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
巴巴克苏在一队乾军士卒的保护下,被送到了林士奇的军营中。
而一见面,巴巴克苏便提出想要去京城求见天子。
对此,林士奇则表示会为巴巴克苏转呈,不过在此之前,希望王子能将准噶尔的装备,战力,兵员数量,以及叶尔羌一带的地理,各地的守将兵力,能够详细告知。
其实在巴巴克苏的手上,有一份叶尔羌的详细地图,但是此时的巴巴克苏并不愿将这份地图献出,他想要的是当面献给乾朝皇帝,以此作为叶尔羌复国的保证,若是就这么把自己手中为数不多的筹码,拿给林士奇,那么恐怕到最后,即便准噶尔覆灭了,叶尔羌也无法复国。
在面对林士奇的询问,巴巴克苏将自己所知的大部分情况都和盘托出,只是在描述准噶尔的实力时,巴巴克苏将准噶尔的军队数量,战力,以及装备问题上,大打折扣。
同时巴巴克苏拍着胸口表示,叶尔羌被灭,皆是内奸背叛导致的,叶尔羌国内无数的人,都是心怀故国,只要乾朝能出兵,他巴巴克苏有把握,一树立起恢复叶尔羌的旗号,必然是从者云集。
巴巴克苏虽然贬低了准噶尔的实力,又夸大了自己作为叶尔羌王子身份的作用,不过,此人说的很多情报,对林士奇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随后林士奇以圣裁未至为由,婉拒了巴巴克苏出兵的请求,但对其想面见天子一事,林士奇则同意为其上书。
时间一晃来到了十月初,林士奇已经收到天子要用兵的密旨,林士奇在军中一面遴选精锐,一面在进行着战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而在这个时候,杨恩也来到了西安城。
对杨恩的到来,林士奇特意办了一桌酒菜,宴请杨恩。
二人相识多年,从孟浚刚刚起兵时,二人便已时常打交道,只是在这几年,因为林士奇坐镇关中,杨恩高居庙堂,二人的联络才少了一些,而这场宴会,林士奇并未让部将作陪,宴会上只有杨恩,林士奇二人,便连仆人侍女都没有。
酒过三巡,林士奇给杨恩斟满酒,笑着说道:“慕德,自陛下起兵至今,一晃已过去多年,往昔咱们常相聚,如今各自忙于国事,联络竟也稀疏了,确实是有些可惜了。”
杨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微微叹息道:“是啊,岁月匆匆,林兄坐镇关中,而我身处朝堂,琐事缠身啊。”
林士奇看着杨恩说道:“慕德,杨忠良叔一案,我也有所耳闻,陛下面对这般情况,想必也有些为难,虽然如今暂退内阁,贬来陕西当巡抚,但是慕德还是简在帝心,假以时日,重回中枢,必然不是难事。”
杨恩摇摇头,道:“林兄多虑了,吾叔一案,陛下对我,已经是有所留情了。”
说到这,杨恩忽然有些苦笑道:“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昔日吾叔一案未发时,满朝之臣,多少人想要拜访求见于我,可一朝落难,又有多少人避之不及,唯恐牵连。”
林士奇听后,摆摆手道:“这不是正常的很,等这次攻打准噶尔功成后,你再回到中枢,那些人不还得屁颠屁颠的凑上来。”
杨恩哈哈一笑,心中却是有些感慨,自从被天子贬出内阁后,文官群体中,很多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变了,唯有那些自己曾有意疏远的勋贵,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
随后二人闲聊了一会,才将话题转到当下的局势上。
林士奇语气严肃的说道:“这几年关中还算安稳,老天爷也没闹什么脾气,不过,一旦用兵西域,仅陕西一省,那定然是万万不足的。”
“哦,林兄就这么肯定,陛下会出兵西域?”
林士奇闻言一愣,随后指着杨恩,笑道:“你还跟我打什么太极,你来陕西当巡抚,陛下让我在关中遴选精兵,这可不就是为了出兵西域做准备嘛。”
杨恩也是笑笑,随后说道:“你也说了,用兵西域,仅仅陕西一省,粮饷供应定然是不足的,我这一个陕西巡抚怎么够格。”
林士奇摆摆手,道:“我不信你自己看不出来,你来当陕西巡抚就是个过渡的,只要征伐准噶尔之战一起,你肯定升总督,至于是几省总督,那我就不知道了。
再者说了,陛下刚刚把你贬出内阁,回头就把你升总督了,这像什么话,只有战争一起,因势而变,你升总督才不会有人说闲话,陛下对你,还真是用心啊!”
对林士奇的感慨,杨恩并不回应,而是皱着眉头说道:“林兄,西域局势复杂,旅途遥远,陛下是有意征伐准噶尔,可实话实说,我并非赞同现在出兵。”
林士奇则表示反对道:“准噶尔野心勃勃,在昔日漠西蒙古未曾一统时,便出动九万余骑,侵入关中,如今僧格已经一统漠西,还攻下了西域,其势大增,已经成了西北的巨大威胁,如果此时不用兵,等僧格羽翼渐丰后,再打,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杨恩放下酒杯,神色凝重:“朝堂之上,赞同与反对出兵之声皆有,赞同者和林兄所见一样,皆是认为准噶尔乃心腹大患,应早除为妙,但反对者也并非误国之臣,西域远离中原,战事开始,必然耗费巨大,且长途征伐困难重重。”
林士奇轻轻敲打着桌面,沉思片刻后道:“依我之见,出兵之事势在必行,这么多年了,陛下雄才大略,不可能看不出准噶尔野心勃勃,僧格一统西域后,对关中西北防线以及漠南蒙古诸部的威胁实实在在。”
杨恩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但可想而知,战端一启,恐怕并非轻易可平息的,粮草草辎重的筹备,转运,以及诸部的联络协调,皆是难题啊。”
林士奇哈哈一笑,拍了拍杨恩的肩膀:“用兵西域,定然用我,粮草后勤,那就要拜托你了,收复西域时,本帅名垂青史时,我一定不会忘了让史官,把你杨恩的名字也记上去。”
杨恩闻言,哈哈一笑,举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