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摇摇头:“姜总兵,蓟州远比京师小。城内之兵,随时可增援城头。城头兵多,反而容易受建奴炮火、弓箭所伤。”
“再说了,城内还有15万百姓。这些百姓,16岁以上、60岁以下,可成军之人,至少也有4万人吧。”
“这......”姜应魁一怔:“陛下,难道真要招兵?”
崇祯点点头:“刚才,朱国治也建议朕招募民兵守城。其实,朕早有此意。”
“陛下,可是,这粮饷?”
“粮饷的事,朕自有安排,姜总兵不必忧心。”
姜应魁无奈,只得点头。
“李明睿。”
“臣在。”
“立即发一道招兵告示,粘贴城内大街小巷。”
“告诉百姓们,朕大量招募勇士、招募民工。符合条件的,勇士每月可领军饷2个银元,入军即发一月军饷。勇士参军,有白馍,管饱,管够。”
“达不到入军条件的,无论男女,均可加入民工队。民工每日工钱20个铜板,每日一结。民工有免费米粥,插筷不倒。”
“臣遵旨。”
姜应魁大喜:“陛下,此招兵告示一出,至少可增加4万士兵、3万民兵,兵力足够了。”
朱国治也大喜,4万士兵、3万民兵,都有吃食的话,百姓的压力便可大大减轻。
满城逃难的百姓,都有救了!
崇祯点点头,继续道:“姜总兵,自今日起,你专司招兵、练兵之事。”
“守城,打仗,朕坐镇指挥,一力担之。”
“这......”姜应魁有点不甘,不过,经历了京师保卫战、打退了闯王李自成,他也知道,论兵法、论计谋、论凝聚人心,普天之下,谁也比不过崇祯皇帝。
只得点头领命:“末将遵旨。”
崇祯继续道:“李明睿,再出一道安民告示,告诉百姓们,自明日起,朕在城内开设四处粥铺,免费施粥,水米相间。”
“自明日起,朕在城内开设十处临时学堂,城内所有16岁以下幼童,均可入临时学堂,由蓟州的举人、秀才先生,免费教书识字。入学堂学子,一律免费供给稠粥。”
“另外,施粥处,要另设一售粥铺子,专卖插筷不倒的米粥,五文钱一碗。”
“告诉百姓们,想要吃白馍,就参军,有军饷拿,白馍管够。想吃浓粥,就参加民工队,赚了工钱,还可以给家人买稠粥,不饿肚子。”
“臣遵旨。”
“啊......”朱国治又惊呆了!
如此操作,那么,所有逃难百姓都能活了。
而且,一个稀粥、一个稠粥,还可以把发出去的钱,再收回来,完美啊。
那么,城里的哪些个商家,还不得大开店门。否则,他们的货,就真要烂在仓库里了。
这样一来,整个蓟州城,就活了。
“姜应魁。”
“末将在。”
“迅速安排蓟州府衙官员,在城内开设四处粥铺,免费施粥。”
“免费施粥处,另设售粥处,严格管理,不得徇私舞弊。”
“末将遵旨。”
守卫京师之时,姜应魁就知道崇祯的一整套操作体系。
这回,在蓟州,轮到他主持大局,再做起来,也就驾轻就熟。
他知道,这一切做好了,就能发动整个蓟州的所有资源,形成强大的力量,共同御敌。
唯一让他忧心的,还是粮饷。
蓟州城只有三万二千石粮食,这样能撑多久?
陈双守备答应的七万石粮食,什么时候运到?
建奴大军围城,粮食还能运进来吗?
崇祯转头,看向朱国治。
“朱国治。”
“草民在。”
“朕有一件要紧事,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你最合适。”
“陛下,草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招募民工队,率领民工队为守城将士做饭、送饭;背运滚木礌石、背运炮弹;将受伤将士运送下城,处理死亡将士尸首,为民工每日结算工钱。”
“这些事情,朕就交给你了。”
“这......”朱国治深感责任重大,更感觉,这是崇祯皇帝对他的考验。
“朕授权你,将民工队分作数队,设置各队统领,适当增加统领工钱。”
崇祯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样的话,朱国治只要管理好、监督好、指挥好各队统领,就能如臂指使、运转自如。
朱国治大喜:“陛下,草民定当不辱使命。”
此时,李明睿也拟好招兵告示和安民告示。
崇祯览毕,递给姜应魁和朱国治。
“各自分头行动吧。”
“末将遵旨。”
“草民遵旨。”
姜应魁一人拿招兵告示,一人拿安民告示,迅速走下城头,在威远门内城门处粘贴。
围观者,一时拥挤过来。
个个面带喜色、奔走相告。
此时,徐骏达也带着二十多个举人、秀才赶了过来,姜应魁接住,立马安排抄写招兵告示和安民告示,抄完一张,立马派人粘贴一张。
很快,总兵府大门口,就排起了三条长龙,有送小孩就学的、有想参军领银元的、有想当民工赚铜钱的。
不管大人、小孩、老人、还是士兵,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李明睿、姜应魁和朱国治,一人带一拨人。李明睿招募先生和学子,姜应魁负责募勇招兵,朱国治负责招收民工。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特别是招兵处,当场就能领到兵器和两个银元,两个银元在手持挫得嚓嚓响,一个个威风得不得了,开心得不得了。
“小宝他娘,拿着银元,保管好咯。”赵大哥把两个银元递到自家媳妇手里,一顿叮嘱。
“大壮,上阵杀敌,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我和小宝、爹爹,可都等你回来呐。”中年女人,流着泪提醒。
赵大壮点点头:“放心吧,没事的。”
“皇帝陛下救了小宝,还让小宝免费读书学字,还给咱免费施粥。这样的好皇帝,他们的圣旨,咱们能不听吗?”
“再说了,皇帝陛下还在城头呢。他都不怕建奴,我赵大壮更不怕建奴。”
“我还听说,即使战死了,也有100个银元的抚恤银,足够你和小宝用了。”
“反正,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败建奴,夺回咱家的房子和土地。”
中年妇女点点头,为自己的丈夫骄傲,也为自己的丈夫忧心着。
城外的将奴大军,果然如崇祯所料,只是摆架子、逞威风,并不攻城。
崇祯正要下城头,突然,黄衣黄甲的阵中,一队骑兵猛然策马前冲,直冲威远门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