,毛同志,朱同志,周同志加上博同志,虽然还有些不太顺畅,不过比以前就好很多了,所以最近一直处于拉锯状态,而且估计上次何立文同志上山说的和发的那篇文章还是对博同志他们几个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在指挥这块大概意思是有点比赛或者说参照的意思,目前是最严峻的东线由毛同志与朱同志为主负责指挥,北线主要是博同志和李顾问负责,估计是在两种路线争论不下的一种折衷方案。”
“这样也好过以前的一味阵地战的方式了,现在的士兵未来可都是基干力量,损失一个都足够让人心疼的。而且有了对比结果也容易出来,这样或许可以少走不少弯路,主要是有些弯路走就走了,大不了浪费些时间,但是有些弯路却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不是说牺牲一两个人,这种牺牲甚至可能导致全面撤退的结果,没有根据地,再面临四面围追堵截,可以想象这种结果将是何等的惨烈。”何立文不由感叹。
“是啊,组织中特别是基层指战员,曾经一度有些失去方向的感觉,好在现在及时调整了一部分,另外,有了工业园经济支援和装备的支持,现在根据地可以说好过多了,特别是飞雷炮以及三三火的逐步装备,我们在重武器这块就相当于少了一块短板,特别是飞雷炮,运用冷枪冷炮战术才得以勉强维持这种 拉锯状态。如果没有三三系列的枪和飞雷炮,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支援,都有点不敢想象结果,毕竟人数装备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差距。”
不得不说陈校长的军事眼光确实非同凡人,而赵学文、何立文都是经历了后世海量信息与影视资料的轰炸,而老吴是防御战专家眼光自然不错,所以大家都聊得热火朝天。
一顿酒喝完,陈校长也得离开了,赵学文主动对何立文说他会“随行”保护,所以何立文就没有再操心了,考虑一下怎么样把这几门炮“合理地”运输过去,其实主要是找一个合理的又可以隐藏武器的地方。
当然这个简单,不过因为要找一个距离合适又相对安排的地方要花点时间而已,何立文跟赵学文说过以后,让安排抓紧生产炮弹,到时候看何立文或者赵学文“运输”一趟,主要是最近被盯得紧,所以稳妥点处理好一些,毕竟没有到必须翻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