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会面,一个是实体,一个人魂形,其实交流起来颇为不便,虽然看起来像是对话,但人需要通过语音传递思想,与魂灵的直接沟也通相比,效率不高。
所以李清打过招呼之后,便将她的极品元神离窍,直接以元神形象展示在林藏风面前。
李清虽然没有刻意修真,但是她在三十六岁时,也就是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发现在这神堂之中,她可以元神出窍。实际上她这些年,以书法入道,佛道双修,修为已经突破五曲。
不过之前Vivi告诫她,如果她要元神出窍,一定要在绝对安全的地方,还要佩戴那根虚拟的安魂发簪,不然她的极品元神,极其容易被邪魔歪道觊觎。所以她所幻化的形象,乃是一件灰色僧袍,头顶却是道家打扮,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李清法相庄严,神情安然,整体形象看起来也颇为自然和谐。
林藏风一看到李清的女道士发髻,大惊失色,惊呼道:“你是黄云裳的什么人?”
李清不解地问道:“林先生何出此言?晚辈不知。”
林藏风继续问道:“你可是道门上清宗右院女弟子?”
李清摇摇头,她知道清成山上清道观祖庭分为左庭右院,对林藏风说道:“晚辈只见过上清宗门主晶辉子道长,但却从未拜访过清成山。”
林藏风盯着李清头顶发髻,面露复杂神色,颤抖地问道:“那你头上的玄女发簪从何而来?”
李清诧异,这根发簪为何林藏风也会这么重视?当初智斗双煞时,大哥李正奇看到也是惊讶,也曾经问过。上个月在犹国,大嫂Vivi更是告诉她,如要元神出窍,务必戴着那根虚拟发簪,有了念力庇护,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这可能是我在冥界三途河,故人相赠的。”李清如实回答。
她回忆过多次,也曾元神出窍,拿下这虚拟发簪仔细看过,发现发簪古金材质,发簪一头刻有一个【云】字。如果要说来历,恐怕是十几年前,她跳下水龙桥前,头上是戴着一个发卡,但那是一个普通发卡而已。她获救前,记得灰衣圣僧用手扶过她的发卡,这虚拟发簪应该就是灰衣僧所赠。
“哦,你的元神还游过三途河,那你见过黄云裳吗,一个性格古怪的女道士。”林藏风问道,心中却五味杂陈。
“晚辈从未见过黄前辈,此物乃冥界三途河灵魂摆渡师,灰衣圣僧所赠,他老人家悲天悯人,我也不知道他的法号和俗家名称。”李清说道。
“难道是他?他没有进入轮回?一直在三途河?”林藏风喃喃自语道。
“林前辈,您是否认识他老人家,晚辈深受其恩泽,在我心中,他老人家便是佛陀本身,如您知道他情况,请您告知,李清感激不尽!”李清诚恳地说道。
她知道林藏风曾经在冥府身居要职,真希望他能够帮她解惑。
李清后来也到访过西室山西林禅寺,捐赠过不菲的香火钱,还向禅宗高僧打听过灰衣僧的传说,没想到西林寺并无法号记录,因为灰衣僧算是寺中干杂役的信徒,当时并无法号。但西林方丈一隆大师对灰衣僧海塘预警一事也有所了解,他与李清喝茶时曾说,灰衣僧就义之时,只有二十五六岁,因为灰衣僧身份特殊,所以只有当时广序年间的方丈知道。虽然代代方丈口口相传,但期间经历数次战乱,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语焉不详了,只知当时国清寺有一云海和尚逃到西林寺,化作灰衣僧,隐名避难。
虽然当时灰衣僧落难,西林寺迫不得已,无法施救,但寺中高僧一直以西林出过灰衣圣僧为荣,毕竟圣僧也是为救百姓而死。
“李清,你落水之时是哪一年?是你成年之前还是之后?”林藏风问道。
“当时晚辈二十五岁,光明55年,那一年做了不少傻事。”回忆往事,李清感叹时光飞逝,没想到已是十几年前了。
“那你口中言的灰衣圣僧老人家,他看起来多大年纪?和我相比谁看起来更为年长?”林藏风问道。
“若论实际诞辰,当然是林前辈更为年长,但若论形象,灰衣大师早已经过花甲年纪,而您看起来,似乎刚过不惑。”李清老老实实地说道。
她知道魂体所示形象,基本上和生前有关但人死时多大年纪,亡灵便显示多大年纪。成为鬼魂以后,如在冥界生活,心智虽然会增长,但魂形年龄一般增长缓慢。
比如大嫂Vivi, 死时二十九岁,这么多年过去,按阳世诞辰,理应四十岁,但是所示形象,仍为三十左右,看起来比李清还要年轻。
王月超说过林藏风的事后,李清特意让人找来他的资料看过。林藏风是宋代嘉景朝三榜状元,年纪轻轻便官拜御史。但其人为官碌碌无为,生卒年份不详,史书并无过多笔墨渲染。嘉景皇帝励精图治,想通过政治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派急于求成,便大兴文字狱,进行政治迫害,将许多守旧派打入大牢。很多官员不堪受辱折磨,狱中自尽的也不在少数,林藏风英年早逝,想必便是死于朝堂斗争。
看林藏风沉默不语,李清继续说道:“晚辈一直也有疑惑,灰衣大师圆寂之时,不过二十几岁,为何百余年后,晚辈见到之时,已是老者形象?”
林藏风叹了一口气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正道是沧桑!.....”
听了林藏风的故事,李清终于知道了灰衣圣僧的真名,以及那根虚拟发簪的来历,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灰衣大师身份高贵,原本是明朝熙文帝的太子,原名陈胤真。而熙文帝陈弦熠,其皇帝之位传承自其兄宣统帝陈弦烨。
陈弦烨好大喜功,被大太监刘振忽悠,御驾亲征漠北,被草原雄主塔坦大汗偷袭俘虏。塔坦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送还宣统帝的名义,兵锋直指京都。
就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之际,兵部右侍郎余谦益,取得太后授权,临危受命,官拜兵部尚书。他拥立熙文帝上位,并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绝不媾和。在余谦益的领导下,熙文二年便大败塔坦联军,迎回太上皇宣统帝。
余谦益,一时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儒家力挽狂澜的代表人物。他还被熙文帝封为太子少保,成为太子陈胤真的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