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清左右看看寻着老杨头问“杨伯,送东西来的人没说谁送的?”
“对方只是说是按着店家的吩咐送来,说是你定的,你不知道这事?”这这下轮到老杨头迷糊了。
顾清清一听是自己定的,不信般地抬手指着自己,又问一遍“他们说是我定的?”
老杨头看她的反应,就知道不是她定的。
老杨头跟着说“我想着在家也没听你说要定书案,当时还问了一嘴,送货来的伙计说:是温家娘子的单子。还说你让孩子在家读书是大善,哪里能就着板凳写字。我有些疑惑,结果送货伙计也是手脚麻利的,得知这里是温家后,俩人动作熟练的就把东西卸到了院子里,然后人就走了。”
顾清清听得依然眉头紧锁,“不是我啊,我要定做肯定找上杨村木匠,怎么也不会跑到镇上去.....啊!我好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随着她恍然大悟般的出声,立刻成功地吸引了别人的目光。
“娘,是谁啊?”大花二花心急。
“就是,大嫂你知道是谁了?”罗梅花也好奇问。
“哦,莫非是你认识的人?”吴山问。
顾清清有些哭笑不得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沈府的手笔,我今天在镇上遇见了沈管事,他见着我们,对于我们今天上镇很是惊讶,还说了些有的没得的话。我当时多问他却是故作神秘说让我们回来自己看,现在看到这些应该是他一手操办的。”
“他怎么知道家里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吴山有些不解地问。
念头通了,之前发生的事她都想了起来。
顾清清说“前几日他来过家里一趟,听见孩子的们的读书声,便过去看了一眼,想来是看我们这里学习条件艰苦,就......”顾清清说到这里指了指书案,她后面的话没有说,但大伙都明白了。
“嗨,那个送货的伙计也是,他要是说明是沈府,不就没这么多事了。”老杨头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可不是,当时送货的在村口门路,只是说找你家,我们就带着他过来,还说你怎么定这么多书案,不是白花钱嘛。原来是别人送的,那个什么府对咱们孩子真好。”
“婶婶,别人送也是看无言哥和大嫂的面上送的,不然咱们村和人家非亲非故人家干嘛帮咱们的孩子。”罗梅花笑嘻嘻的接过了村里婶子的话。
“哎呦,可不就是嘛,我家大孙子能用上这么好的书案,都是清清的功劳。他要是再不好好学,看我不揪掉耳朵。”妇人应该知道自己说错话,这会急忙笑着岔开了话题。
“那这些真给孩子们用?”吴山在边上感慨。
顾清清既然知道是什么回事了,干脆笑对着大伙说“既然是镇上的沈家送来的,咱们也不好辜负,只有孩子们都用上,日后好好学习,才是对大伙的最好回报。要不就劳驾大伙一起帮个忙,帮着把这些书案全部搬进屋子里摆摆好?”
这对大人来说算什么事?
沈府总的送来十六张小书案,摆在书房是刚刚好。
沈管事原话交代的是:沈府看温家收孩子教学辛苦,送一些书案过来。权当是温家娘子自己定的。
哪里知道伙计传话都传半句,这也亏得顾清清今天在镇上遇见了沈管事,不然也有的顾清清头疼。
......
顾清清见众人都挤在屋里看着布置的像模像样的书堂,她就不急于这一时了,只是在后面瞄看了一眼,左右这些东西在她家,她想什么时候看都可以。
随后,她目光就被书房门口对面空地的竹栅栏给吸引。
因为她非常的确定,她去上镇之前这里还没有竹栅栏,此时这里竟然多了一道竹栅栏,把里面的柿子树给保护了起来。
她也没有问这是谁做的,左右不过这几个人。
值得高兴的是,柿子树的枝干上又鼓出一个芽包。
大伙看着新书案高兴啊,一高兴临走时见着驴车上的两个空缸,干脆一起搭把手给搬进了院子里。
等那些人都离开,看天色还早,顾清清先把毛驴拴在外面的地里,让它在吃会青草。
她回到家打上半盆水,指挥着大花去耳房挖半瓢麦糠来。
大花端着麦糠走近,“娘,你这个是要提去给驴喝吗?”
“嗯,把麦糠撒盆里,我去让它喝点水。”
这时黎信却是跑了过来,“婶婶你去忙自己的,我去喂驴喝水。”
黎信说罢,快一步抢着端了盆子就朝外走。
“走慢些,别把衣服弄湿了。”顾清清见他走的快,对着他喊。
“知道了婶婶。”
直到这时,她这才有时间和罗梅花赵琴搭话。
“梅花,你们还是先忙你们的,他们这两个缸我给刷刷,明天咱们就可以把酸笋直接腌在他们的缸里,这样就省事多了。”顾清清在院子里抻着懒腰松着胳膊,对着她们俩人说。
罗梅花在边上笑,“要我说你真的忙的挪不开眼,家里多了那些东西,你都没有发现。”
顾清清被她说的一怔,随后半开玩笑的说“家里多了什......”
她一边说目光一边扫过前院,试图找出不同的地,这才见垂花门西侧的空地上搭了两根竹竿,竹竿上晒满了竹笋。
顾清清指着晾晒的竹笋,问“可是今天挖的笋多了,那些都是剩余出来的?”
“嗯,今天只做一个缸,他们几个大男人挖的实在是太多 ,我俩就用热水把多余的焯了出来,晾晒起来,这样储存起来你家能吃好久。”罗梅花一边同她解释,一边和赵琴清洗另外一个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