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如柳叶含星,被这双眼有意无意的一扫,干婆仙人竟有了俯首的冲动。
一个仙人,倘若境界,修为,见识,手段,都远高于他。那么是什么种姓,是什么性别,就都不再重要。
多年之前,他能对众友仙人心服口服,多年之后好,自然也能对温娇心悦诚服。
木杖一点,老仙人一声不吭地转身离去。两个弟子愣了愣,疾步追上。才走了几步,便听身后传来温娇的声音:“仙人慢行。我好歹帮了你外孙一个大忙,仙人不该投桃报李一下,比如告知一下善见城怎么走?”
干婆仙人脚底一绊,险些来了个平地摔:“你……”
难道要去找天帝因陀罗的麻烦?
“那便不是老仙人该知道的事了。”温娇微微噙笑,道。
目送着师徒三人的身影渐渐远去,火灵儿用爪子刨着地,兴奋道:“原来善见城就在仞利天的须弥山上,我们这就去和他干一架去?”
温娇莞尔:“因陀罗好歹是天人之帝,早年也是战神一般的人物,这个麻烦是得找,可也得从容谋划才是。且看完眼前这场热闹再走。”
次日,婆罗多的继位大典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后顺利举行。主持典礼的正是干婆仙人,他还没来得及走,就被认了出来,顺理成章的被邀请进宫,做了他干外孙的灌顶祭司。
当他手持金壶,缓缓的将混合着蜂蜜、香料、牛奶的圣水倒向婆罗多的发间,他看到坐在高处的沙恭达罗眼底闪烁的泪光。
这位数月前还是走投无路的弃妇的女子,此刻绫罗绕身,遍体珠宝,鲜花与朱砂、藏红花、玫瑰油将她妆点得如同一尊芳香怡人的女神像,光彩夺目到不容逼视。
干婆仙人从来都知道,自己这位身具三十二种吉祥之相的养女是注定成为王后的女人。可没想到她一天王后都没做成,反倒径直做了太后。
或许,这样的命格比做王后还要优越?这就是那位女仙赐予她的命运?
干婆仙人一时感慨万千。
盛大的宴会在新王加冕后举行。沙恭太后对滞留在象城的各国国王温言安抚,又对阴若花致以诚挚的感谢,奉送了许多名贵的礼物,邀请西梁女国的商队多多光临象城。
面对列席的王玄策等人时,她的表现虽然热情,但神情却是复杂许多。于情而言,对方毕竟一刀把她理论上的丈夫豆扇陀捅了个伤重不治,害她早早做了寡妇,她似乎该对他们横眉冷对;于理而言,对方将象城的精兵灭了个精光,她也似乎该对他们愤恨才对。
可一想到和豆扇陀夫妻缘尽,她竟然在心底里小有窃喜。至于后者,是豆扇陀屠杀使团在先,两军交战技不如人在后,对方非但没有趁机灭了象城,反而愿意支持婆罗多继位。
而象城上下在目睹战象军如何全军覆没之后,更是没有了死战到底的决心,只求能尽快把敌军哄走。昨晚,象城贵族的夫人们轮番进宫,半是教导半是诱哄的求她务必要招待好王玄策等贵人。看她们那神情,怕是王玄策要她侍寝,她们都会压着她梳洗打扮……
这倒叫她愈发的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群异国人了。
只是沙恭达罗依旧勉强做出热情的模样,先是谢过了他对婆罗多与象城的宽宥,还约定来年会派出使团前往大唐朝贡。
这位妙龄的太后还不具备足够的世故来适应如今的身份,但她足够美貌、真诚、温柔、优雅与斯文,面对这样的女子,没有人会忍心去挑剔她的不周之处。
温娇隐身于灯火朦胧之后,见状欣慰点头:“不卑不亢,进退合度,面面俱到,沙恭已有古大家之风。”顿了顿,又道,“不过这天竺之地的民风我不甚喜欢,难得有机会,得给他们多找些书读一读。”
直面沙恭的王玄策本人显然被这位妙龄美貌太后的热情敷衍得很是满意,痛饮了几杯,便与象城官员商议起了朝贡的细节问题。
只是说到一半,他的神情忽然一滞,头微侧,似乎在聆听着什么。
象城官员见状大是惶恐:“天使大人要是不满意,那贡品再加一百根象牙?”
王玄策回过神,沉声道:“象牙就不要了,只是我有几部经书,乃是南瞻部洲高人所着,如今传与贵国,希望不出一年,象城家家能读,户户能诵。”
他往袖中一掏,果然那里多出了一部薄薄的书,正是《道德经》。
象城官员郑重接过,将其高举过头顶,而后端端正正放下在面前,含泪道:“天使大人的嘱托,我们一定办到。您放心,用不了一年,只需要半年,我敢保证,整座象城的天空都会回荡着您所赐的宝书的诵经声。”
王玄策,又觉得袖中一沉,心知温娇应该还有书送来。便探手入袖,再一掏,又有一部《南华经》。
《南华经》的字数比《道德经》多了何止十五倍,王玄策足足掏了半天袖子,才把书掏完。
他对着象城官员有些暗淡的面孔,正待说话,忽而又觉得袖子一沉。再一掏,又有一部《通玄真经》,共计12卷。
不用看象城官员们的脸色,王玄策都觉得自己有些欺人太甚了,他清了清嗓子,正要说话,便觉袖中又是一沉。这回这分量,比前头的还要敦实。王玄策猝不及防之下,差点被袖中骤然增加的重量拉得向侧边歪了过去。
这回再一掏,又有一部《太平经》,整整一百七十卷。
……
象城官员们的嘴巴越张越圆,大有合不拢之势。王玄策看了看他们面前已堆叠成小山的经书,用有些发酸的手擦了擦额头的细汗,改口道:“三年……不,十年能诵也不是不可以。”
象城官员们的脸色依旧是死人一般的惨白,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王玄策再度改口:“《道德经》家家能诵即可,剩下的……《南华经》与《通玄经》,凡是婆罗门与官员贵族都需要熟读成诵。至于最后的《太平经》……便请各位敦促婆罗多王学会吧。”
一时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