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明,是不是老师?
不好说!
承担着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但又没有编制与工资。
没错,新学校,新气象。他已经没有工资了,完全属于自愿与义务。
下课后,陈继明把他们几个留在一边。
“你们几个要是不服,明天我们可以继续小树林见。”
“还有我们。”
不知什么时候,全班的几十号人又把他们围在了中间。
几人脸色蜡黄,也不敢说话。
陈继明继续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每天都得来我们英语班上课,成绩我每天都要检查。”
“不来,后果你们知道的,见你们一次打你们一次。”
陈继明指着其中一个,个子最高的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几年级?哪个班的?
那几个人依然低着头,不肯说话。
围着他的十几个学生,把他们推了推,冲他们吼到:“小陈老师,问你们话呢,哑巴了。”
高个子男的,支支吾吾道:“赵建军,初二八班的”。
“好,赵建军,对吧?”
“我记住你了,你们以后再敢找别的同学要钱,或者不来上课,我就找你一个人。”
“好了,滚吧”
几人慌慌张张的准备离开教室,没有之前的嚣张模样,都不敢说。
陈继明突然喊道:“如果你们想告诉老师家长也可以,我奉陪到底。”
“对了,我是初一一班的,我叫陈继明,随时可以来找我。”
陈继明的话还没有讲完,竟然已经一溜烟的跑出了教室,头都不敢回。
这个年代,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主动去找老师或者家长的很少。
大部分都是自己解决,不管是哪一方,是否有能力解决?
反正就是硬扛着,不告诉老师,也不告诉家长,是什么原因?陈继明至今也没想明白。
或许是因为个人面子,或许是受社会或电视的影响、或因为传统观念、或因为家庭、老师们的压力……!
这样好不好?我们不好评价。
但你会发现,这样家庭出来的人,或者说这样性格的人。
出了社会之后,韧性极强,对家庭亲人都是报喜不报忧,很多事都是自己扛着。
能成大事,也有可能会把他压垮。
兴趣班结束之后,小学生就放学了,初中生还需要上晚自习。当然,陈继明也不例外。
由于现在镇上的小学,离家有点远,五年级以下的由校车统一接送。到了五年级就可以住校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坐校车,每天回去。
陈继明的记忆中,他就是五年级开始住校的。那时年纪还小,还一个人在被窝里面偷偷抹眼泪呢。
现在,陈继明虽然读初一了,但依然没有选择住校。
晚自习结束之后,陈继明就与大哥陈显勇,一起骑着自行车往家赶。
陈继明的大哥陈显勇,两人也在一个学校里面,陈继明初一,陈显勇读初三。
两人一起结伴而行,相互之间倒有个照应,让陈父陈母放心不少。
实话讲,如果不是现在陈家的条件改善了很多,陈父和陈母绝对不会,给他们一人买一辆自行车。
虽说现在每家每户基本都有自行车,但都是大人骑的那种二八大杠。
像陈继明他们骑的这种小自行车,现在可是稀缺货。
陈继明现在的家,在四年前就已经住进了楼房。
独立式花园小洋房,周围还有一圈围墙。当时建好之后,可是十里八村的独一份,当然到现在也是。
引起了不少轰动,有羡慕,有嫉妒,当然也有恨,村里的人就在心里暗暗想着:这陈家做水产生意,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现在陈继明家里面,彩电、冰箱、有线电话、缝纫机一样不少,甚至还买了一台东风小货车。
别的都还好,就是这个电话,按了之后,陈家就没有安宁过,陈家都快成公用电话亭了。
本身安装这个电话是来联系生意,但别人有事要借你的电话用一下,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不可能不借吧?
收费吧,不好!陈家又不靠这个赚钱。
不收费吧,不行。你不收费,遇到些不要脸的,能一直在这里,当成村里的公产,一直免费用。
买小货车时,在村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村里的人,看陈家这么挣钱,很多人想掺和进来。
但盘子就这么大,出货量也就这么多,因此,陈父,陈母就都没同意。因此,后面风言风语不少。
现在小货车的价格可不便宜,在这个万元户都是人们羡慕的年代。一辆国产的东风小卡车,售价在五万多元。
实话说,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而且现在开货车可是一个高薪职业。
就算是当时财大气粗的陈家来说,买这辆小货车也把陈父陈母心疼的够呛。
当时买货车,当然是陈继明劝说的,本身陈继明是想把家里面的生意扩大的。
带领着全村的人,把水产生意做起来。
对陈继明来说,现在可以做的生意真的是太多了,就一个水产水货都够全村人吃的,之后还可以带领全村人搞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就算不搞工业,纯粹的搞农业,陈继明也有信心,能带领全村人致富。
但计划还没开始,因为领头人的问题,就破产了。
领头人当然就是陈父,陈继明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陈父飘了。
在陈继明的记忆中,陈父陈母一辈子没有红过脸,一直都是相濡以沫,携手共进的。
就算是后来陈继明有钱之后,陈父陈母的感情也非常好。
但现在,自从陈家越来越有钱之后,父母的感情好像发生了危机,因为钱的问题。
陈父,陈母发生过多次的争吵,而且陈父好像开始赌博,有时一晚上能输上千块。
后来陈母,带着陈继明与大哥,在娘家住了一个多月。
在陈父的再三保证下,陈母才带着兄弟二人回来。
但财政大权交给陈母保管了,这样才遏制住陈父的不正之风。
陈继明当时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啊啊啊……”
陈建明与大哥陈显勇,骑自行车回家也就半个多小时。
两兄弟还没到家,家里的大黄已经向他们飞奔而来,迎接他们。
到家后,把自行车放到院子里,兄弟俩同时喊道:“妈,我们回来了。”
大黄还在往他们两人身上扑着,陈继明蹲下身,抱着狗头好一阵摇晃。一抓一大把毛,大黄已经老了。
陈母扎着一围裙从厨房里面出来,看到兄弟俩回家,淡淡的:“嗯,回来啦!”
陈继明走进厨房一看,在煮猪食。
陈母接着问道:“你们两兄弟在学校饭吃好没?今天要不要吃饭。”
现在的学校伙食水平非常的差,在陈继明看来,卫生水平也不怎么好。
因为陈家这些年有钱,兄弟俩的嘴也养刁,学校的饭菜不怎么爱吃。
一般晚上回来,还要在家里面开一下小灶。
“嗯,吃。”兄弟俩异口同声回答道。
兄弟两人吃完饭,就去了楼上的书房。
陈继明家现在的楼房,专门留出一间给兄弟两人做书房。陈继明写作,大哥,陈显勇复习。
陈继明,现在的学习成绩不用说!
这些年,陈继明和陈父陈母一起,一直督促他大哥学习,而且陈继明一直带头,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加上陈继明,一直在教他大哥英语,两人在家没事,都一直用英语对话。
所以这些年,大哥陈显勇学习成绩也不错,特别在英语方面拉高了整体的学习成绩。
英语的100分制,平均都在90多分以上,在年级排名都进了前十。
在陈继明看来,就一直保持这个学习水平下去,考上大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天一大早,陈继明还在睡梦中时,被陈母轻轻拍醒。
一觉醒来,陈继明精神抖擞,让他不由得感慨,年轻就是好啊……
兄弟,两人洗漱完毕,一人嘴里咬着个包子,继续结伴往学校赶去。
到了学校,两兄弟分道扬镳。
向各自的班级走去,陈继明放下书包,还没坐下。
陈继明的语文老师就向他走来,笑眯眯的朝他说道:“小陈老师,你出来,有点事找你。”
陈继明的语文老师,周小倩,才20来岁,青春靓丽,大大咧咧的性子,是刚刚师范毕业分配下来的。
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搭配的黑色V领针织衫,脚踩一双运动小白鞋,妥妥的港台风。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家庭条件应该不错。
叫他小陈老师也是开玩笑,自从学校里的老师听说陈继明英语很好,还在英语兴趣班当老师时。
学校里的一些年轻老师,就笑称他为“小陈老师”。
出了教室门,跟在语文老师屁股后面走着。欣赏着语文老师的背影,也不说话,就这样默默的跟着。
语文老师看他跟在后,一把拉过陈继明,搂着他的脖子说道:“怎么不说话?我看你在讲台上讲英语时, 很会说嘛。”
陈继明一脸无奈的苦笑:“我的姐姐,注意形象,你可是老师,教师的形象,你还要不要了?”
“切,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再说了,都在上课,没人看见。”
“我……”陈继明无语。
陈继明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这位语文老师总喜欢找他的事。
只要是她的语文课,就没有不点他名的时候,比如:“我们的小陈老师上来黑板上,默写”
“我们的小陈老师把这篇古诗文背。”
“我们的小陈老师把这篇文言文翻译一下”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小陈老师来讲……”
“……”
花样之多,令陈继明防不胜防,很是无奈。
语文老师松开陈继明的脖子,但手依然搭在他的肩膀上。
“好了,不逗你,说正事。”
“你是不是有写一本小说?叫修真大世界”
陈继明狐疑地看了老师一眼:“咦,周老师,您怎么知道?”
因为他的这本书在小学时就已经完本了,初中从来没有拿来学校过。
除了让他的小学校长,王校长,看一下里面的错别字与修缮一下里面的内容。
按道理说,这是一本全新的书,按理说里面是有版权的。
没有经过他的同意,王校长是不会随便给别人看的。
万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之后,把这书抄下来,拿去出版了怎么办?那陈继明几年的心血不白费了吗?
语文老师翻了个白眼。
“切,看你这小心眼的模样,没别人看你的书。”
“我也是在王校长办公桌上看到的,只看了几章,后来问的王校长。”
“哦哦哦”这样呀。
“话说,你个大作家,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我才是你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不给我看?给王校长看。难道我不能帮你润润笔吗?”
说完,像一只发怒的小狮子一样,盯着陈继明,兴师问罪。
陈继明无奈道:“我的姐姐呀,哪有啊?这书是我在小学写的,当时还不知道美丽大方、英姿飒爽的姐姐您在哪个地方呢!”
马屁很够用!
语文老师露出狡黠的笑容:哼,那就好……明天把整本都给我拿过来,老师给你修改修改。
“啊,周老师,你也要看,但我这是男频的书啊”
“什么男频不男频的,不想给,还是……。”语文老师盯着陈继明的眼睛。
“就是……算了,你想看就看吧,明天给你拿过来就是了。”
“这才乖嘛!”语文老师摸了摸陈继明的小脑袋。
接着到:“放心,我不白看你的。我看了的那几章小说,我觉得你写的很好,就把它寄给了我的大学同学。”
“她是在省出版社工作的,她看了之后很感兴趣,让我多寄一点完整的章节过去,如果确实好,他们出版社可以帮你出版的。”
陈继明回答道:“哦。”
语文老师看陈继明好像兴致不高。
“什么叫哦!难道你不想出版?这可机会难得哦。”
陈继明开口道:“想肯定是想的,但我这个是网络文学,纸质出版的成功率不高。”
说到底,这样的书,不是什么经典文学?只是一些精神快餐而已。
一旦发行的成本过高,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更何况是在这个人们不怎么富裕的年代,失败的概率就更高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就能吃到蟹黄。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果都不是最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