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明开放海禁之后,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于船只的需求都是极大的,朝廷不仅需要大量的战船,也需要大量的运输船转运各种物资,民间的各种需求也是极为庞大的,百姓需要大量的船只用于贸易,大明之前对于民间造船的禁令已经过时了。
之前大明为了厉行海禁,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违者就要处以极刑,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大明现在要发展造船业,而不是限制造船业,故而朱载坖颁布诏书,解禁民间造船,只要向地方官府和当地的水师总兵报备之后,按照船只的大小向朝廷缴纳税银后,就可以在大明的各个港口航行了。
户部经过核算之后,决定以吨位收取税银,一料一两白银,只要向朝廷缴纳税银,就可以领取执照,在大明航行,没有执照的,一旦被大明各巡检司、海关缉私水师拿获,船只没官,首犯徒三年。
而水师各镇、缉私水师,按年拟定所缺少的船只,由朝廷统一安排制造,然后拨付各部使用。朱载坖还逼着户部出银,命令天津造船厂制造七艘两千料西洋战舰,分配给水师各镇,充作水师总兵的旗舰之用。
除了这些之外,朱载坖还调整了沿海的军事长官名号,和九边的提督对应,沿海地区也一样设立提督军务总兵官,但是名号和九边有所不同。
由北到南分别是提督南直隶、山东等处水陆军务事总兵官、提督闽浙水陆军务事总兵官和提督两广水陆军务事总兵官。
其中提督南直隶、山东等处水陆军务事总兵官下辖南直隶总兵、南直隶水师总兵、山东水师总兵三镇。
提督闽浙水陆军务事总兵官下辖福建总兵、浙江总兵、福建水师总兵、浙江水师总兵四镇。
提督两广水陆军务事总兵官下辖广东总兵、广西总兵、广东水师总兵、广西水师总兵。
随后朱载坖下达诏书,任命俞大猷为提督两广水陆军务事,加平蛮前锋将军,汤克宽为提督闽浙水陆军务事,加靖海将军,刘显为提督南直隶等处水陆军务事,加平海将军。
同时升原巡抚福建都御史涂泽民为闽浙总督,朱载坖交给涂泽民一个重任,就是经略夷洲,也就是台湾,之前因为海禁,撤销澎湖巡检司,并且将台湾的居民迁回大陆,嘉靖四十二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朱载坖认为夷洲孤悬海外,若大明不加以控制,恐怕外夷、倭寇就会控制,且夷洲为福建之屏障,岂可无备?朱载坖要求涂泽民督率官军,护送愿意移民到夷洲的百姓前往夷洲,福建总兵、福建水师总兵都要在夷洲专设一镇,加强朝廷对于夷洲的控制。
福建土地稀少,朱载坖特地下旨,愿意去福建开垦土地的百姓,给银五两,农具、种粮五石,十年起科,也就是免征田赋十年,用以刺激百姓前往夷洲开垦土地,同时对于夷洲当地的土着,愿意成为大明百姓的要给予优待,不愿的坚决予以打击。
朱载坖对于夷洲是很看重的,宁愿倒贴都要将夷洲牢牢的控制住,面对很多臣子的不解,朱载坖强硬的要求涂泽民加以执行,一定要把夷洲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绝对不容丢失。
同时朱载坖还要求大明水师除了日常的训练和出海巡逻之外,还还要尽可能的开展远洋航行,熟悉航路,同时悬赏民间,能够为官军提供可靠的海图的商人,可以获得从一千两到五千两的赏赐,以及冠带等荣誉称号。
同时朱载坖还命令水师和大明的这个属国要加强联系,现在主要是朝鲜、琉球等较近的国家,日后要向探明倭国的航路,还有去往南洋的航路,朱载坖要晓谕两广提督俞大猷,除了剿灭广西的韦银豹之乱外,还要时刻对西夷保持警惕。
总的来说,隆庆五年算是很平稳的过去了,财政实现了盈余,太仓的存银第一次长期保持有一百万两的储积,马森这个户部尚书终于算是能够过一个好年了。
朱载坖同时准备和内阁以及重臣们商量官员俸禄的问题,朱载坖认为,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有些过于低了,大明官府的法定俸禄之薄,确实是历代罕有的,内阁大学士的官俸,还不能达到五代北汉宰辅的一半,与唐代相较,更是相差甚远。内阁大学士的官俸尚且如此之薄,至于那些下层官员的俸薪就更显低薄。据吕坤《呻吟语》记载,仓官每月的俸粮,只有1石;驿丞的俸银,一年也只有7两银子。
但是大明官员的生活,却并不会因此贫困,因为他们的非法收入实在是太多了,州县官员有陋规常例,京官有冰敬、碳敬,这些其实都已经算是比较明白的潜规则收入了。
至于其他的贪赃枉法之事,那就是更加平常了,现在的大明,只收各种常例、陋规的官员,那就已经算是清官了,官员们疯狂地营私舞弊,大肆贪污受贿,利用权力捞取银子,败坏社会风气,激化官民矛盾,甚至激起民变。与此同时,清官则凤毛麟角,而且往往因为不识时务而穷困潦倒, 成为其他官员的笑柄和被孤立的异类,甚至劣币驱良币,为贪污腐败的潮流所淘汰,虽然朝廷也表彰清官,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根本无济于事。
所以朱载坖认为,一方面要提高官员的俸禄,另一方面要严厉的整饬吏治,对于贪官污吏决不留情。
朱载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阁臣们之后,得到了高拱等人的支持,高拱早就想整饬吏治了,现在朱载坖主动提起,高拱自然是极为赞成的。
但是李春芳则是有些忧虑,毕竟朝廷的财政状况,才刚刚开始好转,这个时候就大幅度增加官俸,有些不太合适,而且官俸是太祖皇帝钦定的,朱载坖作为子孙后代,随意变动,在舆论上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