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撤兵围城令”一下,一众正白旗将士,都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不怕死,不怕战,只是怕无畏的死,没有任何结果的死。这烈火,换谁上去,也都得被烧焦,绝无生还可能。
若将明军放出来、引出城外,在原野上打,他们但凡有一个怂的,绝对会被鄙视、嘲笑。
可是,乌木布尔代从护城河里钻出来以后,那黑色的油脂飘在水面上,都还兀自燃烧。这玩意,水都熄灭不了,看看就害怕。
......
很快,多尔衮最忠诚的猎狗苏克萨哈,立马指挥撤兵,并亲自率兵围城。
正在西门戴京门猛攻的尚可喜天助兵,在打完全部开花弹,在被守门主将何超来来回回炸了两回、射了两回,在丢下2000多天助兵兄弟之后,也匆匆撤出遵化城。
围攻南门时薰门的多铎两万镶白旗大军,接到命令后,也立即停止攻击、停止放箭。
围攻北门拱极门的阿济格两万镶白旗大军,接到命令后,也立即停止攻击、停止放箭。
至此,四门围定,围的铁桶相似。
城内,戚元弼和朱国治尤其不放心,继续带着满城军民、百姓,连夜拉石头、泥土、木料......将南门时薰门、北门拱极门、东门镇海门、西门戴京门所有瓮城城门门洞,全部砌起来。
唯一留下的,是被轰塌的戴京门城墙。
虽然没砌好,但豁口之内,挖了几个深达两丈的大坑。围着石墙,连成一圈。建奴骑兵要敢进来,立马掉坑里,成为明军的活靶子。
萧家族长英勇的儿子萧九郎,以及一众被炸死在泥土里的萧家子弟,终于被扒了出来,已经被炸得不成样子。
可是,萧家族长,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好儿子萧九郎。他独自将满身污泥的箫九郎冲洗干净,既伤心,又骄傲。
“九郎啊......”
“来世,爹还做你的爹,你还做爹的儿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爹再陪你,好好杀一回......”
......
四个瓮城门洞堵塞好,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时分。
遵化总兵戚元弼累得直不起腰,却是万分高兴。封死所有城门,他只要安心守城头,就行。
随后,戚元弼和朱国治,组织遵化最大的一场葬礼。
又把崇祯留下的银元拿出来,给所有立功将士发饷,给死去的将士发抚恤银,给民工发工钱。
这些银元......也成了遵化氏族百姓,最后的慰藉。
忙完一切,戚元弼这才想起,要把遵化战事,飞鸽传书,报告他心中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
崇祯接到飞鸽传书的时候,正在兵部训练场,带着王承恩和方正化,在兵部练兵场,操练三千营。
三千营主将李性忠、副将陈之礼、副将马科,从刘希尧右营军中,招募了3000出身农民、底子干净、没有兵痞属性的骑兵,组建了一万五千人,形成最强大的中军部队。
崇祯又从全军,抽调了战死武将之后、文官之后大约3000后生子弟,组建更加强大的复仇营,编为三千营左哨军。
朵颜部主将铁木蛮,收拢2000多蒙古降兵,组成三千营左掖军。崇祯皇帝的夷丁突骑,初步成型。
田虎、张能、贺兰三员大将,则率领旧部5000人,组成三千营右掖军。
新投降的大顺士兵,正在演练骑兵战术。
现如今,三千营的规模,又再次冲到两万五千人。
而且,个个都是好手,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士。
崇祯特意空出来三千营右哨军的位置,要留给大明第一猛人:王辅臣。
演练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军配合密切,一起出动,可撼山岳。
崇祯越看越喜欢,三千营,该出动了。
高兴间,犹如大商闻太师一般,以高龄掌兵部尚书、目光炯炯、一身威严的李邦华,拿着飞鸽传书,匆匆来见崇祯皇帝。
“陛下,遵化总兵戚元弼飞鸽传书,戚家军打退了多尔衮的围城大军。”
“如今,戚元弼采用陛下的战法,将四个瓮城城门,全部砌死。现如今,整个遵化城,稳如磐石。”
“他保证,一定能守住遵化城,护住遵化百姓。”
崇祯一把抓过书信,展开细看,大喜。
“王公公。”
“老奴在。”
“迅速敲响景阳钟,召群臣议事。朕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群臣。”
“老奴遵旨。”
崇祯扭头,看着老兵部尚书李邦华,诡异一笑。
他名义上,是召群臣议事,跟群臣分享好消息。
实则,他这久谋划的大计,又要上场了。
很快,紫禁城又敲响54声景阳钟,京师一众文武百官,又开始匆匆忙忙走进奉天殿。
如今的崇祯皇帝,掌控着一切,在没有谁,敢放皇帝鸽子,不上朝。
崇祯依旧穿着他的鱼鳞叶明甲,手持天子剑,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一身威严,一身霸气。
“跪......”王承恩尖着嗓子,招呼群臣对崇祯行跪拜大礼。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首辅范景文,带着群臣跪谢,起身。一众文臣武将,按顺序分列大殿两侧。
崇祯很高兴,拿起戚元弼的飞鸽传书,兴奋道:
“诸位爱卿,遵化总兵戚元弼飞鸽传书,遵化城打了大胜仗。这天大的好消息,朕不愿可独享,特召集诸位爱卿,与诸位爱卿分享。”
一帮文武大臣,听遵化打了大胜仗,也都跟着高兴。
崇祯继续道:“戚总兵说了,建奴酋首多尔衮,带十几万大军,在遵化城下久攻不破、损兵折将,不得不停止攻城。”
“哈哈,依朕看,建奴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