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宁回房时,苏熠薇还未睡,直勾勾地望着他,看得他莫名心虚。
“那个,娘子还没睡啊。”
“相公,那个琳娘我该作何安排?”苏熠薇的语气平静,就像在询问明天吃什么一样平淡。
李延宁有些不是滋味了,道:“娘子,你相公我大晚上的带了一个女人回家,还和她在书房待了那么久,你一点不生气,不吃醋?”
苏熠薇好笑,相公就差把“你不在乎我”写在脸上了。
“你还笑!你真的不在乎我啊?”李延宁搂着苏熠薇,像大狗狗一样在她身上蹭了蹭。
苏熠薇是不相信相公会随便带个老板塞过来的陌生女人回家。
尤其是那女人一进李府,便被相公带去书房,还和舅舅、严大哥一同在书房商谈这么久。
绝对有要事,只是她不晓得她方不方便知道。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她该如何对待琳娘?
“我不笑了,那你说她是谁?总不会已经把你的魂勾走了吧?”苏熠薇道。
“我的魂一定在娘子这里,谁也勾不走。”
“这不就得了,相公的魂都在我这里,我还生什么气,吃什么醋?”
“嗯,娘子说的有道理。”
接着,李延宁把河西县严家和惑心楼的事情告诉了娘子。
苏熠薇听后久久没回神。她难以想象严婉琳这些年过得是什么日子。严家和河西县百姓的冤屈必须得申!背后之人必须得以死谢罪!
“相公,那我接下来要怎么做?”
“娘子觉得怎么做才逼真?”
“既然要让他们相信婉琳在我们家站稳脚跟,那就得眼见为实。”苏熠薇道。
李延宁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如何眼见为实?”
“这个相公到时候配合我们就行了。天晚了,咱们睡觉吧,明天我去找婉琳商量一下。”
李延宁:“……”有什么是我不能提前知道的?
第二天,李青鹤和叶柔一大早被告知了一个坏消息。他们昨晚睡得早,不晓得家里发生的事。早上一起床,便听嬷嬷来报,昨晚上少爷领了一个貌美的舞姬回来。
李青鹤和叶柔都不信,叶柔还亲自去客房想见一见这位舞姬。
但被李严拦住了。李严吞吞吐吐地,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还好苏熠薇出现,解救了他。
苏熠薇拉着叶柔和李青鹤先去吃早饭:“爹、娘,咱们先吃饭吧,相公在等着了。”
两人被苏熠薇拉走。李延宁不明所以,还在等爹娘开饭。叶柔见两口子相处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才暂时没说什么。
吃完早餐,李延宁去州衙上值。苏熠薇拉着爹娘去内厅,屏退了所有下人,告诉两位严家和河西县百姓的事情。
老俩口听完和苏熠薇一样感慨万千。接着苏熠薇讲述了后续的计划。听得两人一愣一愣的。这多考验演技啊,叶柔想到时候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配合得起来?
李延宁不知道苏熠薇有什么计划,但他的办学堂计划应该开始了。他早在今年开春后便跟胡鹏程提过,请他帮自己做做宣传,聘请些秀才来都定城教书。
都定城读书人太少了,一座城,三个县,总共才招到十位夫子,平均一个县不到三位。他只能向附近州府招聘。昨晚去商人的庆功聚会,也是想拜托其他老板代为宣传。
他想着好的工钱和待遇,该是能吸引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童生或者秀才来才对。
在胡鹏城的宣传下,玉山县的夫子终于来了。可惜秀才才来了一个,童生三个。
秀才是个老秀才,已经继续进考无望,家贫,冲着丰厚的工钱来的。三个童生也是差不多情况。
李延宁欢迎四位的到来,童生和秀才功名教教小孩子们说官话、识字和简单的算术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师生他们互相不能沟通,上课等于鸡同鸭讲。咋办呢?他和苏熠薇编的启蒙拼音和数学派上了用场。
李延宁让能工巧匠铺的工匠将语文和数学教材印刷出来。并教家里的工匠制作活字印刷。教育一旦推广,书本得跟上。
来都定城的秀才和童生们是万万没想到,都定城变化这么大,原本还害怕胡县令蒙骗他们,原来是真的好啊。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知府竟然亲自教他们教材。什么“a o e”,什么“1、2、3”的,闻所未闻,但是还真别说,学完拼音后再认字和学官话就简单多了。
李延宁想让都定城的女童也能认字学算术,可是到哪里去找女夫子啊?给男童上课的夫子都空缺得很。这事只能从长计议。
李延宁将都定城的十位夫子以及玉山县的四位夫子,召集在州衙,每天抽空一个时辰教十四位夫子学语文拼音和启蒙数学。
第一天上课,这十四位夫子拘谨得很,连嘴巴都窘迫得不愿意打开。旁边路过的官员和衙役的目光都汇聚在他们这里,听他们叽里咕噜地讲鸟语,有时候会忍不住发笑。
李延宁想这样学习效率太低肯定不行啊,于是把州衙里的官员、师爷、幕僚、衙役等人一并拉过来学习。
让你们笑别人,现在自己来学还笑得出来吗?人一多,读的声音就响了,没人笑话了,大家自然就没那么窘迫。
课堂终于进行下去了。连续教了有一个月,李延宁每周安排小测,还天天在课堂上开火车读拼音,每个人都必须给他开口学,必须读准了!
学得好的,奖励积分,积分高的到时候能去学堂当兼职老师,有工钱!衙役们个个来了精神。他们一大帮粗人,还能给娃娃们当兼职夫子,又有工钱,这说出去多有面子。
衙役们学得更认真了,能被招来当衙役的,都是经过成人扫盲班培训,是在众多人中“厮杀”出来的,各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汉子。
现在又有了动力,他们每天的开火车读拼音和每周的小测越来越好。十四位真正的夫子也急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没道理让一群衙役给比下去。
他们只能挑灯夜读,补缺补漏,这州衙夫子速成班的学习风气便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