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不存在了。
现在是建安元年,由大汉新的掌舵人,卫将军,武平侯,领司空,录尚书事曹操,亲自拟定。
这一年开春就有大事发生,自称辅汉大将军的陈王刘宠,在明确拒绝袁术的招揽,拒绝去和曹操作对后,仅仅两个月,就遇刺身亡,凶手不明。
有人推测凶手是袁术,毕竟刘宠从当初袁术曹操争夺中原时,就因为没有站队袁术,至此彻底得罪了这位南方诸侯领袖。而现在,刘宠在死之前,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拒绝袁术,所以袁术才会一不做,二不休,把刘宠给刺死了。
也有人推测凶手是曹操,毕竟陈王死后,陈国直接除国,改为陈郡,曹操派出颍川名士赵俨出任陈郡太守,等于是把陈郡这近百万军民给吃了进去,曹操是刘宠身死的最大受益者。
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事是曹操干的,尤其是许都的官员们,以为是曹德统领的校事府干的,一时间对曹操的所作所为噤若寒蝉,生怕自己也被牵连。
可怜袁术和他的亲信,在那里气得直跳脚,自己这边好不容易刺杀成功了,却让曹操摘了桃子。
曹操也不多做解释,这事没有确凿证据,越描则越黑,只能暂时让世人误会一阵了,大不了多感叹几句“世人误我”罢了。
这种误会也不全然是坏处,至少朝中原本对曹操不假辞色的衮衮诸公,现在都不敢直面曹操,能躲就躲。
至于袁术为什么要行此险招,无他,袁术急了。
他和袁绍、曹操争了三四年,袁绍的发展还好说,可曹操却一步登天,拿下司隶、兖州、豫州、青州四州的地盘,还突入了半个南阳郡,半个魏郡,和半个彭城国,要不了多久,恐怕荆、冀、徐三州也将落入曹操的掌控之中。
而袁术只能屈居淮南一隅,实际控制只有一个九江郡和半个庐江郡,别说跟曹操比了,袁绍都有八个半郡,袁术真的要急坏了。
当初那个第一个打进雒阳的联军盟主,在南方一呼百应的袁大将军,如今快要被人遗忘了。
所以袁术急,比热锅上的蚂蚁还急,蚂蚁还能跳脚,而袁术跳脚都没人关注。
正面打曹操打不赢,徐州那边是盟友,刘繇、陆康这些扬州诸侯吧,关系还和袁术不错,袁术不好明着撕破脸,万般无奈,只得兵行险着,准备靠刺杀刘宠来吸收陈国势力,重返豫州。
袁术连陈国中高层的内应都打点好了,只等袁术大军杀到,这些内应就会带着刘宠的遗产归顺袁术。
奈何说曹操曹操到,曹德那边也有在陈国的细作,探知到袁术的刺杀行动后,还主动参与进去,所以曹操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陈国的情况,加上曹操离得更近,故而卫将军曹的动作就比大将军袁的要更快。
袁术的辛勤浇灌、栽培,结果最后被曹操得了丰收,可这偏偏又是见不得光的事,袁术有苦都不能说出来,整个人都被闷憔悴了几分。
中原,终究是回不去了。
那就往南打,把扬州占下来,可袁术乃堂堂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仲尊,焉能做出无故攻杀同僚的无耻行径?
于是袁术手中的二代黑手套孙策,便可以派上用场了。
正好华府这边派出李肆出使寿春,大将军袁术见到昔日北伐三杰之一的李伯常,回忆起三四年前的往昔峥嵘岁月心情大好,几顿酒菜下来,就和李肆二人把扬州大大小小的位子给瓜分完了:
袁术自领扬州牧,直辖九江郡,长子袁耀领庐江太守,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孙策为丹阳太守,吴景为吴郡太守,李肆为会稽太守,以后扬州各郡,守望相助,支持大将军重回朝堂,主持家国大事。
其中豫章郡,李肆和袁术谈好,名义上归诸葛玄,实际上还是华府的,毕竟华府已经占了赣南这半个豫章郡了。
袁术很爽快地应下,还不时感叹,有李伯常在身边谋划,就是痛快,弄得袁术底下一众谋士很是羞愧,只能在暗自腹诽道:如果袁术有华府的实力,我们肯定谋划得比李肆还要痛快。
不出意外地把诸葛玄一家弄到豫章去了,李肆的目的达成了,没多做停留,径直返回建安郡准备出征。
很快,袁术拜孙策为殄寇将军,统帅本部兵马五千,外加程普、黄盖、韩当等三千部曲,总兵力八千人,进攻庐江太守陆康。
恰好此时,曾经接受孙贲、吴景、徐琨等人的帮助,从而坐稳扬州刺史位子的刘繇,看着孙策露出了獠牙,也对昔日的恩人、盟友产生了猜忌,于是便把孙贲等人赶到了江北历阳,自己固守江东。
也不能说刘繇没错,孙贲这帮子孙家亲戚,本就是看袁术挖墙脚挖得太厉害了,不得已把鸡蛋分到不同篮子里存着,等孙策起事了,他们就是内应。
孙贲等人过了江,和孙策合兵一处,孙策手里的部队瞬间膨胀到了一万五千人,都是被袁术吃剩下的孙坚遗产。
其中也多亏了华府的五千人援助计划,否则孙策也只能苦等到两三年后,几乎是以一个光杆司令的身份出征。
但兵多了也有坏处,就是粮草需求实在是孙策这个没有根基之人难以承受的。
也因为华府把大量孙坚留下来的熟练民夫挖走,导致孙策如今的部队,不复当年孙坚那种无坚不摧的攻城能力,也因为华府在扬州大肆倾销铁器乃至制式武器,扬州诸侯的实力大幅增进。
这头孙贲亲自带着留下来的核心工匠,四处招揽民夫、学徒,准备重塑先登虎士的荣光,可时间不等人,孙策只得望着因每日空耗的粮草而越来越少的粮草发愁。
好在赵伯达“及时”地出现在了孙策的军营,给孙策提出了一个方案——购买华府的攻城兵器、粮秣草料,然而赵伯达提出的条件让孙策很是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