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仪师父两眼饱含着泪水,呜咽着说道:“这么说你的曾祖父认可你了?”
汪国全赶紧答道:“让可认可都认可。只是当时的情况不容许外甥女儿公开身份,就将她养在温达尔汗亲王府上,充当亲王的女儿了。”
可想而知当时的荣达王子还是为他们俩的这个女儿尽心尽责了,静仪很是欣慰。
众人在庵里小住了几日,道不尽的离情别绪,说不完的刻骨相思。
静仪见王后也算实现了当初的约定,让丹霞平安长大成人了。尽管中间发生了不愉快的插曲,但还是反复叮咛女儿,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与大娘撕破脸。
见丹霞年轻气盛不明白,静仪就引导女儿娓娓道来:“你父汗现在是一国之君,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不能因为我们母女俩落人于口实,全天下人都在看着他呢!王后乃一国之母,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她的娘家势力强大呢!”
其实有没有正式的公主身份丹霞并不在乎,或许这就是命吧!她现在只要母亲好好的活着。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命在,万事皆有可能!
丹霞很想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便告诉静仪道:“母亲,父汗赐给了我一座郡主府,你和我们一起回去同住好不好?”
静仪当然希望可以陪伴女儿,她还想着回到荣达王子,也就是如今的大汗身边去呢!可是凡事都得看时机,时机未到也是枉然。
听到母亲这么说,丹霞陷入了沉思:的确急于求成不可取,就算母亲现在和自己回京了,父汗又能给她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况且京城里从来都是血雨腥风,王后暂时不动母亲绝非出于心善,而是留着以后以待时机。看起来王后娘娘和自己的母亲都很不简单啊!
汪秉权同意爱女的意见。暂时做几年尼姑有什么要紧,关键是要往后看。这就好比下棋,要布局就得把包围圈放得尽可能的大一些。
丹霞这才明白人生如棋的道理。静仪趁机又给女儿讲述了一通为人处世之道,并鼓励她不要局限于儿女情长,而应该放大心胸朝前看。
临别之际静仪还让丹霞带上了一些佛经,并鼓励她要反复揣摩。
在尼姑庵的这几天丹霞也亲身感受到了身心清净的美好,她还和母亲一起参加了各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怪不得母亲一点也不着急,原来她早已体会到静极生慧的道理,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汪秉权父子也是依依不舍,他们恩威并施双管齐下,让庵堂里的姑子们不敢随意为难静仪师父。
返程的路上丹霞脑子里一直在转动着,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将母亲接出尼姑庵过上好日子呢?目前天下初定,实在还不是向父汗提及此事的时候。
既然等靠要行不通,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只要父汗的心里还有母亲,那么母亲从庵堂里出来蓄发还俗就指日可待了。
都说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慈悲为怀,那就向观音菩萨求助吧。万事开头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