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春和宋大强才决定暂时拖延一下,看看婆婆最终是否会改变主意,给孩子改一个更好听的名字。
知道宋玉兰要带宋小狗去上户口,她和丈夫一整天都忧心忡忡,心中暗自思忖,倘若儿子真的被叫做\"宋小狗\",将来等他懂事之后,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呢?
一想到这里,刘春便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一边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边喃喃自语道,\"玉景这个名字真是好听啊!妈,您起名字的本事可真大!\"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婆婆的感激之情。
“可别给我戴高帽,这是玉兰起的,我们玉兰有文化,我今天看那柜员听到这个名字都觉得好。”宋老太太把手里的半袋子米和面递给刘春,“行了,别怵在这,赶紧去煮碗面条,再给玉兰卧个鸡蛋。”
“奶奶,我不想吃鸡蛋了,我想吃肠,大家都吃,毕竟这钱可是我赚的。”宋玉兰拉着宋老太太的手往堂屋去。
“好啊!既然是你自己挣来的钱,那咱们就奢侈一把,全都吃腊肠!”宋老太太一边轻轻地拍着宋玉兰的手,一边慈祥地笑着说道。
宋大强从外面进屋,听见俩人的话,好奇地问道,“什么钱呀?怎么还能让咱都吃上腊肠呢?”
“干你的活去,这事等吃完晚饭后再慢慢说吧。”宋老太太摆摆手。
听到这话,宋大强不敢再多问,急忙跑到厨房里去帮助刘春生火做饭。
等到一家人吃完热气腾腾的面条后,宋老太太又独自一人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
她默默地注视着周围邻居家那已经熄灭的灯火,心中若有所思。
过了片刻,她才缓缓转过身,回到堂屋并顺手关上了灯。
坐在堂屋里的几人虽然不明白宋老太太这么做的原因,但也没有人多嘴。
良久,宋老太太才在黑暗中开了口,“明天一早,大强和刘春你们上山去摘黑疙瘩。”
“为啥?”宋大强不明所以。
“今天玉兰带去的那几朵你们猜卖了多少钱?”
“还真能卖钱?”刘春声音有些变形。
“小点声,”宋老太太警告道,随后继续说着,“是咱们有眼无珠,那可是个大宝贝,一朵就可以卖11张大团结,还是玉兰有福气,有眼光。”
宋老太太的话落,堂屋里的两人瞬间倒吸一口凉气,然后就是无尽的沉默。
最后还是宋玉兰开了口,“爹妈,黑灵芝的根系必须保持完整,就和我昨天摘的那个一样,然后只摘大的,别摘小的,小的不值钱,留着后面生长。
然后一次摘个十来朵就好了,避免被有心人跟踪发现。”
“都听到玉兰说的话没有?”宋老太太出了声。
“好,咳咳,好!”宋大强声音有些干哑和不可置信。
“别往深山里去,深山里危险不说,黑灵芝生长习性是喜光,深山中就算有也很少,不值当冒险。”宋玉兰还是嘱咐了一番,这黑灵芝只能赚一笔快钱。
她也只想靠黑灵芝赚点资金做别的生意。
“好。”刘春赶紧答应着。
“记住别让别人看到。”宋老太太不放心再次叮嘱。
“得嘞,妈,您就放心吧。”宋大强声音里都是亢奋,他和刘春在镇里做零工,一个月两人加起来才有三十多块钱,这一朵黑灵芝就足够让他们家里能改善一些。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宋大强和刘春便背着背篓悄悄上了山。
他们按照宋玉兰说的方法,仔细寻找着黑灵芝。
虽然数量不多,但每找到一朵,他们的心中就多了一份喜悦。
中午时分,他们带着十来朵黑灵芝回到了家,背篓上面还有干柴做掩护。
“这下咱们家可要富裕起来了!”宋大强高兴地说。
“先别急着高兴,这件事千万不能传出去,最起码得让咱们老宋家先富起来。”宋老太太提醒道。
“对对对,不能让别人知道。”刘春附和着。
最后商量由宋老太太和宋玉兰去县里卖。
廖福见才两天,两人就又来了,更加认定了心中想法,宋玉兰肯定知道这黑灵芝在哪。
但他也不打算多问,人人都有私心,是很正常的事情。
结完钱,宋老太太就带着宋玉兰去了百货大楼。
宋玉兰本来啥都不想买,可看宋老太太这样子,不买不行。
于是她打算给家里一人添一件冬衣,这会冷风中已经有刺骨的感觉了。
只是在听到售货员说的价格时,她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件棉衣居然要60块!
要是羽绒服她觉得还挺值的,可就是一件很普通的棉衣,就是多了些碎花,就60块,抢钱呢!
售后员看着宋玉兰脸上露出的表情时,不屑的嗤笑一声,“买不起就别看,走走走。”
宋老太太立马一副护犊子的架势就要上前吵架。
宋玉兰赶紧拉住宋老太太,眼睛亮亮的,嘴角带着无法掩饰的笑意。
宋老太太不明所以的看了一眼宋玉兰,这怎么售货员骂孙女,孙女还挺高兴的,这该不会是傻掉了吧?
这么一想,宋老太太也不打算和售货员计较,赶紧拉住宋玉兰,“咱们去医院。”
“啊?”宋玉兰有些不解的跟着宋老太太出了百货大楼。
“完了完了,玉兰你可不能傻啊,你是奶奶的命根子。”宋老太太嘀咕着往廖福轩走,打算给宋玉兰开点药。
宋玉兰一脸懵的扯住宋老太太,“奶奶您怎么了?”
宋老太太见宋玉兰脸色恢复如常,“吓死奶奶了,人家骂你你还笑。”
宋玉兰哭笑不得,拉住宋老太太的手继续往廖福轩走着,“奶奶,我是脑海中突然迸发出一个新的生意点子,正高兴着呢,那售货员说几句我又不会掉块肉,让她说呗。”
宋玉兰刚才摸了摸棉衣的质量,真就是最普通的保暖衣服,还卖60块钱的高价。
见售货员目中无人的样子,突然想到了这时候,所有人都只能在这百货大楼里面买衣服,没得选择。
而且大部分还要布票,不要布票的虽然也有,可钱就会多出三分之一出来。
还得忍受售货员的冷嘲热讽,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售货员,几乎是这个时代所有售货员都这样,态度都是爱要不要。
因为这时候的售货员属于稳定工作,只要不是出什么大问题,都是能干到老的。
可经历过改革的宋玉兰,是确切知道之后这种模式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会被淘汰掉。
而且80年代初期,政府已经开始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只要注册个体工商户,便可以从事各种小规模的经营活动。
这时候要说最好做生意的地方必然是下海经商。
可这种小地方也未必不行,去南下拿货回来摆个摊,只要态度好,就算和百货大楼卖的一样价格,都是有市场的。
她刚才经过售货员这么激发,就有了南下打算。
不过她不打算在大路上把这些话说出来,毕竟这时候的个体户是最不受欢迎的。
宋玉兰一路拉着宋老太太回了趟廖福轩。
宋玉兰直接开口,不打算绕圈子。“廖老板,我也不打算继续瞒您,我手里还有些货,恐怕您这店拿不下。”
宋老太太虽不知宋玉兰什么打算,但她对宋玉兰是无条件溺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