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问世以来,就因诸多未解之谜,引得无数红迷深度挖掘,欲一探究竟,找到最合理的谜底。然,时至今日,历经二百多年的考证索隐,还是众说纷纭,依旧没有统一的定论。
这些未解之谜,到底有何悬而未决之处?不妨赏析赏析,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一、“红楼”未完
有诸多版本的《红楼梦》,都有“红楼”未完的遗憾,多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写的半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至于后四十回高鄂的续书,则争议甚多,不那么满意了。
张爱玲就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未完的主要原因,乃续书内容有悖原意:“更怒者高卾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
张爱玲这一掷地有声的考证,可谓“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靥名”,颇得红学大师周汝昌等人高度认可。
不过,“红楼未完”至今依旧是未解之谜,无论是索隐派、考证派,还是评点派、曹学派等等主流红学学派仍有各自不同的说法。
有认为曹雪芹原本写完了《红楼梦》全稿,只因受当时文字狱影响被列为禁书,后来解禁后文稿多有散失,成了残本。
也有认为曹雪芹确实没有写完《红楼梦》,因他创作时穷困潦倒,打磨到八十回又遭遇幼子夭折,悲痛中病故,死时年仅四十八岁,导致红楼未完的千古遗憾。
二、林黛玉的家产
林黛玉的家产也是红迷们争议很大的未解之谜。
认为她有丰厚家产的,说书里早有明证,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回就清楚地介绍与贾家联姻的林家“四世列侯”却又“支庶不盛”,到林黛玉父亲林如海时“便从科第出身考上探花,又是书香之族”;林如海后来还受皇帝信任,钦点为正七品的要职巡盐御史,这可是富得流油的肥缺。
第十二回写林如海病重,贾母安排贾琏护送林黛玉去扬州见父亲最后一面,第十四回接着说林如海病故,贾琏陪林黛玉护送灵柩时,特派小厮昭儿回贾府报信,向贾母专程请示。
虽说请示什么事没明说,但肯定是贾琏处理不了的大事。这样的大事,除了丰厚的林家家产,不会有别的,后面暗示的情节即可推断。
贾琏护送林黛玉,遇上由“王子腾累上保本”得补京缺的贾雨村进京,便同路作伴而行。之后就有了贾雨村升官,贾府修建奢华的大观园。
七十二回又讲贾琏面对宫里的小太监来府上“借”一千两银子时,还感慨:“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以上事实都指向林黛玉不差钱,至少是百万身家。
不过,认为林黛玉没多少家产的,也从书里找到同样确凿的依据。
五十四回林黛玉与薛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亲口道出自己很穷:“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的确林黛玉每月的用度是贾母给付,平时服用的人参养荣丸及茶叶、鹤氅等贵重生活用品,也是贾母专人派送的。就是林黛玉的婚事预算,五十回王熙凤就曾私下告诉平儿,不用“官中的钱”,由贾母“自有梯己拿出来”。
这些情形说明林黛玉过得并不宽裕,丰厚家产之说不过是捕风捉影,无妄猜测而已。
林黛玉的家产便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未解之谜。
三、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十七岁离开人世,是怎样死的?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四种莫衷一是的说法:
一是呼应前世姻缘“木石前盟”的“泪尽而逝”论。因贾宝玉的婚事被王熙凤提议用掉包计操作,经贾母同意,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爱而不得的林黛玉便在二宝的大婚之夜焚了所有书稿,流尽眼泪后夭亡。
二是呼应“冷月葬花魂”的投湖自尽论。因林黛玉与史湘云贾府中秋之夜的即景联对,林黛玉对出“冷月葬花魂”,史湘云说出“寒塘渡鹤影”。
这两句名对被不少红迷说成是黛玉湘云两人悲苦命运的“谶语”。红学家周汝昌在专着《冷月寒塘赋必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中也认定,不堪受骂的林黛玉“决意自投于水,以了残生”。
三是呼应“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被逼致死论。因林黛玉作《秋窗风雨夕》感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又因林黛玉有“潇湘妃子”的雅称,北静王妃曾送她“五样礼物”,宝玉还曾转送北静王给的鹡鸰香串蓑衣斗笠……。
等等这些因素叠加,便演绎出林黛玉被逼嫁给北静王,无奈之下以死明志的说法。
四是呼应“玉带林中挂”的上吊自尽论。因林黛玉薛宝钗“二美合一”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伏下两个女主悲催的最终归宿。
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的四出戏,其中《离魂》出自《牡丹亭》,庚辰本就有双行夹批:“伏黛玉死”。由此研判林黛玉绝望之下选择了上吊自杀,回归太虚。
四、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孩子贾桂
贾桂出自《红楼梦》续书最后一回,贾雨村与甄士隐重逢,甄士隐告之贾雨村:
“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只自然的道理。”
贾雨村明白“兰”是贾珠的儿子贾兰,但不知“桂”是谁,甄士隐也没有明说,只透露是薛宝钗的遗腹子,将来大有出息振兴了贾家。
对此,不少红迷认为这是胡扯,根本不符合《红楼梦》原意,衰落的贾府被抄家问罪后怎可能“兰桂齐芳”?
贾宝玉抛弃薛宝钗离家出走,那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不可能有贾桂这个遗腹子。
贾桂是谁?到底是不是贾宝玉薛宝钗的孩子,便成了至今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
五、秦可卿与妙玉的身世
首先说秦可卿,这一“金钗”不简单。
明面上是营缮郎秦业的养女,原本是弃婴,被养生堂收养,秦业领来抱养长大,还起了个“可儿”的小名。可儿成长为大美人秦可卿后,入嫁豪门宁国府,当上“蓉少奶奶”,得一致称赞,贾母视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可《红楼梦》开篇讲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便“也去下世为人”,从而勾出作陪的“许多风流冤家以了结此案”。
秦可卿便是其中之一。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将秦可卿来自仙界作了比对,说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又是主管风情月债的钟情首座。
于是便有了第七回嫁入宁府与公公贾珍产生了孽情,被老仆焦大醉骂“爬灰”后病死,一说自缢,被删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讲的就是此说。
秦可卿死后,贾珍极尽奢华地为她办了一场“大丧仪”。四王八公的后代集体出场,路祭的路祭,吊唁的吊唁,可说是超规格不大可能的送葬。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夭”,秦可卿如此种种难以自圆的谜团,哪可能是普通女子这样纯粹与简单?也就有了她是大清朝公主之说,实乃废太子胤礽的亲生女儿,因避祸才由小官宦秦业领养。
秦可卿的身世便成为红迷无限遐想的未解之谜。
再说同为“金陵十二钗”的女尼妙玉,她的身世也不简单。
明面上出身苏州的妙玉,因父母早亡,自小又多病,三岁时就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与邻居邢岫烟有十年的半师半友情分,后来因“元妃省亲”被贾府持帖聘请到大观园栊翠庵修佛长驻。
在栊翠庵,妙玉不仅与投奔贾府的邢岫烟重逢,还与男主贾宝玉暗生情愫,有了一段尘心未尽的青春岁月。
可奇怪的是,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却在盛情款待贾母时,用的茶具、茶品以及选水上的讲究,都体现出妙玉哪可能是小官宦之女?
无论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还是自用的绿玉斗,招待宝钗的分瓜瓟斝、招待黛玉的杏犀,都不是普通之物。用得起这些古董级精致器具的妙玉,即便是赫赫贾府也难做到。
更神秘的是,妙玉不仅用得十分随意,接待贾母也表现得十分得体,不卑微不讨好,保持敬重但也没放下自己的讲究与骄傲。
就绿玉斗等物,妙玉还对贾宝玉等人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妙玉身世的神秘感,由此呼之欲出。
有推测她苏州高门士族背景根基深厚,如同荣国公请的替身张道士一样;也有妙玉出身皇家之说,乃东安郡王的女儿,她的精致茶具,其实就是御赐之物。
无论哪一说法,都表明妙玉的身世藏着玄机,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六、贾元春之死
作为“金陵十二钗”身份最高贵的女儿,也是“贾府四春”之首的大姐贾元春,却只享受了三年的荣华富贵,省亲后不久就薨逝。
至于薨去的原因,则是说法不一。
程高本在九十四回中说贾元春是病死的,病因是“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便在舅舅王子腾暴卒后因病医治无效而亡,死时四十三岁。
也有说贾元春死于宫斗。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关于她的判词图画及省亲时的状态就可得到此论。图画里“弓上挂着香橼”以及判词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都寓示元春死于虎兕相争的宫廷斗争。
十八回省亲时所点《乞巧》戏夹有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也印证贾元春的死,与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相似。
还有她的曲子《恨无常》,以及省亲时在私室苦诉的“(后宫)终无意趣……不得见人的去处”等伤感的话语,都表明贾元春的宫闱生活哪有幸福可言?她的省亲给人的感觉就是生离死别,暗指宫斗的残酷。
贵为元妃的贾元春,到底是怎么死的?也就云里雾里,成了一大悬谜。
七、袭人嫁给蒋玉菡
丫鬟袭人原本忠情于主子贾宝玉,被王夫人默许为宝贝儿子的姨娘。高鄂的续书则说王夫人感念丫鬟袭人的忠诚,在宝玉离家出走后,将她配给与贾宝玉交好的戏子蒋玉菡,也就是伶人琪官。
87版电视剧也说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后来还遇上乞讨的宝玉,当蒋玉菡次日赎回薛宝钗后,贾宝玉却不辞而别。
不过,也有认为袭人离开贾府后,并没有嫁给蒋玉菡,可能像探春一样远嫁,或者到一个世外桃源孤独终老安度余生。
这从“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便可找到答案。因袭人抽的签是一枝题写“武陵别景”的桃花,签语“桃红又是一年春”,注解为“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袭人之签首指探春所抽的杏花签,其“武陵别景”又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拉众芳一道饮酒,暗示袭人离开了没落的贾府,或远嫁,或过上安乐的生活。
袭人最终与主子贾宝玉无缘,她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得很清楚。
此外,蒋玉菡曾与贾宝玉互换腰带,宝玉赠送的汗巾子,正好是袭人给的,而蒋玉菡送给宝玉的汗巾子,又被宝玉转给了袭人。如此信物互换,可以确证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
只不过,袭人为何嫁给蒋玉菡却是不解之谜。是王夫人安排,还是薛宝钗逼她离开?
也许都有可能,但更有说服力的一种探佚则认为,这是袭人主动离开贾府嫁给蒋玉菡的。只因忠顺王为了羞辱没落的贾家,逼袭人出嫁给优伶蒋玉菡,否则贾宝玉将死无葬身之地。为了保护贾宝玉,袭人只好屈从。
八、焦大醉骂的小叔子
“焦大醉骂”是《红楼梦》第七回中的经典情节,因宁国府总管赖二派差不公,有意喊老仆焦大夜送秦钟,借着酒意的焦大便破口大骂,说出府上“爬灰”与“养小叔子”两件糗事。
这“爬灰”一事,指的是族长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孽情”,红学界已普遍认同。
而“养小叔子”则争论不休。
有说是秦可卿与贾蔷,有说是贾蔷之母与贾珍,还有说贾敬与惜春之母等。
第九回提及已十六岁的贾蔷生得风流俊俏,因贾珍“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立门户过活去了。”
什么“口声不太好”?族长贾珍“也要避些嫌疑”?
很有可能与贾珍“爬灰”有关,贾珍又有"蛮童之宠",对贾蔷与秦可卿"叔嫂之间"有可能的暧昧有所风闻,为顾及影响,便将贾蔷另立门户。
这似乎说得通。
不过,秦可卿怎敢与贾蔷“不轨”,霸道总裁贾珍会善罢甘休?贾蔷对秦可卿的非分之想不大可能。宁府“养小叔子”的糗事极可能发生在贾蔷之母与贾珍身上。
虽说书中言明贾蔷的母亲早亡,但她有可能深得贾珍唾涎进而被霸占,贾蔷就是他两人的私生子。这也是为什么贾珍厚爱贾蔷之故。
贾珍要避嫌极有可能就是避自己这一荒唐事。
书中还说贾珍的父亲贾敬考中乙卯科进士后竟然一事不管,置身都外玄真观修道去了。
贾敬何以如此反常?
一说就是贾惜春之母养了小叔子贾敬。后来知道内情的贾母为化解尴尬,便将贾珍的胞妹贾惜春接到荣国府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贾惜春不敬贾敬之故,六十三回贾敬宾天后,惜春仿佛是事外之人,没有为他送终尽孝,这样的有悖常理,亦是力证。
当然,《红楼梦》宁府“养小叔子”的糗事,还有其他说法,就不一一例举。
综上而言:《红楼梦》诸多未解之谜,多有矛盾亦或冲突之处,许是曹公有意为之,也可能核心是“红楼未完”的原因吧。也许,正因为这些至今未解之谜,使得《红楼梦》这一古典名着更添神秘而成就专门的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