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狻一直在帮李延宁建立调查网,这些小乞儿中有一些已经是他的眼线了,他时常担心他们吃不饱,被人欺负。现在有善济院,小乞儿的生计不再担忧,他也能安心出趟远门。
李狻被李延宁派去小部落探查消息。临出发前,李狻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买来的簪子送给李烟。
李府后宅,李烟抱着账簿走过院子的长廊,看见李狻正倚在柱子上发呆。
“你怎么在这里?没得忙了?”李烟道。
“在等你。”
“等我?是少爷有什么吩咐吗?”李烟收起玩笑心理,少爷找她的话必然有要事。
“不是……是……”李狻吞吞吐吐,内心纠结不已,手却诚实地将一个小匣子放在李烟抱着的账簿上,“我要出趟远门,这个送给你。”
李狻说完,不等李烟反应转身就走:“唉,你送的什么东西啊?你别走啊!今天怎么奇奇怪怪的?”
李烟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了小匣子,里面居然是一支银花簪子,这簪子……是她陪夫人和少夫人逛首饰铺时,多看了两眼的簪子,李狻当时也在,他竟然留意到了!
李烟觉得不可思议,李狻居然会送他簪子,他知不知道送女孩子簪子是什么意思啊?他到底什么意思?一向爽直的李烟难得苦恼了。
纠结了一晚上的她一大早想去找李狻问清楚,却找不到人。可一连几天都找不到人,她也急了,跑去问李延宁李狻去了哪里?
李延宁说是秘密,李烟欲言又止没再多问。少爷说是秘密,那必然是被派去做重要的事情了,不方便告诉她。
“他去做的事情危险吗?”李烟犹豫后还是问出了口。
“就是去打探消息,是李狻擅长的事,别担心。”李延宁见李烟担心,安慰道。
李狻和达明被李延宁安排去和小部落里做买卖,实际上是去打探各个部落之间的消息。
他们这次带着刚制成的茶叶和布匹前去。李狻还带着几个护卫,他们伪装成隐世村的村民,由达明领着他们去和其他部落做生意。
李狻这次的任务很简单,借着做生意的借口,尽可能地描绘这片土地的堪舆图,摸清各个部落和和小国家的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消息也不是一趟就能打探完成,只能先和这些部落、小国家建立通商关系,再慢慢摸清。做生意是次要,打探消息是主要,了解各部落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搞头。
华朝禁止走私,但李延宁早已经上奏皇帝,皇帝特地赐了密旨。上次邵泽忠交给李延宁的密旨里便是宣布,让他在南部这些部落和边邻小国中试点开通“丝绸之路”。
李延宁千叮咛万嘱咐李狻一定要注意安全,李狻也牢记着。他学着李延宁,身上带了本小册子随时记录。一路上他还跟达明学了几句部落语言。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之际,都定城迎来了三位县令。一下子来了三位官员,可把李延宁高兴坏了。就连府里的师爷和幕僚都高兴不已,终于不用一个人当两人使了。
收到加急信件,这三位大人和家人今日便能到都定城。李延宁一大早便来城门口迎接了。
远远的,李延宁看见前头有一队人马到来,料想是他们到了。果然,不久队伍便到了城门口。李延宁微笑着出城门迎接,这可都是人才啊!
可随着三位官员的走近,其中一人李延宁是越瞧越眼熟,这身材、长相怎么那么像欧阳恩?
“哇,宁……李大人,我终于见到你了!”欧阳恩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要不是顾忌着有旁人在,他定然扑过来抱着李延宁痛哭。
居然真是欧阳恩!这小子怎么下地方了,还来他这里?
李延宁见到欧阳恩时吓了一大跳,无他,这小子一路奔波,长途跋涉的,竟然瘦了一大圈,双层下巴都快不见了,李延宁差点没认出来。
“恩……欧阳大人受苦了。各位大人受累了,赶快进城歇息歇息。”李延宁扶着欧阳恩,对其他两位大人道。
其他两位大人同样风尘仆仆。他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
皇帝只在圣旨里说会派三位官员前来赴任,并没有说会派谁来。这会儿李延宁才认识另外两位官员。官员们都递上了自己的赴任书。
李延宁这才知道,欧阳恩是风禾县的县令,永竹县的新县令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刘哲明,云天县的新县令是三十出头的青年人尹邦。这次来的新县令居然都这么年轻。
原本云天县的县令罗循因为在铲除地头蛇和土地兼并案中有功劳,被李延宁提升为都定城的通判。
现在三位新县令终于来了,罗循也该从云天县回到都定城做通判的工作了。佘里也可以告老光荣退休。他家的师爷终于能从永竹县回来休息一段时间。
沈辙给他找的两位师爷和两位幕僚能力出众,都被他累得够呛,薪资已经提了一波,年终奖也都包了大红包,现在倒是可以给他们休个年假,相信四位一定会很开心。
回到州衙,李延宁先安顿三位大人和他们家人。三人都携家带口的,人也多,还好李延宁买了房,这会儿都住得下。
欧阳恩和刘哲明两家暂住李延宁家,尹邦一家在州衙内宅。李延宁为三位大人以及家人接风洗尘。
在接风宴上,通过交谈,李延宁大致了解了刘明哲和尹邦的情况。刘明哲与李延宁是同榜进士,不过他排名比较靠后,难怪李延宁总觉得刘明哲这名字有些眼熟,竟然有同榜之情。
刘明哲因为祖父逝世,他虽不是嫡子嫡孙,也要守孝满一年。等孝期过了,他也错过了朝考,原以为只能碌碌无为等着候补,听说了李延宁在都定城的事迹后,他大为震撼,便自荐来都定城。
尹邦是早他们一届的进士,原来在晖州任县令,但得罪了上峰被平调到都定城。不过尹邦听说了李延宁在都定城的创举,觉得自己来的对,有李延宁这样一心为民的上峰,更适合不会溜须拍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