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标静静地坐在广场角落安排的茶桌旁里,听着宗弥的话语。
原本兴奋的气氛逐渐沉淀下来,犹如晨雾被初阳渐渐驱散。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深沉的思考,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轻轻地抚摸着玉佩,仿佛在思索着国家的未来。
朱标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他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辽阔的江山,是百姓的家园,也是他们肩上的重任。
朱元璋深思了一会,直接说道:“关于铜这块,倒是问题不大,虽然现在产出不多,但是都集中起来只供应给你,火炮制造倒是没什么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你说的这个抛物线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广场上的风声似乎都安静了几分。
他目光如炬,紧盯着宗弥,仿佛要看透他心中的每一个想法。
宗弥微微一笑,他站起身,将之前画着抛物线的木板又拿了出来。
“老朱,这便是抛物线。”宗弥的手指在木板上轻轻划过,那线条仿佛活了一般,在空气中跳跃。
他解释道:“火炮发射的炮弹,其飞行轨迹便是如此。只要掌握了这抛物线的规律,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命中目标。”
朱元璋眯起眼睛,仔细地盯着木板上的图形,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炮弹飞行的画面。
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正在深入思考。
而朱标也凑上前来,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宗弥见二人如此投入,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他继续说道:“通过精确计算,我们可以预测炮弹的落点,从而大大提高命中率。
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战争至关重要。”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站起身,拍了拍宗弥的肩膀,赞道:“宗弥,你一直都不负咱对你的期望。
这抛物线之说,实乃神来之笔。若我军能掌握此技,何愁天下不定!”
朱标也点头附和,心中对宗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广场上的风似乎又轻了几分,仿佛连风都在为这一重要的发现而欢欣鼓舞。
宗弥听了老朱的话,直接说道:“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现在大明的军人中,就是我愿意教他们这个,他们也学不会啊!”
宗弥的话音刚落,广场上的气氛似乎瞬间凝固。
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似乎在深思宗弥所说的问题。
朱标也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忽视的挑战。
“学不会?”朱元璋沉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宗弥点头,神色凝重:“是的,老朱。火炮制造和抛物线理论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而大明现在的军人大都出身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短时间内很难掌握这些知识。”
朱元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朱标紧随其后,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和敬仰。
“办法肯定要比困难多。”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宗弥身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么好的大炮都研发出来了,没人用那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军人学不会,那就去找文人来弄。”
朱元璋此言一出,宗弥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他深知,朱元璋的决策往往能引领大明走向新的辉煌。
广场上的气氛也随之一振,士兵们议论纷纷,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充满期待。
朱元璋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广场上空回荡:“从今日起,咱将设立炮兵学院,选拔有潜力的文人入伍,由宗弥亲自教导火炮制造与抛物线理论。
我大明将士,必将掌握这神技,让天下为之震撼!”此言一出,广场上掌声雷动,士兵们士气高昂,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的辉煌。
朱元璋的决策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宗弥眼中闪过激动之色,他知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他立即躬身领命:“老朱英明,我这就去准备炮兵学院的事宜!”说罢,他转身疾步离去。
朱元璋望着宗弥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次日,阳光洒落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朝会的钟声悠扬回荡。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有力:“兵仗局昨日已经研发出最新的火炮,咱看了,准度高,射程远,威力大。
所以咱决定,设立炮兵学院,选拔有潜力的文人入伍,学习火炮制造与抛物线理论。
之前胡惟庸被抄的院落,便作为炮兵学院的校区吧,招生公告即刻张贴,广招天下英才!”
随着话音落下,殿内响起一片议论之声。
朱元璋挥手示意,一名宦官快步上前,手持金边黄绸,上面正是炮兵学院的招生公告。
宦官高声宣读,声音传遍整个宫殿。
公告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沸腾起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喜,有的则眉头紧锁。
朱元璋见状,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个决策必然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声音铿锵有力:“大明的未来,在于创新,在于变革。
咱们不能守着旧有的东西不放,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
炮兵学院的设立,便是咱们大明迈向新时代的第一步。
咱希望各位爱卿能够支持这个决策,共同为大明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朱元璋的话音刚落,便有大臣站出,表示支持。
看着众多大臣的表态,朱元璋接着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户部尚书出列,你给炮兵学院拨一万两白银,用于他们的日常消耗。
还有你将全国各地的所有的铜矿都运回应天,交给兵仗局,让他们大力生产新型火炮!”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交换着眼神,似乎在评估这一决策的深远影响。
片刻后,户部尚书颤颤巍巍地站出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与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显颤抖但坚定:“陛下英明,臣定不负所托,我大明必将因此而更加强大,威震四方!”
随着户部尚书的表态,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一片议论之声,但这次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朱元璋望着户部尚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知道,这个决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