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慧生物”)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中慧生物在资本市场的新征程,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家创新疫苗企业在面对财务亏损、商业化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时的决心与勇气。
科创板折戟,转战港股的明智之举
回顾中慧生物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3年6月,中慧生物就曾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但仅三个月后便主动撤回。尽管公司解释此举是基于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块的活跃筹资活动及国际化战略的考量,但市场普遍认为,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的审核趋严,尤其是对科创属性的硬性要求,可能是中慧生物折戟的主要原因。
科创板近年来收紧了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这无疑增加了企业上市的难度。对于中慧生物而言,虽然其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疫苗的商业化时间较短,市场表现尚未得到充分验证,这或许是其在科创板遇阻的关键因素。因此,转战港股对于中慧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块的活跃筹资活动,不仅能为中慧生物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助力其实现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财务持续亏损,现金流承压的严峻现实
然而,中慧生物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招股书显示,中慧生物近年来持续亏损,财务压力巨大。2023年,公司营收为5216.8万元,净亏损却高达4.25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虽然营收增至2.17亿元,但净亏损仍高达1.68亿元。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公司研发开支高达2.8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更是惊人地达到了542%。
此外,中慧生物的现金流状况也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533.9万元,较2023年末的1.43亿元大幅下降。尽管公司表示现有资金足以支持未来12个月的运营,但若Ipo募资不及预期,其现金流压力将进一步加剧。这无疑给中慧生物的上市之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核心产品商业化能力存疑,市场竞争激烈
中慧生物的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慧尔康欣?)于2023年5月获批,是中国首款且目前唯一一款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这一创新产品无疑为中慧生物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然而,慧尔康欣?的商业化表现却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流感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多个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产品上市。中慧生物虽然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其价格竞争力及市场推广能力仍有待观察。其次,流感疫苗的市场渗透率较低,中国的整体流感疫苗接种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中慧生物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市场教育,以推动产品销售。此外,中慧生物的在研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虽然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但其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5年启动,距离商业化仍有较长时间。
国际化战略与产能扩张,中慧生物的未来之路
面对诸多挑战,中慧生物并未放弃。相反,公司正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的国内外注册、在研疫苗的开发及商业化能力提升。在国际化战略方面,中慧生物已在澳门完成慧尔康欣?的注册,并计划在菲律宾、泰国、加拿大等地推进产品注册,以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还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业绩增长点。
在生产方面,中慧生物位于江苏泰州的一号生产园区已建成三条生产线,年产能分别为400万剂流感疫苗、500万剂狂犬病疫苗和1500万剂肺炎球菌疫苗。尽管目前四价流感疫苗的产能利用率尚未完全发挥效能,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公司市场推广力度的加大,相信这一状况将得到逐步改善。
总结与展望
中慧生物的港股Ipo是其资本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财务亏损、商业化能力不足及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仍是中慧生物需要克服的主要挑战。投资者在关注中慧生物的同时,也需密切关注公司在产品商业化、研发进展及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表现。同时,我们也期待中慧生物能够凭借其在创新疫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在未来的道路上,中慧生物能否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