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砚辞道:“今日你走后,刑部那边已经着人前去逼问那刺客联络之法,最好的法子便是让那刺客再联系幕后之人一次。或许明日,我们便能得到答案。”
说到此处,王砚辞又压低了声音:“那刺客虽透露了良不言,可幕后之人先前却是一字未提,想来对其颇为忠心,他肯不肯松口不大好说。但据良不言所言,他们与幕后之人书信往来快的时候当日便可收到,说明那人住的地方离他们不算远。”
柳桑宁明白了王砚辞话里的意思,她道:“若是那刺客不愿说实话,咱们便依着信鸽往日往返的距离去寻那人住处,挖地三尺定能将人找出来。”
王砚辞见柳桑宁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颇感欣慰,也不由在心中感叹,柳桑宁不愧是他当初一眼就看出来的聪明人。这股聪明劲儿已经不知比鸿胪寺的旁人强出了多少。
即便是袁硕等人,被精心培养了十余年,可即便是袁硕也不一定比得过她。
这时下人们将膳食端上来,王砚辞与柳桑宁默契地没有再提案情,只在餐桌前坐下,专心致志用起膳来。
饭后,王砚辞屏退旁人,牵着柳桑宁在院中闲步。长伍离去时回头看了一眼,立马将自己目光收回,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抬手挡住自己的脸,快步离去。
两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院中漫步,柳桑宁从未有过这种体验,这让她原本焦虑了一整日的心彻底安宁下来。
走了大约一刻钟,两人在亭中停下,柳桑宁被王砚辞揽入怀中,两人同时抬头看向天空中的星辰。
柳桑宁小声道:“若是幕后之人查不到,是不是就只能以百起国派遣刺客行刺结案了?”
王砚辞静了片刻,才低低“嗯”了声,有些听不出情绪。
他脑子里却想起另一件事。那线人提供的人分明与狮子国使臣符合,可最终却不是他。今日他回程路上,他的人来报,那线人放走归乡后,半路却不见了踪影。
眼下虽已经着人去寻,可也不知能否查到下落。究竟是那人自己怕再招惹上他跑了,还是被人抓走了?
王砚辞不由有些出神。
查到今日,他手上拥有的线索看起来变多,可实际上能用上的却不多。可不知为何,这次刺杀之事,牵扯出罗刹国后,他却隐隐有一种预感,觉得有无形的手似乎在背地里做些什么。
柳桑宁见他面色有些凝重,伸手在他嘴角戳了戳,安抚道:“没关系的,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不论结果如何,我总归会与你站在一起。”
不论幕后之人是不是还想继续要我们的性命,我也会陪着你。
王砚辞愣了下,随即伸手将柳桑宁抱得更紧了些。
等到次日,柳桑宁与王砚辞一同前往鸿胪寺。
只不过刚进鸿胪寺工房不久,王砚辞就被皇帝传召进宫,也不知何事如此着急。
等王砚辞一走,工房里便显得格外冷清起来。柳桑宁将桌上堆积的公文整理完毕后,将需要王砚辞处理的部分放到了他的书案,一扭头,目光就落在了画轴上。
她的心突突猛地跳了两下,等她反应过来时,她已经站在了画轴前。
眼前的空白画轴像是有一种妖力,在勾引着她一探究竟。柳桑宁脑子里不断回响着摩罗大师所说的有关于王孟然的事,鬼使神差的,柳桑宁手中已经拿了打湿了的抹布。
她抬手,像是被妖怪附身一般,一点点沾湿了空白的画轴。
很快,空白之处立即显出字来,几乎填满了画轴。柳桑宁不由退后两步,有些发怔地盯着画轴上显现出来的内容。
这是一幅于某人寿辰之时,送给此人的书法作品。可上面的内容却更像是劝诫此人要向善,要读书,要明事理,要居安思危,要心系百姓……
一字一句更像是谆谆教诲,长辈教导晚辈道理。
字迹强劲有力却又收敛锋芒,从字迹力度来看,应是出自男子之手。
虽因画轴大小致使篇幅有限,可一字一句可以看出此人对所送之人的真心关怀。等柳桑宁回过神来时,画轴上的字迹已经开始消失。天气颇为炎热,画轴即便沾湿也干得很快。
她这才发现自己眼角竟然渗出泪来。
这竟然有些像自己小时候想要的父亲,她也曾渴望过柳青行能这样教导自己。只可惜,自己的渴望终究只是奢望。
落款“王孟然”三个字,今日看得更清楚了。
柳桑宁不由想:这幅书法是这位王孟然送给王砚辞的吗?若是,他们究竟是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