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王元林上着学,也没有忘记挣钱。
只是他挣的都是小钱,不能跟汪远方比。
看出祖孙俩都很忐忑。
姜兰拉着王元林的手,让他安心。
“ 房子我没找,你们就住我这,房租看着给点就成。”
姜兰不差这点房租钱,但不给,王元林田婆婆心里肯定不安。
听到让他们住这么大的房子,田婆婆连连摆手。
“这咋成,这么大这么好的地方给俺们俩住,太浪费了,小兰,俺们没那么多钱租这么大的房子,你还是给我找个小一点的,够我们祖孙俩住就行。”
王元林也是这么想的,他直点头。
姜有些嗔怪,“田婆婆,您也太见外了,我和元林是正式拜了师徒的,要是古代,人家都要住到师父家里学习的,而且我又不要你们白住,这房子,我一直有雇人来打扫,也是一笔开销,你们住这,可以帮忙打扫,再种种菜,房子长久不住人会坏掉的。”
其他那些房子她也会陆续租出去,只是地方太大,租的起又靠谱的租客太少,只能慢慢挑选。
见田田婆婆心动了,付文臣也紧跟着说服道。
“元林要上的初中,就在这条街对面,走路不用十分钟,便宜的房子离学校远,元林得起很早,说不定早饭都来不及吃。”
听到这话,田婆婆不再犹豫,答应住下。
“那成!俺们租了。”
她在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好好对待这房子,得打扫的漂漂亮亮,不能有一丝灰尘,这样才对得起姜兰。
汪队长夫妻暂时住在这,两个星期后才搬进隔壁。
姜兰问为了庆祝他们过来,晚上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子菜,给他们接风洗尘。
一群人吃的肚子撑成了皮球。
王元林打了个嗝。
“嗝~师父,你厨艺越来越好了,肉夹馍太香了,还有松鼠桂鱼,除了您,没人做的这么好吃。”
姜兰被夸的都不好意思了,一高兴给王元林出了好多题。
王元林看见这十张卷子,咽了咽口水。
“我拿您当师父,拿我当怨种,呜呜呜~”
虽然嘴上叫苦,但还是乖乖把卷子做了。
姜兰出的题目,有学校里的,也有医学上的。
他都对答如流,没一处错处,可见他真的有努力学习。
王元林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要不然也不会来这上学。
批改完卷子,姜兰很满意。
“不错,我不在这段时间,看来你有好好预习。”
“那是当然,师父您寄回来的那些药方和病历,我都翻烂了,好多都背下来了。”
姜兰眼睛晶亮,“哦~是嘛,那背背看。”
王元林:其实……我就是说说……
磕磕绊绊背完,姜兰还是很满意的。
他这个年纪,又要兼顾学业,还要学习医术,能这么刻苦,很不容易。
安顿好他们,等王元林正式入学,姜兰也快毕业了。
她虽然不咋回学校,但华大一直流传着她的传说。
大一治好了疫病,入学不到一年,就当了正式医师,在医院飞升速度,比他们拉屎的速度都顺畅。
同为古中医系的同学,他们还在实习,姜兰已经成为可以带实习生的程度了。
毕业典礼这天,姜兰看着母校,绽放出最夺目的笑容。
付文臣怀里抱着乐崽,手里牵着安崽,看着他们的妻子,妈妈,心中无比自豪。
乐崽手抓着姜兰那边比划,“妈妈,妈妈好,要妈妈。”
付文臣哄了哄,“再等等,乐崽乖,妈妈在跟同学拍毕业照,我知道你急着找妈妈,但你先别急。”
拍完毕业照,姜兰又跟小薇她们单独拍了好几张照片。
以为可以过去的付文臣,看见姜兰身后来了好多同学,他止住脚步。
他们都是别的系的,甚至还有任教老师,都抢着跟姜兰大神合照。
等他们拍完照片,付文臣带着孩子上去,期待的看着她。
“还有我们,小兰,咱们一家四口一起拍张照片吧。”
姜兰尴尬了,“额……可是,摄影师已经走了,他拍完了,还得赶场去下一所学校拍呢。”
听到不能拍照了,男人满脸失落。
安崽也有些落寞,不能跟妈妈拍照。
他们父子俩的情绪还能控制,怀里的乐崽直接绷不住,破防了。
哇一声就哭了出来。
“妈妈,麻麻~我要和妈妈拍照片,为什么他们可以,就我不可以,呜呜呜~啊啊啊啊~”
姜兰抱过乐崽哄了哄,“乐崽乖,不哭,没有摄影师,咱们可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
听到全家福,付文臣和安崽眼里重新有了光亮。
乐崽挠挠头上的毛茸茸头发,歪脑袋好奇道。
“照相馆是什么?是跟姥姥和汪叔叔开的饭馆一样吗?乐崽不想吃饭,只想照相!和妈妈照相!”
乐崽不知道照相馆,但安崽知道。
他拉着妹妹软乎乎的手。
“傻妹妹,照相馆不是饭馆,是照相的地方。”
听到能照相,乐崽开心的鼓掌,刚才的难过,顿时烟消云散,躲在姜兰怀里嘎嘎乐。
一家四口找了个照相馆,拍了张全家福。
姜兰让照相馆的师傅,洗出一张最大的来,准备装裱相框挂在家里。
毕业以后,姜兰决定继续考研。
学无止境,即使有很多人推崇她,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有在稳步上升,但姜兰并没有没有懈怠,一直在努力前行。
除了研究医学,姜兰闲暇时间准备开一间饭馆。
饭馆不定时开放,有可能一年营业一天,也有可能营业一个月再歇业。
每当姜兰医药研究,推进不了的时候,她就会放空自己,来到无忧小馆做菜。
王元林放学后,就来这帮忙。
看着坐满的客人,王元林神情疲惫,跑到后厨跟姜兰哭诉。
“师父,明明咱们无忧小馆不常开张,为啥还有这么多人来啊。”
姜兰把炸好的丸子捞出,挠了挠头。
“应该是饥饿营销的原因吧,我做的菜本来就好吃,加上他们不常吃到,人们大多对稀少的东西趋之若鹜,越轻易得不到的东西,越想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