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
富丽的庄园里,诞生了一个不被期待的女婴。
幸好生活在这里的,是南城极为稀少的高知家庭,他们不重男轻女,只是思想比较先进,追求丁克。
意外怀孕有了孩子,女主人痛苦万分。
一有什么烦恼或者不顺就会怪罪到胎儿身上,在她出生后,更是不管不问,家庭地位比保姆的女儿还卑微。
男主人非常爱女主人,尊重妻子的一切决定,哪怕是她任性的要求自己不准亲近女儿。
在这种环境下,女孩慢慢长大,她的成绩优异,长相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哪怕只是悄无声息得出现在人群中,旁人都能轻易注意到她独特的美丽。
在她少女时代,用攒的压岁钱征求老师的同意,选择了住校。
初中三年,父母都没有发现她不在家住,是在高二那年的一个冬天,出国旅行的航班因为恶劣天气延误,夫妻俩不得不临时回到家里待两天。
发现女儿不在家住,这对夫妻的第一反应不是孩子有危险,而是孩子自甘堕落,跟人学坏了。
女主人气得浑身发抖,直接报警抓人。
少女在宿舍复习到深夜,还没准备睡觉,就听到老师的敲门声。
推开门,乌泱泱一群人在门外看着她,老师的眼神格外复杂,语重心长地开口:“沈清然,你住校的事情怎么没有通知父母呢?”
少女的眼神平静:“老师,我住校五年了。”
老师身后,那两个打着手电筒的警察都感到意外,他们接到的报警电话可不是这样讲的。
那位女士非常激动地要求他们立即找到跟着男人厮混的女儿,最好给她一个深刻的教训。
但眼前的事实是——
人家好端端地在宿舍复习。
刚才来的路上,老师还跟他们说,这个女孩是年级前三,成绩一直很稳定,考上名校是板上钉钉的。
明里暗里地打听自己的学生是不是犯了什么事,在他们说出事情前因后,老师都无语了。
嘴里嘀咕着:“难怪从来没见孩子父母来开过家长会,敢情这么不负责,老天不开眼啊,给孩子配了对没责任心的父母......”
警方找到人,确认是沈清然本人后,就放心了。
“你爸妈找不到你,有点心急,早点休息吧。”
沈清然点了点头,跟老师说:“还有两个知识点没复习完,很快就睡。”
老师轻轻拍了拍她瘦削的肩,严厉的面容缓和下来,声音罕见的轻柔:“去吧。”
当天晚上,警察给沈太太回电:“您的女儿在学校,并没有发生您所说的那些事,请不用担心。”
“怎么可能?她从小就不听话,早就长歪了。”女人好听的声音激动地扭曲起来,“是不是她给了你们什么好处,故意瞒着我们,想要粉饰太平对不对!”
两个警察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看到浓厚的无奈。
第二天早上,沈先生带着沈太太第一次走进女儿的校园。
振华一中是南城第一所公立高中,前两年暑假装修过的校园环境在沈太太这种海归留学生看来,跟村里的红砖房一样土气。
按她的观念来看,女儿选择读这种垃圾学校,简直就是不思进取!
当时沈清然还在上课,父母不声不响地闯进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她:“沈清然,出来。”
老师正上着课,突然被两个莫名其妙又穿着考究的人打断,疑惑地止了声。
刚想询问这两人是干什么的,就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沈清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跟他说:“老师,不好意思,他们是来找我的,打扰您上课了。”
老师摆了摆手,皱着眉看着学生出去挨了一巴掌。
妆容精致,长相跟沈清然有几分相似的脸盛满怒意,用足以贯穿上下四层教学楼的声音怒吼:“为什么不回家住?家里没有你的床吗?”
“你住到学校肯定是不是为了跟哪个男生约会?”
“为什么自作主张地搬出去住?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母亲?”
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都震惊了。
沈清然居然被打了?
她可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要颜值有颜值,要成绩有成绩。
老师也是看到这一幕后,才明白为什么沈清然总是冷冷淡淡的,过分的懂事成熟。
“沈清然妈妈,我们现在还在上课呢,你有什么事情方便回家再说吗?”
沈太太倨傲地瞥了眼任课老师,皱起眉头扫了一圈周围的环境:“这种学校还有什么好上的,我原本打算送她出国留学的,最好是一张白纸,没想到被这个大染缸染成这副德性,简直让我感到恶心。”
“说够了吗?”沈清然问她。
沈太太呼吸沉重的鼓动胸膛:“你怎么跟我说话的?”
沈清然的背挺得笔直:“我上个月就满十八岁了,没得你们照顾一天,早点登报脱离关系吧,费用我出。”
沈太太扬手又是一掌,头顶的下课铃声骤响。
一个男生从隔壁班冲出来,猛地撞倒盛怒的沈太太,然后扬长而去。
楼梯间还能听到他幸灾乐祸地嬉笑。
班上的同学都知道,秦光赫是故意给沈清然出气的。
沈太太摔了头,破相了。
后来高考前两天,南城晚报上刊登了一条断绝关系的声明——
南城豪门沈家当权人沈霄宣布与不孝女沈清然脱离父女关系,今后一切行为,都与沈家任何人无关。
同学和老师都担心这则消息会影响沈清然的高考,明里暗里把沈家人痛骂一番,甚至还有某位勇士去泼粪。
后来高考成绩出来后,沈清然的成绩比模考还高,顺利考入理想大学。
在谢师宴后,当着市领导、校领导还有各位同学、家长、老师的面,跪到保姆膝下,喊了一声:“妈。”
沈家当时已经慢慢把产业转移到国外,这边的事情知道的很少。
沈清然对外都宣传保姆是自己的母亲,父亲是南城东郊的农民,只字不提那个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