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湖广巡抚何腾蛟,拜见陛下。”
“臣,湖广巡总督袁继咸,拜见陛下。”
看到湖广巡抚何腾蛟和总督袁继咸,崇祯大喜,翻身下马。
“两位爱卿,快快请起。”
“谢陛下圣恩。”
何腾蛟、袁继咸刚刚谢完,便感觉到一股强大力量,将他们扶起。
待看清崇祯皇帝亲自来扶,既受宠若惊,又心生万分激动。
“陛下亲帅大军到来,湖广之贼,可平也!”何腾蛟急中生智,急忙恭维一句。
“陛下,臣和巡抚大人,率湖广将士三万人,前来听宣!”袁继咸也急忙找话,掩饰刚才的激动不安。
“好,如此算来,朕就有十七万大军可调。不平贼寇,朕绝不班师。”
闯王百万大军围城、建奴三十万大军入关、蒙古人十万大军南下......这些事情,作为湖广巡抚何腾蛟和总督袁继咸,虽然远在湖广,却一直都关注着战事进展。
每一个危急的消息传来,都让他们惊心动魄、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可每一个胜利的消息传来,又都让他们欣喜若狂、弹冠相庆、热泪盈眶。
他们完全不敢相信,日落河山的大明朝,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猛?
那个志大才疏的崇祯皇帝,怎么突然开窍了,突然就变得这么英明神武、神机妙算、算无遗策、战无不胜,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战神?
多少个日夜,他们都想,亲眼看一看,这个不一样的皇帝陛下。
此时,崇祯正笑吟吟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何巡抚、袁总督,朕之忠臣也。”
“走......回营,朕为两位爱卿接风洗尘。”
何腾蛟、袁继咸大喜,立马跟着崇祯回中军大营。
当晚,崇祯又命人,请来平东伯刘泽清、平南伯马士英。包括刘泽清手下的头号谋臣李化鲸、四大副总兵周凤翔、姚文昌、郑隆芳、刘之干,以及刘可成、阮应兆、李洪基、施风仪、黄国琦一众武将。马士英手下两员大将高杰和刘良佐。
会同崇祯带来的李性忠、李忠、马科、陈之礼、戚元辅、戚元弼、李廷硕、铁木蛮、雅布兰......一干猛将。
齐聚中军大帐!
崇祯看着济济一堂的文臣武将,心中豪迈顿生,有魏武挥鞭的感觉。
酒过三旬,崇祯举杯:
“诸位爱卿、爱将,我军虽多,但朕爱惜将士,不可蛮干。”
“明日攻城,城塌之后,方可号令而进。”
“凡有功将士,当日封赏,绝不过夜!”
......
“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大营,顿时响起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欢呼声。
行军打仗,要打胜仗,要让将士卖命,其实很简单。只要赏罚分明就够,将军甚至都无须与士兵同甘共苦。只要公平公正、给到位,必有决死之意志。
可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
崇祯大宴文臣武将的时候,大顺绵侯、右营制将军袁宗第,左果毅将军白旺、右果毅将军刘体纯在樊城之中,却是忧心如焚。
“绵候,官军来势汹汹,兵多将广,结成三座大营,末将估计,至少有二十万人。”
“我大军拢共只有十万人,精锐也就六万。樊城没有襄阳坚固,从北面攻、易攻难守。不若,弃樊城,守襄阳。依靠汉江天险和襄阳城池,定能万无一失。”
左果毅将军白旺一直在襄阳地面驻守,多次重创左良玉部队,对樊城、襄阳防御体系的优缺点,了如指掌。
“绵侯,白将军说的对。大王受困于关中,咱们只能靠自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于襄阳,把襄阳打造为一个铁核桃,才能坚持到底,等到大王到来。”刘体纯也紧跟着建议。
袁宗第却摇摇头:“樊城三门临水,樊城和襄阳之间,又有浮桥相连。不利,我军随时可撤,只要烧掉浮桥,敌军休想过江。”
“若一战不打,就撤往襄阳,大王和汝侯怪罪下来,咱们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我意,派一半兵马,驻守樊城。依托城墙,杀伤官军。”
“同时,在汉江之上,临江三门,多设渡船,以为预备。再在浮桥上准备火油,以防不测。”
“樊城若真守不住,咱再撤回襄阳,泼洒火油,烧掉浮桥。如此,不落人口实,还可预敌军以重创。”
......
白旺、刘体纯相视一眼,只得点头同意。
白旺紧跟道:“末将更熟悉樊城,故请绵侯坐镇襄阳,请刘将军掌襄阳水军,以为后援。末将领兵驻守樊城,与狗皇帝决一死战。”
“拜托白将军.......”为了胜利,袁宗第、刘体纯也只得同意。
......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照射之下,樊城更显威武雄壮。
白旺和三万将士,全副武装,手持大刀长矛、全体上城守卫。个个,也惊慌不已。
城下,明军之雄壮,远远超出白旺和一众将士的想象。
崇祯身前,是三万神机营将士。
顶在最前面的,是二十门大明车炮。
大明车炮之后,是神机营副将戚元弼率领一万多手持燧发枪的大明士兵。
再之后,是神机营副将戚元辅率领的、一万多按照戚家军鸳鸯阵法训练的大明士兵。
左边,是平东伯刘泽清率领的三万山东兵。
右边,是平南伯马士英率领的三万大军。
何腾蛟、袁继咸的三万湖广军和李性忠率领的五万三千营骑兵,则列阵于神机营之后。
刘泽清、马士英已包围樊城一个月,云梯、挡石板、攻城锤车、盾牌……各类攻城器械,已全部准备完毕。
整个战场,气氛凝重而紧张,充满着浓厚的死亡气息,却安静得连一根针掉落地上,都听得见。
崇祯提着应天剑,看着城头的白旺,嘴角一笑,轻轻道:
“来人……”
“传令平东伯、平南伯,用云梯,挡板,搭浮桥!”
“传令戚元弼,火枪手,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