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我们这样不行。”看到日日高歌,而无进取之心的袁绍,曹操劝说道。
“我军与董卓战,仓促不可胜,然董贼逆行倒施,即使洛阳之众也多有不服于他,如我等在此处牵扯董贼,其必起萧墙之祸。”袁绍回复道。
“困毙董卓也不能如此。”曹操回答说,“如欲困毙董卓,本初你须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而不是夜夜高歌于酸枣。”
“诸侯聚在,我们都和董贼在伯仲之间,按你所说,分兵三处,则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袁绍回答。
“诸侯心不齐,分则力强,合则力弱,有此困毙董贼之机,失不再来。”曹操不死心继续道。
“我为盟主,当为诸人计,此意已决,断不复言。”袁绍道,遂不用曹操计。
曹操怒吼一声道:“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乃出。
与联军一样,董仲颖这边也同样在虎牢关日日置酒高歌,而李儒也很担心这样的事情。
“恩师,如果不迅速击败联军,我怕洛阳有变。我军辎重多出于洛阳,一旦洛阳有变,后果将不堪设想。”李儒劝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董仲颖询问说。
李儒看了看左右,用眼神示意董仲颖。
董仲颖愣了半天,才明白李儒的意思要屏退左右。
当所有人退下之后,李儒悄悄对董仲颖说道:“如今我有下中上三策,供恩师选择。”
听到上中下三策,董仲颖知道,李儒已经有了一条策略。
所谓的上策必然是听上去很好,但是可行性却非常的糟糕,甚至可以说不可行的策略。
而下策,则是一个糟糕到极致的策略,正常上都不会选择。
只有中策,才是李儒真正想说的。
“我有上策,那就是兵出虎牢,进逼联军,同时使李傕出汜水,包抄联军后路。吕布有万分不当之勇,恩师用兵不下韩王,一战必可破关东联军,天下可定。时候恩师想要行周公之事还是仿三皇之禅让,均在恩师一念之间。”
“我又有中策,洛阳直面关东贼军之攻击,且关中士卒在这里经营许久,即使相国能控制洛阳,也需要有大量的实力来压制那些士卒,不如趁此次机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此为长治久安之策。”
李儒压低了声音对董仲颖继续说道:“我听闻关东贼军有不少人潜入洛阳,他们为了扰乱我军后方,必然会火烧洛阳。至于哪些士族家会着火,我想箱子里的文书会告诉我们的。”
李儒看到董仲颖的有些迟疑,又继续说道:“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相国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董仲颖道:“街市童谣可是你传的?”
李儒没有答,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我还有下策。下策就是我们守住虎牢关,以拖待变。”
上策董仲颖没有信心,中策董仲颖从历史上看到过结果了,他想了半天说道:“虎牢关乃是要害之地,贼军急切破不了关,如果洛阳有失,反而会让我们的军队陷入被动之中。不如将一部分的兵力调回洛阳。”
李儒心中有些反对,这样在军事上是一种冒险,但是考虑到下达这个命令的乃是董仲颖,于是他令徐晃和管亥两人各领兵三万回洛阳去了。
“本初,这是一个好机会。”董卓军队调动的事情自然瞒不过联军,甚至洛阳的一些人也将这个消息传递到了联军的手上。
在得知董卓的行动后,曹操提出了再度开展攻击的建议。
“董卓终究是犯了错,洛阳的士族的反对程度和战场的形势相关,只要他在虎牢关可以一直赢下去,即使洛阳他没有任何的人在,那些士族铤而走险的概率很低。”曹操有些不屑的说道。
他早就看透了那些士族,如果董卓弱势,他们又和袁绍谈好了条件,他们会反水。如果董卓占上风他们会撤后腿,但是一旦董卓奠定了胜局,不管开出多大的价码他们都不会行动,在生存的问题面前那些士族根本就没有拼命的勇气。
“但是,如果我们借助着这个机会挫败董卓,那么那些士族或许就会行动了。”曹操很肯定的说。
“即使董贼少了六万人,但是董贼依然是董贼。”说话的人是刘岱,他在上一次的战场上可是损失很惨重的,“你不会又要将我们当做诱饵了吧。”
“为将者不拘小节,慈不掌兵。”曹操回答道,“这一次我们并力而攻,必然能够获得胜利。”
众诸侯没有回应。
曹操又说道:“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现今天下大乱,国君失去政权。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国耻。各位据有州郡,应一起合力。现在因为董卓势力强大,而大家都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举步不前,是互取耻辱呀!。”
众诸侯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是依然没有人接话。
曹操大怒说道:“竖子不足与谋!某明日一人进军,即使战死沙场,也算对得起国家。”
袁绍劝说道:“现在如此我等与董卓对峙,双方没有什么胜败,明日如果你一人出阵,被董贼所击败,必将增加董贼的气焰。”
曹操没有回答,见袁绍等各怀异心,只能长叹一声。
公孙瓒对刘备说道:“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
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与,刘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而去。
联军的行为自然落在了董军探子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