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奉行两千年的儒家文化,到底有没有摧残神州民族的骨气。
神州在过去的五千年中,是否有侵略过他国?为什么历史中的神州,似乎一直在挨揍?却还能传承这么久?】
发布者:重逢春风是故人
发布时间........
“嚯,两小时?我特么记得玉兔视频,好像是一个短视频平台来着。
好好好,短视频这么玩是吧?”
陆远看了一眼视频时长,不由吐槽了一句。
不过也没划走,而是开始收拾起了快餐盒。
同时将电脑上的游戏打开了,视频嘛,继续播放就行,就当听个响了。
........
【一提起战斗民族,由于近些年来,大家受到网上的一些视频的影响。
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毛了。
似乎大家都觉得,大毛他们就是战斗民族的代表。
又是养熊,又是压ak,又是开坦克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大毛若是跟咱们对比的话。
大毛?那最多也就算是有点多动症的娃而已。
真正的战斗民族,那还得是咱们。
虽然咱们身上,披着一层来自于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的外衣。
如果你要是纵观历史的话,你就会发现,咱们神州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
这个干架,可不是几个人,或者几十人的小打小闹,而是正儿八经的扯旗造反。
算了,其实要和大毛比的话,咱们都不需要纵观历史。
毕竟历史嘛,这比起来就没意思了,除了咱们神州有完整的历史记录。
其他国家的历史嘛,我也不说他们是假的,但他们的历史多数都是孤证。
一个游戏玩家,在搜索引擎上编造的历史,都能忽悠住的国家,你要和人家比历史,这不是纯纯欺负人嘛。
就比现代的,就二十多年前吧,那会咱们神州还没有完全禁抢。
当年的马井战役,都听说过吧。
两个村子打架,硬生生拉出来了五千人的部队。
从战斗部队,到预备队,卫生队,担架队,指挥所,哨所,暗堡等等一应俱全。
武器方面,从清朝的鸟铳,到抗战时期的步枪,再到半自动步枪,轻重机枪。
还有炸药包,迫击炮,自制火炮等等应有尽有。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把这两个村子五千人的配置,要是给李云龙。
李云龙不说去打泰源了,那平安城他高低能提前半天打下来。
就问你,这配置,这阵仗猛不猛?
这要是搁国外,就是当前的国外,高低也得是一个军阀武装了。
结果呢?在咱们这边,这仅仅只是两个村子的械斗。
没禁抢之前,这种械斗,北方我不清楚。
但在南方,特别是宗祠之风浓郁的地方,可以说是偶有发生的。
规模大的数千人,不但持枪,甚至还有自己的地下兵工厂,能造枪造炮造炸药的那种。
规模小的也有数十人。
这才叫民风彪悍,这才叫战斗民族。
你要觉得,这仅仅只是当时的民智未开,接受教育有限,义务教育普及尚未完成。
那就再说一个,看我这视频的男士。
不管你现在的年纪有多大,你能拒绝一根笔直的木棍吗?
你拿到棍子后,想不想舞几下?
就是那种出于本能的挥舞。
这和教育没什么关系了吧,这是刻在基因中的。
要是你说这还不能代表你好战的话,那再说一个。
军费知道吧,整个世界在和平年代,求着自己国家增加军费。
求着自己国家找别人开战的,除了咱们,你还能找出第二个国家吗?
别看白头鹰年年打仗,真正受到民众支持的又有多少呢?
其他国家几十年不打仗,民众想的估计是国泰民安。
咱们几十年不打仗,想的却是军队几十年没打仗了,不知道实战能不能跟上。
承认吧,你的骨子里,就是有好战基因,你就是战斗民族。】
网友【弹幕】:“五千年的神州史,其实就是一本战争史。
虽然不知道这好战基因到底是这么出现的,但我承认,博主说的都对。”
网友【弹幕】:“那些说不好战的,来来来,这八个字你们扛不扛的住: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网友【弹幕】:“好家伙,你把这玩意搬出来,那我还能说啥。
谁不想吃头稥?谁不想族谱单开一页?”
网友【弹幕】:“呵呵,封建迷信,什么族谱,什么头香的,我就不同了,我只想封狼居胥。”
网友【弹幕】:“别的不说,反正以前小时后拿木棍当枪玩游戏,都得有个队形。”
........
【当你承认自己有好战基因,承认自己是战斗民族后。
那你就应该好好想想,这玩意是怎么来的了。
或者说,你的好战基因,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传承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横向对比一下你就明白了。
这个好战,并不是所有人都好战,也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好战。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你说性本恶也行。
可不管这么说,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应该有那么重的好战思想才对。
根据一点点的调查,你会发现。
了解一点历史的人,要比不了解历史的人好战。
完全了解历史的人,反而会转向保守,但依旧是及其好战的。
显然这种好战基因,它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
就是那一段段历史记载,给了大家这种基因。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基因的传承,还有儒家思想的功劳。
甚至可以说,历史,就是因为经过了儒家思想的改变,才会有这种好战基因的传承。
没想到吧,那满嘴仁义道德,开口之乎者也的儒家,还有这功能吧。
这其实要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说起。
儒家的教义,在董仲舒手上,就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儒家学说在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孔夫子时期。
奉行的是周礼,是适应于分封制的一个学说。
主张的就是以仁义治国,依靠的是自觉,自律,是以自己去管自己。
这想法是好的,就是太理想化了一点。
哪怕是到今天,咱们物质条件,基本不缺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法律的约束。
不然的话,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而在古代那种衣食不足的年代,想要依靠自觉,自律来约束人,那就过于异想天开了。
这种学说在大汉时期,那就是开历史倒车了。
汉武帝作为一个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皇帝。
他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儒家学说的。
但是,当时的他却又需要借一个名声足够大。
在民间足够仁义的学说,来稳固当时大汉内部。
以此来帮助他安定国内,让他在对外出兵的时候,不要受到国内的制衡。
于是,儒家学说,就进入到了他的眼前。
因为儒家自春秋出现开始,虽然出现过公羊一派,但总体的教义,都是以仁义治国。
它当时的名声是很好的,是很容易被民众所接受的。
于是武帝,并让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大汉名义上是以儒治国,实则却依旧是法制,也就是儒皮法骨。
并且首次提出了三纲五伦,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及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这一手,算是为整个神州往后的数千年,定义了一个忠,孝二字。
臣要忠于君,子要孝于父,妻要从于夫,这就是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义。
为的就是将全国的人洗脑,无条件的服从汉武帝的指挥,算是加强君权的手段。
不过呢,别忘了武帝用儒家治国的根本想法。
汉武帝是想用儒家安定国内,为他对外作战提供条件的。
说到底,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为打仗做准备的。
所以那时的儒家,是极具侵略性的。
因为除了上面的三纲五常之外,汉武帝时期尊的儒家,是公羊派的儒家。
也就是那个说十世之仇,犹可报之的那位。
按照他的思想,君仇必报,父仇必报,国仇必报。
哪怕就是仇人死了,都过几百年了。
你的后代,也要去把对方的后代宰了,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彻底的报了仇。
随着这种儒家思想的引导,写史的史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神州五千年,看着好像有很多朝代都无比强盛,但在史书对于强盛的记载很少。
但对于外敌的记载却很多,而且这些记载中,多数都是神州吃亏的情况。
似乎神州有四千年的时间,都是在挨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记仇。
如某某年某某年,匈奴多少多少人打过来了,在神州内地,劫掠了多少多少东西。
记上,改天后人强大了,我们要打回去。
某某年某某年,匈奴又派了多少人过来。
劫掠的多少东西,记上,后人强大后,我们记得要打回去,要报仇。
某年某月,我们的使者,在哪里受了什么样的欺负,我们回头就打过去了。
仗是打赢了,但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灭国,没有把那地盘占据。
这仇不算报,记上,后人有能力要打回去,要灭其国才算报仇。
某年某月,在哪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地盘,上面物资很充裕,就是太远了。
记上,我看到的就是我的。
不对,是我们有个商队在这里被他们截杀了,后人有能力记得打过去。
某年某月,我们听说哪里有个好地方,他知道我们的存在,还敢不来朝贡。
甚至他们还敢自立为王,记上,后人有能力,记得打过去。
这是仇,得好好记,你看历史上的所有关于神州被打的记录,都是极为详细的。
来了多少人,造成了多少损失,都是记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打回去的,记得就很模糊了。
除非是全胜,损失还不大,地盘也打下来的了,那么史书上才会多出一点笔墨。
不然的话,就算你打回去了,史书上也就两行,最多三行。
比如出兵多少,谁带队,打了多久,没了。
另外,这种仗你最好要打赢了。
而且打赢了,也只能算是报仇,甚至连开疆扩土都不能给你算上。
但是你要打输了,那你就等着挨骂吧,编史的人告诉你,什么叫史笔如刀。
所以历史很多的皇帝,打赢的仗记录都不是很多。
因为在世人眼中,这就是皇帝应该做的,你只是去报仇而已,不值得去大书特书。
比如朱元璋拿回幽云十六州,你甚至很难在网上找到,关于这一场战斗的具体过程。
但是,你要是搜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
它的资料能详细到日期,甚至是时辰,参与的人物,整个战役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参与人物的表现等等。
虽说这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给大明埋下了灭亡的引子,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和武将。
使得大明的武将集团自此之后,就被文官集团打压了下去。
就历史意义来说,土木堡之变,和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没有可比性的,后者明显影响大无数倍。
可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资料,就是比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资料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刚刚说到的。
收回失地,是当皇帝的应该去做的,这是他的义务。
哪怕就是赢了,皇帝也不能太过居功。
不然史官可能还会给这皇帝,扣上一个好大喜功的名头。
若是打输了,那记的可就多了,因为要告诉后人,要记得去报仇嘛。
还有一点,儒家教义在后期的时候,又经过了几次的改制,儒学也越发的迂腐。
但是,在记史这一块,他们是一点都不迂腐。
该记仇的还是记仇。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咱们的十全老人乾隆,那记功可比记过记的多。
他为了自己那十全武功的名声,多多少少是修饰了一番史书的。
但就算进行了一定的修饰,史书上还是记录了下来,比如安南和缅甸的两仗,也没写全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