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边还只是在抓人,了解倭国详情。
而大明那边则是不同了。
大明位面,1405年十月。
金陵龙江港。
原本应该在六月就出发的船队,此时正停在港口之中,一列列全装士兵。
此时在岸上和船舱中来回运输着物资。
“老二,这次本来应该是朕御驾亲征的。
可眼下的情况,你也是清楚了,大明此时一日一变,你大哥一个人扛不住。
这次你就代朕出征,你带的可都是金陵禁卫,到了那边,该怎么做,你知道的。”
港口之上,朱棣拉着身着全甲的朱高煦说道。
“请陛下放心,儿臣此次出征,必定扫平岛国,亡其国,夷其族,灭其种,为后世金陵百万子民复仇。”
朱高煦行了一礼道。
接下这个任务的他,可以说是比谁都高兴。
自从上个视频一出,大明百姓,无不谈倭色戾,人人都恨不得生剥了倭人。
特别是此时的京城之中。
此时大明还未迁都,金陵现在还是大明京城。
京城百姓对于这倭寇,无不咬牙切齿。
按照后世转化的时间算法,他们知道,现在大明距离那场灾难。
也就只有五百年左右的时间。
五百年,说短不短,毕竟五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他们都没听说过。
但五百年说长也不长,金陵之中,就有不少祖祖辈辈就居住在此的。
说不定,五百年后的那场灾难中,就有不少是自己的后代呢?
而且那地图上,处处都有倭人造孽的身影,神州大地多地沦陷。
就算自己的子孙五百年后没在金陵了,可如此大的一场浩劫,又怎么能躲过去呢。
所以大家能做的,就是先让这场浩劫的发起者灭亡再说。
当听到朱棣要出兵灭倭后,京中百姓,官员,商贾,甚至是乞儿,或稚子,都纷纷为国募捐。
短短半月的时间,光是京城之中,募捐的钱财,就相当于整个大明两年税收了。
甚至有的商贾倾尽家财,只是为家族求几个军中名额,誓要亲自上岛斩杀倭寇。
虽然这其中有的人,是看到了一些商机,进行的投资。
特别是那些大额投资的,那肯定是有目的的,这谁都能看出来。
朱棣对于这些人,也都是给了机会,从他们家族中挑选了一些青年,编入到了水师之中。
虽然明面上没有太多照顾,但给了钱的多多少少会有点特殊。
比如一些摆明了的功劳之类的,可能会优先让他们上场,同时,朱棣允许他们自己造船出海。
利益这么大,光朝廷一家,全部吃下去这不太现实的,只要缴税,适当让利才是长久之道。
这种为了利益的人虽然不少。
但更多的,还是大明百姓对倭寇的憎恨。
至于朱高煦高兴的原因嘛,那也很简单。
大明百姓此时对倭寇如此憎恨,那他汉王若是挂帅灭了倭国。
他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又该是如何呢?
只要他能灭了倭国,想必他在民间的威望必然会超过太子。
再加上,朱棣之前看到大明后世皇帝的作为之后,本就对太子有些不爽。
特别是在看了堡宗的表现之后,朱棣这一个月来都没怎么搭理他的好圣孙了。
这一个月中,朱棣的行为隐隐的透着一种,想要将皇位传给他朱高煦的意思。
朱高煦自己感觉这次不像是老爷子对他的戏耍,说不定老爷子是真想要将皇位传给他了。
朝中有了老爷子的支持,再加上民间百姓的支持的话。
那这皇位不说十拿九稳,最少,他也有与大哥一争的机会。
“知道就好,去吧。”
朱棣点了点头。
“是,陛下。”
朱高煦应了一声,便要向船上走。
“老二,照顾好老三,战场上注意点。”
朱高煦刚走出两步,朱棣又是有些不舍的叫了一声。
这次的作战与以往都不相同。
这次是出海作战,又是两个儿子都去了。
朱棣虽然知道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可还是有些不舍。
“放心吧,爹,没事的。”
朱高煦回头应了一声。
“去吧。”
朱棣点了点头。
“老二,老二,这个带上......这次可是出海,在外要多听郑和的.......
这是我在北平城时候穿的软甲,大是大了点。
你喜欢冲前面的,多穿一层也好点。”
就在这时,朱高炽拿着一个包裹走了过来。
“大哥,你放心吧,一个小小倭国而已,任它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朱高煦接过软甲应了一声。
“你小子注意点,还有,那岛上的倭人,你可不能都杀了,岛上还有矿,挖矿要人的。
总不能从大明运人过去挖矿吧,我手上可没运人的钱。
而且杀太多的话,对你名声也不好。
虽然那些夫子,现在不会去多说你什么,但过些年就难说了。”
在朱高煦接过软甲后,朱高炽靠近了一些小声说道。
“可这是老爷子的意思。”
朱高煦听到这话后,稍稍愣了一下。
“老爷子要的是让你亡其国,灭其族,不是要你都杀了。”
朱高炽再次说道。
“???”
朱高煦一脸问号的看着朱高炽。
“不降者皆斩,降者除根即可。
如此一来你即可平民愤,亦可保你名声。”
朱高炽做了个手势说道。
“还是老大你狠,可这样岂不是更加......”
朱高煦咽了咽口水。
“无妨,宫刑替死,古法有之。
汉王你这是心善,才留了倭人一命。
即便是过些年,那些夫子想跳,他们也说不了你什么。”
朱高炽淡淡的说道。
“是,多谢大哥了,我先走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拿着包裹就朝船上走去,。
朱棣看一眼两兄弟,虽然不清楚这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
但大致的意思,他还是能猜到一点。
不过朱棣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而已。
他要的只是让倭国亡国灭种就行。
至于手段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
“杨帆,启航!”
“风,风,风......”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工作完成。
朱高煦站在最大的宝船船头,身披全甲,拔出宝剑对着前方江面一挥。
船上一面面船帆升起,无数士卒高喊着风。
恩,这是朱棣设计的。
之前那个星际大秦,给朱棣的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会动的城墙,他是没有办法。
可这次出海,好不容易碰上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朱棣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模仿的机会了。
尬是尬了点,但这数万将士一起高喊着风,气势这方面那确实是拉足了的。
船队缓缓离港,在港口观看的京城百姓,见到大船离港之后,也是爆发出了欢呼声。
.......
........
“好了,这次就播放这些内容了,希望够用吧。”
蓝星,时间也过去了一天。
陆远也将这次需要播放的视频规划了出来。
.......
【历史上有没有一个人,在他失败了后,大家依旧认为他是英雄的?】
发布人:林火
发布时间........
【那年,他是少年将军,意气风发。
面对成名已久的赵云,他喊出了那句: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那年,他苍苍白发,大势已去。
临终之际高呼: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姜维,姜伯约,他不过就是一个失败者。
他或许有五虎将的武力,或许有不下于卧龙凤雏的才学。
可一生征战,却少有大的胜绩。
然而,在1700年后,当天水开通首列轻轨之时。
却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甚至汉的灭亡,也是以他这个臣子死亡,而定义国亡的人。
他就是姜伯约,一个一生没有见过大汉辉煌的人,一个一生没有见过先主刘备的人。
他用一生所奋斗的目标,只是丞相口中的大汉,只是他理想中的大汉。
他一生的高光时刻,不是年少意气风发时与赵云的那一战。
也不是中年时的九伐中原,抵进长安的战绩。
而是暮年时,身后已无主,明知复国希望无比渺茫之际。
却依旧在为了汉室的幽而复明,而义无反顾。
为了武侯的遗志,为了那个不曾见过的大汉辉煌,他拼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
........
“我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解南安之围。”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姜维定不负丞相所托。”
“臣以得岐山九寨,正欲收取大功,不想半途而废.....”
“身后无主,纵夺得祁山九寨,又将何为啊!”
“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
网友【评论】:“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尽是鼠辈出。”
网友【评论】:“一计害三贤,姜维这一波,也算是为蜀汉报仇了。”
网友【评论】:“姜维给了大汉最后的体面。”
网友【评论】:“姜维是真没有负丞相,到了最后一人,依旧还在想着复兴汉室。”
网友【评论】:“姜维也是投降到蜀汉的啊!凡是投降蜀汉的将军,基本都是死心塌地,这就是蜀汉的浪漫呐。”
网友【评论】:“蜀汉有蜀汉的浪漫,曹魏有曹魏的风骨,东吴有东吴的鼠辈。
若非东吴鼠辈白衣渡江,我汉室可再兴两百年!”
网友【评论】:“若是姜维当年喊赵云,喊的是老匹夫,可知天水姜伯约,那也就没后面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好好好,你是懂云大怒的,若是姜维触发了云大怒,估计也真就没后面什么事了。”
网友【评论】:“姜维:我对所有人都很好很真诚,但唯独欺骗了你。
钟会:我对所有人都很虚伪,但唯独对你付出了真心。”
网友【评论】:“钟会:好不容易爱一次,结果你让我输的这么惨?”
网友【评论】:“水晶爆了都还在操作的男人,甚至真就差一点,就让他救活了。”
网友【评论】:“也是大汉国祚将绝,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结果蜀汉既得了卧龙,又得了凤雏,最后还送了一个天水麒麟儿。
凤雏为大汉延续以身入局,卧龙为大汉北出呕心沥血,幼麟为大汉拼死一搏。
蜀汉阵容,最巅峰的时候,五虎将在侧。
关羽威震华夏,当时蜀汉集团的阵仗,丝毫不差于高祖的沛县集团。
眼瞅着大汉就要有再兴之势。
可最终盛极则衰,大汉的国祚却依旧没有延续下来,终究是命呐。”
........
三国演义位面。
公元207年。
“罢了,罢了,二弟,三弟,我们回去吧。”
茅庐之前。
刘备的手停在了门上。
因为之前的两次的视频,虽然没有刻意的去说刘备。
但刘备的日子,却也并不好过,毕竟视频中也多次提到了他。
虽然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些支持,但更多的却是打压。
这次好不容易脱身,想要来寻一下自己的谋士诸葛亮。
但在这时候,却又出现了这个视频。
“大哥,都已经到此处了,还未见到先生,怎能如此放弃?”
张飞开口说道。
“想我起兵至今,兵微将寡。
多少年来,虽是南征北战,却也屡战屡败。
如今以是四十有六,却依旧无立锥之地。
纵使立下基业,终将付之东流。
此大汉国祚将尽,乃是天命。
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也。
先生大才,备不能误了先生。
我这样的人,真配立下大业吗?”
刘备叹气一声说道。
“去他狗屁的天命。
这姜伯约尚能为大汉一博,大哥,您可是汉室宗亲,怎能轻言放弃?”
张飞开口劝说道。
“若是大汉国祚以定,备再兴刀兵,也不过是徒增战乱罢了。
届时有将是多少英雄殒命?多少百姓流离?
此非备所愿也。”
“哈哈哈,将军所言差矣,若将军因这所谓天命而放弃兴复汉室。
致使蜀汉不出,那岂不也是有违天命了?
况且据我所知,司马一家,此时以皆被曹军所杀。
晋以不存,天命已改,将军为何还要信这天命呢?”
一个声音从茅庐中传出。
茅庐大门打开,一个羽冠伦巾的青年站在门内看着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