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事迹
赵良栋的早期军事生涯始于1645年(顺治二年),这一年正值清军平定陕西之际。赵良栋积极响应招募,加入了陕甘总督孟乔芳的部队,并被委任为潼关守备。在随后的几年里,赵良栋随军征战秦州(今甘肃天水)和巩昌(今甘肃陇西),在对抗叛将贺珍和武大定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因此晋升为宁夏水利屯田都司。这次晋升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
1648年(顺治五年),赵良栋参加了平定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晋升,成为高台游击。这一时期,赵良栋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1656年(顺治十三年),赵良栋随同经略洪承畴远征云南、贵州,此次征战旨在平定该地区的叛乱。在这场征战中,赵良栋被授予督标中军副将之职,负责指挥中军作战。在洪承畴的领导下,赵良栋及其部队取得了显着的战绩,不仅稳固了清廷对云南、贵州的统治,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1662年(康熙元年),赵良栋因其在云南、贵州地区的突出表现而被擢升为云南广罗镇总兵。在此期间,赵良栋面对马乃、陇纳、水西等地苗族起义,采取了坚决有效的措施进行平叛,不仅稳定了当地局势,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赵良栋的这些行动,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处理复杂军事问题上的能力和智慧。
1665年(康熙四年),赵良栋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返回家乡守孝。按照当时的习俗,官员在父母去世后需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这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体现。1669年(康熙八年),在守孝期满后,赵良栋被重新启用,担任山西大同总兵。
二、调任宁夏
672年(康熙十一年),赵良栋被调任为天津总兵。然而,就在不久后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了反清叛乱,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随着叛乱局势的发展,各地纷纷受到影响。到了1674年(康熙十三年),宁夏地区发生了兵变,提督陈福不幸遇害,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良栋在甘肃提督张勇的举荐之下,被清廷擢升为宁夏提督,肩负起了稳定宁夏局势的重要任务。赵良栋深知此时的宁夏兵变不仅威胁着当地的安定,也可能影响整个西北地区的稳定。因此,他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一方面要稳定军队情绪,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赵良栋入京朝觐时,向康熙皇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诛除首恶,宽宥胁从。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平息兵变,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一策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支持与认可。随后,赵良栋将自己的妻子留在京师,亲自率领一百名精兵急赴宁夏,并沿途宣读皇帝的诏谕,以此来安抚士兵的情绪,稳定军心。
到达宁夏后,赵良栋开始着手调查兵变的真相。他很快查明了兵变的首恶是把总刘德、参将熊虎、以及营兵阎国贤和陈进忠。为了分散他们的党羽,赵良栋巧妙地让他们外出防守。在确定了他们的罪行之后,赵良栋按照法律程序对他们进行了审讯,并请求康熙皇帝批准将他们处决。在得到批准后,赵良栋迅速执行了判决,有效地清除了叛乱的核心力量。
与此同时,大将军图海正在平凉督军,指挥赵良栋与平凉提督王进宝等人共同征讨陕西提督王辅臣。赵良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先后平定了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和、礼县等地,有力地支持了清廷对叛军的镇压。
三、夺取四川
1679年(康熙十八年),赵良栋向康熙帝上书,表达了他愿意率领宁夏军队夺取汉中、兴安并进而规复四川的决心。他认为经过三年的训练,宁夏军队已逐渐变得纪律严明,士气高涨,渴望建立功勋。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渐长,赵良栋希望能够抓住机会,不负皇恩。康熙帝对赵良栋的忠诚和决心表示赞赏,并予以批准。
同年八月,大将军图海制定了“四路进取汉中、兴安”的战略。根据这一计划,图海亲自率领将军佛尼埒进攻兴安;而赵良栋则被委以重任,率军进攻徽县。此外,毕力克图负责进攻略阳,王进宝则负责进攻栈道。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意在快速推进并控制四川的门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赵良栋率领军队迅速行动,先是攻克了密树关,并分兵袭击黄渚关,大败叛军,成功夺取了徽县。紧接着,他又占领了略阳,击退了叛将吴之茂。这些胜利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十一月,赵良栋继续前进,夺取了阳平关,并攻打沔县。在此过程中,他与王进宝的部队在宁羌会师,被封为勇略将军,但仍兼任宁夏提督。赵良栋的这一系列胜利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1680年(康熙十九年),赵良栋率领军队继续向四川挺进。当他率军进攻白水坝时,叛军沿江布阵,利用江水上涨的条件进行防御。面对叛军的密集箭雨,赵良栋激励士兵们勇敢向前,他亲自策马渡河,全军紧随其后,尽管遭到敌军火炮的猛烈攻击,但没有一人退缩。叛军见到如此英勇的攻势,惊慌失措,迅速溃散。赵良栋乘胜追击,先后在石峡沟、青箐山击败叛军,并攻取了龙安府,渡过了明月江,直奔绵竹。吴三桂任命的巡抚张文德见势投降,成都得以顺利收复,距离赵良栋出兵仅仅过去了十天。
鉴于赵良栋的杰出表现,康熙帝将其提拔为云贵总督,并授予兵部尚书衔,仍旧保留勇略将军的称号。赵良栋考虑到宁夏需要有人驻守,因此请求辞去总督职位,但未获批准。最终,清廷在宁夏设立新的总兵职位,任命赵良栋的儿子赵弘灿为宁夏总兵,而赵良栋则被命令率领宁夏镇兵前往云南继续征战。
四、平定云南
1681年(康熙二十年),在经历了前期的准备和战斗之后,赵良栋终于率领军队向云南进发,目标是彻底平定云南的叛乱。在此之前,王进宝已经夺取了保宁(今四川阆中),攻克了顺庆、重庆、遵义等地。赵良栋则先收复了象岭、建昌、纳溪、永宁等地,并请求分兵入云南。康熙帝同意了这一请求,命令赵良栋出兵建昌,同时命建威将军吴丹出兵永宁。
然而,事态并未如预期那样顺利发展。叛将胡国柱、夏国相攻陷永宁,进而进犯泸州、叙州(今四川宜宾),直逼建昌。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赵良栋命令总兵朱衣客率领八千人救援建昌。然而,朱衣客在战斗中失利,被迫退守雅州(今四川雅安),建昌也随之失陷。赵良栋随即上表弹劾吴丹和朱衣客,认为吴丹拥兵不进,导致永宁失守,而朱衣客则未能守住建昌。康熙帝根据赵良栋的意见,撤换了吴丹,并将朱衣客关入刑部大狱。
随后,赵良栋调整了战略部署,他命令儿子赵弘灿绕道攻击叛军的背后。赵弘灿成功收复了泸州、叙州、永宁,并与赵良栋在夹江会师,一同攻克雅州,进而收复了建昌。此时,赵良栋的军队士气高昂,准备进入云南。
不久,赵良栋率军渡过金沙江,驻扎在武定。此时,大将军贝子彰泰正 统 帅 四十万大军屯兵于昆明城东的归化寺,并布下严密的防线。吴世璠则聚集残军,坚守昆明,与清军形成对峙的局面。九月,赵良栋率军抵达前线,巡视营垒后,向彰泰提出应迅速决战的观点,认为长时间的相持不利于清军。彰泰则担心轻易进攻会让满洲军遭受损失,希望赵良栋的军队先休整。赵良栋没有采纳彰泰的意见,当晚便率领部队攻打南坝,并夺取了浮桥,逼近昆明城下。
彰泰看到赵良栋的军队已经取得优势地位,便提议让赵良栋的军队暂时退下,由其他将领继续进攻。但是赵良栋坚持不让,彰泰最终下令全军出击。在桂花寺附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清军士气高昂,奋勇争先,最终大败叛军。吴世璠在昆明城内见大势已去,选择自杀身亡,云南得以平定。
在昆明城破之后,赵良栋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吴氏家族在云南经营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许多将领趁机掠夺财物,唯独赵良栋及其部队一无所取,严格遵守军纪,未侵犯任何财物,这一行为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敬和赞誉。
五、自陈战功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赵良栋上书朝廷,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战功。然而,朝廷以丢失建昌为由,认为他的功劳和过失可以相互抵消,仅对其部下的将领进行了加封。不久之后,赵良栋以病为由请求回乡。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考虑到赵良栋在平定云南时的贡献及其廉洁自律的行为,恢复了他将军和总督的官职。这一决定显示了康熙帝对赵良栋功绩的认可,同时也表明了对老将的尊重和关怀。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赵良栋再次入朝,又一次自述了自己的战功。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为了表彰赵良栋的贡献,加封他为拜他喇布勒哈番(汉文为骑都尉)。这一封赏进一步确认了赵良栋的地位和荣誉。
1691年(康熙三十年),准噶尔部开始侵扰边境,西安将军尼雅翰出镇宁夏,并向赵良栋咨询军情事务。这显示出赵良栋在处理边防问题上的经验和能力仍然受到重视。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清廷将宁夏总兵冯德昌调往甘州,并命令赵良栋暂时统领宁夏镇兵。赵良栋弹劾冯德昌克扣军粮,导致冯德昌被罢官。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赵良栋率军驻守 土 喇 ,以抵御准噶尔部的侵扰。不久后,他被召回到京师。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赵良栋再次上书朝廷,声称自己的战功被大将军图海、彰泰以及大学士明珠所隐瞒。康熙帝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赵良栋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气量狭隘,并将赵良栋的奏疏退回。尽管如此,康熙帝还是封赵良栋为一等精奇尼哈番(汉文为子爵),显示了皇帝对赵良栋的认可。
赵良栋随后请求留在京师,并请求皇帝赐予他田宅。御史龚翔麟弹劾赵良栋骄纵。康熙帝虽然没有直接惩罚赵良栋,但仅赐给他两千两白银,并命令他返回宁夏。这一决定可能反映了康熙帝对赵良栋晚年行为的一些不满,但也显示了对老将的宽容。
六、病逝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尚书马齐从宁夏返回京师,向康熙帝报告赵良栋病情严重的消息。得知这一消息后,康熙帝非常关切,立即下诏慰问,并赐予赵良栋人参和鹿尾等珍贵补品,以示对这位老将的关怀和尊重。
然而,赵良栋的病情并未好转,不久之后,他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七岁。赵良栋的逝世正值康熙帝征讨准噶尔之时,为了表达对这位老将的哀悼之情,康熙帝特地命令皇长子允禔参加赵良栋的葬礼,并赐予赵良栋“襄忠”这一谥号,以表彰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
赵良栋去世后,他的声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1730年(雍正八年),雍正帝为了纪念历史上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贤良之臣,兴建了贤良祠,并将赵良栋的灵位安置其中,这表明了赵良栋在后世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
更为显着的是,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帝追赠赵良栋为世袭罔替的一等伯爵,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赵良栋生前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家族的荣耀延续。
结语
赵良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成为了清朝初期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从西北的宁夏到西南的云南,赵良栋的一生见证了清朝统一中国的关键时期。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且在治理地方时也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