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道谢声出口,人群后方突然炸开刺耳的冷笑:\"黄鼠狼给鸡拜年,准没安好心!\"说话之人三角眼倒竖,颧骨高耸,活脱脱一副刻薄相。
方脸汉子硬生生将热泪憋回眼眶,扭头怒视:\"王二狗!再敢胡吣当心撕烂你的嘴!\"转身又朝衙役们作揖赔笑:\"官爷莫怪,这混人素来口无遮拦。\"
领头的捕快原是曹文诏从叶府亲选的管事,早将三角眼男子躲闪的目光和腰间鼓囊处看在眼里,暗使眼色让手下盯紧此人,面上却笑得和煦:\"无碍,天寒地冻的,县里备好了热汤暖炕,乡亲们随我来。\"
队伍末尾的农妇紧搂着孩子,忆起往日衙役鞭打流民的场景,双腿直打颤。可当看到捕快弯腰给哭闹的婴孩系紧棉帽,心底竟生出丝缕希冀。
三角眼见人群渐露松动,阴恻恻提高嗓门:\"前些日子李家庄被诓去修河堤的,可没见回来几个活人!\"这话像盆冰水浇在众人心头,几个老汉顿时缩回迈出的脚步。
方脸汉子急得额头冒汗,正要呵斥,却见捕快解下佩刀扔在雪地上,掏出盖着朱红官印的文书:\"这是县衙特批的赦免令,曹将军亲自作保,若有半句虚言,某愿受五马分尸之刑!\"
雪花落在泛黄的宣纸上,鲜红的官印刺得三角眼瞳孔骤缩。忽然寒光闪过,两柄钢刀已架在他颈间——原来捕快早注意到他袖中暗藏的短刃。
\"狗嘴里喷不出好话,大人何须诓骗我等?我等身无分文,连骨头都榨不出二两油水!\"
王麻子的挑唆让几个乡民面露惧色,倒是那个方脸汉子最先清醒过来,拍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襟嚷道:\"大伙儿想想,咱们困在荒山啃树皮喝雪水,连个正经铺盖都没有,官府图咱们啥?\"
三角眼的王麻子被噎得面皮发紫,梗着脖子嚷:\"不识好歹!老子这是替你们打算!\"
方脸汉子气得直跺脚,破棉鞋溅起积雪:\"替我们打算?这数九寒天的,连件囫囵袄子都凑不齐,你倒说说看,哪门子的替我们打算?\"
王麻子嘴唇翕动几下,终究没憋出半个字。方脸汉子生怕官爷改了主意,忙不迭转身作揖:\"官爷您别往心里去......\"
领头的衙役抬手止住话头,声如洪钟:\"乡亲们,旧朝廷造的孽咱们心里都清楚。可如今圣上乃是仙师亲传弟子,更是万民选出的真龙天子!\"他特意加重了最后四个字,震得松枝上的积雪簌簌而落。
\"仙师在天上看着呢!\"衙役指着灰蒙蒙的苍穹,\"接大伙儿回城是仙师法旨,一个都不能少!\"
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人群里突然爆出哭喊:\"横竖在山上也是个死,俺跟官爷走!娃他娘,快搀着爹!\"破衣烂衫的百姓你推我搡地聚到方脸汉子身后,像群惊弓之雀找到了领头的雁。
王麻子暗咬后槽牙。他本是闯王派来的细作,原打算混在流民里摸进金陵城。除了煽风点火,更重要的差事还在后头——趁着众人不备,他朝身后树丛比了个手势。
北风卷着硫磺味掠过山脊。某个猫腰逃窜的身影点燃引线时,脸上浮起毒蛇般的冷笑:\"给脸不要脸,这就叫你们见识朝廷的'仁政'!\"火绳嘶嘶游走,转眼没入乱石堆。
地动山摇的轰鸣炸响时,落在最后的白发老妪直接瘫坐在地。回头望去,半面山崖裹着雪雾轰然倾塌,碎石如雨点般砸在方才歇脚的山坳里。
\"跑!都给我撒开腿跑!\"领头的衙役目眦欲裂,反手抽出腰刀劈断拦路的枯藤。两个叶府出身的亲随一前一后架起吓傻的乡民,其余衙役竟逆着人流站成人墙,直到最后个跛脚老汉跌跌撞撞逃过断崖,才撤身疾退。
侥幸逃生的流民们抖若筛糠,几个襁褓中的婴孩发起高热,官差们只得解下棉袍裹住孩子,自己穿着单衣在雪地里开道。
两名衙役将灾民引至慈幼堂附近,命本夫大夫为众人看诊。…….…...…
领班衙役火速呈报山体崩塌的急讯至曹文诏案前。曹文诏阅罢密报,当即断定必是李闯或张存孟所为。
\"歹毒至极!\"曹文诏掌中茶盏应声碎裂。若官差稍迟片刻,数百黎民恐将命丧乱石之下,届时这滔天罪责定要栽在朝廷或仙师身上!
曹文诏深知事态紧迫,即刻催动传音秘术禀报叶轩。
此时金陵号铁甲舰正泊于远海,按仙师指引荡平数座海寇巢穴,缴获粮秣军械无数,更押解百余俘虏返航,可谓战果斐然。
接获曹文诏传讯,叶轩当即调转航向,却未循原路返程,而是在迷雾笼罩的海域迂回前行,以避李闯与黑袍客耳目。
临行前,叶轩交予梁骁邕两件灵器:其一可镇惊涛骇浪保舰船安稳,其二能匿踪潜行避邪祟追踪。
待金陵号隐入海平线之际,另一艘形制相同的巨舰骤然浮现。秦先生立于舷侧低声请示:\"仙师是否直抵金陵?\"
叶轩轻拂袍袖:\"尚有万千百姓困于水火,速往营救。另传密令于曹公,断不可让李闯部众得闲作乱!\"
\"谨遵法旨。\"
曹文诏接获仙师密令,即刻展开部署。
寒潮肆虐中,金陵城暗流涌动。
当官差引首批灾民入城安置,各方势力耳目皆紧盯官衙动向。在曹文诏周密安排下,灾民暂得栖身之所,然此仅棋局初开。
世家大族昼夜窥伺,消息顷刻传至李闯营中。
经数次与叶轩交锋,李自成对官衙动向异常警觉。此刻又接密探急报:朝廷竟收编流民、招安山匪,连草寇亦在接纳之列。
\"朝廷意欲何为?\"李自成抚须沉吟。那些亡命之徒多为祸乡里,官府怎会自找麻烦?虽疑心朝廷扩军,然细作回报分明是编户齐民、分田定居之举。
正百思不解时,洪承畴奉召入帐。
闻得消息,洪学士先是眉峰紧锁,继而连声长叹,良久方道:\"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借天灾收民心,安流寇稳社稷,虽耗资甚巨,然长远观之...\"言及此处忽顿,猛然想到隐田私户之事,背后竟渗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