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她当初就不出那个主意了,又或者,不偷迷情香,不就一百文,她给就是,为了这个一百文,被人讹上,连着婆家和她都被捉进来了,不管她怎么解释,知县也不听,她百口难辩。
得亏她的孩子没事,能回家,只是她跟大嫂向来不合,也不知道大嫂会不会善待她的孩子。
还有五年才能出去。
五年实在是太久了,足以让她的孩子性情大变。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之药。
严氏苦着脸缩在角落哭。
哭她的倒霉,哭她的悲惨。
“江家当真是狠心啊,你姐也是,我们都被捉到县衙了,竟然不来看我们,哪怕送点吃喝也好啊,江家在镇上只手遮天,她能不知情?她就是故意的,她巴不得咱们被捉进来呢,这个该死的畜生,就该天打雷劈,不孝爹娘,不扶兄弟,简直不配为人。”
何杏花心里堵着气,隔空对着孙平梅骂骂咧咧。
孙木根更是一肚子火。
他被打了板子,屁股到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要是女儿来救他,他至于被打吗?
让官差打他的,就是杞溪县的孟知县,这人不是福宝的干哥哥吗?
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他这是被自家人给打了。
当然生气了。
“你说的对,这种畜生,不配当人,要不是我们把她生下来,养到大,她能活到现在?能嫁到江家过上如今的好日子?谁对她好都分不出来,就是个蠢货,但凡老子心狠一点,她早就被老子卖给鳏夫了。
嫁进去后,养着后儿女,谁能对她好?江家才给多少彩礼钱,够干什么的,她如今倒是享福了,连累咱们还在这里蹲大牢呢,呵,我只盼着江家赶紧休了她,到时候她就是跪在地上求老子,老子也不认她这个女儿!短命的玩意!”
孙木根骂的要比何杏花狠多了,一口一个畜生短命鬼。
巴不得唯一的女儿赶紧去死,他才能解气。
“闹什么闹,吃饭了,再给我闹,一个个的都饿着!”
骂到吃第三顿饭的时间,官差提着桶来了。
三个官差站在外头恶狠狠的骂道。
孙木根立马噤声了,哪还有刚才的凶狠模样,简直怂的没边了。
“是是是,官爷说得对,小的不骂了。”
他点头哈腰的过来排队,一天就指着这三顿呢。
肚子早就饿的不行了,作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第一个吃。
与前两顿一样,每人一碗稀如水的粥外加半个黑乎乎的窝窝头,这个窝窝头是粗面混着野菜干做成的,难吃就算了,还剌嗓子,每咽下去一次,脸上就出现便秘的表情。
但孙家人却像捧着宝贝一样,生怕摔了掉了。
等三个官差去别处发饭后,孙平田把严氏的饭抢来了。
严氏不敢有怨言,只能饿着肚子看他们吃。
口水直往肚子里咽,她虽有不甘,却不敢说什么,她一人,哪能敌得过婆家这么多人呢,每人打她一巴掌,就够她受的了。
再说了,她是最晚出去的,孙家肯定会休了她,但是,她不能得罪孙家,不然以后连孩子的面都见不到了,只能忍气吞声。
严氏又一次后悔起来,她干嘛要插手这件事。
早知道什么都别管就好了,这样就能像她大嫂那样,回到孙家村,好好带孩子,哪里用得着受这个罪。
与孙家一同被捉进去的严青儿倒是没被关,不过由于她被捉到县衙,拷问了几天,所以哪怕放出来,她名声也毁了,严家村的村民,看到她就骂骂咧咧,直说她丢人,败坏了村里的名声。
严青儿被骂的愣是不敢还嘴,最后门也不出了,躲在家里哪都不敢去。
她心里恨透了姑姑,更恨江家。
可江家从来就没想过害她,都是她自作自受。
她要是不打歪主意,想着用迷情香套住江二勇,官差也不可能抓她。
江家给过她机会了,是她自己不中用。
严家觉得丢脸,干脆过完年就把她嫁到颍南府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甚至连彩礼都没多要,生怕对方人家来这里打听严青儿。
只收了一两彩礼意思下,对方家还觉得占了便宜。
严家丢了脸面,还亏了彩礼钱,从此恨上了严氏和她的娘家。
严家长辈也因此闹掰了,自此不再来往。
孙家的事就这么轻松的结束了。
孙平梅从头到尾,根本没插手,全都是婆婆的功劳。
自此,她跟张金兰的关系更加的好,简直像亲母女。
江家遇到各种磨难,不但没有产生隔阂,甚至越发团结,他们就像一根根麻线,紧紧缠在一块,成了麻团,轻易根本扯不开。
这一年,江福宝都在忙碌自己的事业。
一边发展仁爱医馆和各地的分店,一边在杞溪县大肆种植各种药材,几乎所有的荒地都被她承包了。
收获的药材则是被炮制好送去各个地方。
年底,杞溪县就在天灵国出了名。
百姓们给杞溪县起了一个名号。
【万药城】
这里种植着各种药材,加上仁爱医馆的火爆,天灵国的百姓都知道他们喝的药,大多都是杞溪县送来的。
有些人家长期需要药材,甚至来到杞溪县买,以为这里便宜。
然而,到了这里傻眼了。
街上根本没有多少卖药的,药铺里的药材也跟他们的家乡一个价。
本以为能便宜不少,实则一点没有便宜。
“你们白来了,怎么不打听清楚呢,我们种的药材都是直接卖给江神医的,不外卖,她给的价已经是整个天灵国最高的了,就算没有那么高,我们也不会卖给旁人。
我们的药田,是江神医的,哪敢卖给旁人啊,要是让江神医知道,我们就没法种药材了,还有,仁爱医馆的药很便宜啊,你们大费周章的过来,就算真的便宜,也便宜不了多少,算上路上的吃喝,你们买的更贵,不如去仁爱医馆买,简直多此一举。”
某个村子的药农给他们解释着。
买药的人,这才恍然大悟,苦着脸回去了。
从此,仁爱医馆里的药材跟进价差不多的事,传了出去。
到仁爱医馆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