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这几日路途奔波,朕有些劳累,就先去休息了。”
“接下来几日暂且休朝,若无要事,你们都不要来打扰朕。”
李世民说完,又趁着二人懵逼之际,起身溜之大吉。
良久,房玄龄这才愣愣地回过神,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手中最先接过的那道圣旨。
“克明,陛下刚刚说这是什么诏书来着?”
“咕噜~”杜如晦吞咽了一口唾液,整个人也有些不确定道:“陛下说的好像是,与皇后的和离诏书。”
对于和离与废后区别,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作为最早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近臣,他们深深知道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多么的坚定。
时常被人们当作夫妻典范,歌颂着他们之间的感情。
遥想当年,他们和李世民在长安城外被俘,这位皇后为了天下大义,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毅然决然的以自己之身换回了他们。
可是现在,他们的陛下竟然要与自己的结发之妻和离,如何叫他们不震惊?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之后,急忙将手中的诏书给展开,仔仔细细地查看起来。
在看清楚这确确实实就是与长孙无垢的和离诏书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顿感头晕目眩,好似天要塌了下来一般。
身躯止不住的颤抖。
房玄龄差点没有拿住手中圣旨,声音发颤到:“陛下为何要如此啊!”
“皇后是何等的深明大义,高风亮节,体恤下臣,贤淑仁德。”
“难不成陛下是因为民间流传的那些关于皇后的谣言,陛下信以为真了?”
杜如晦跟着低声猜测道:“自皇后去了草原,陛下不仅将韦珪册封为贵妃,更是对其宠爱有加,让其住进了立政殿。”
“说不定陛下这是为了给立韦贵妃为后,而做准备。”
······
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一众百官们,都想找李世民谈一谈,劝一劝,让其收回关于封王,还有和离诏书一事。
可是一连几天,他们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着。
每次去找李世民的时候,见到的都是李世民的贴身太监无舌。
面对一众百官的求见,无舌总是以“陛下身体不适,暂时无法接见诸位大人,另外陛下留有口谕,让三省官员尽快通过审批,将那三道诏书公告天下”。
一连三天,众人始终未能见到李世民。
无奈之下,身为中书令的房玄龄,无奈之下只好将那三道圣旨送审。
第一道:册封山东五氏七族的七位族长为王,并将整个山东三道六十四州分封给他们,给予军政一体的所有自治权。
第二道:当朝天子与当朝皇后长孙无垢的和离诏书。
第三道:朝廷将成立大唐商会,与大夏帝国的大夏商会就此展开贸易合作。
三道圣旨一经送审,两刻钟不到的功夫就完成了审批,而后直接公告了出去。
房玄龄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三省当中, 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书,拟写圣旨;
完事之后便送交门下省审议,通过的话可以递交尚书省直接发布,没通过的话则会被驳回中书省。
因为有李世民的口谕,房玄龄拖延了三天,也不得不将这三道圣旨送往门下省审议。
今年年中之时,原门下省的主官侍中病逝,其职位暂由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兼任。
在将三道圣旨送往门下省的时候,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那是千叮万嘱,一定要好好审批,然后将其驳回给中书省。
如此一来,他既遵旨而行,又不会让这三道圣旨施行发布,从而便有机会面见李世民。
哪想房玄龄前脚刚回到中书省,后脚那三道圣旨就被审批通过,递交给了尚书省发布了出去。
房玄龄那叫一个气,刚才还说的好好的,这转头就给他来了一个背刺。
更让他想不同的事是,另外两道圣旨也就罢了,为什么那份和离诏书长孙无忌也给通过了?
这对他完全是有害无益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立马又返回门下省,想要找长孙无忌问个清楚。
结果却是不见其踪影。
······
随着三道圣旨的发出,整个官场和民间彻底沸腾了起来。
议论不断,国粹无数。
官场上,李世民裂土分疆,分封七王成为了最为热议的话题。
而在民间,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和离一事,则是成为最为热议的话题。
至于大唐商会的成立,以及与大夏商会的合作,相比于前两个话题,反倒是冷清许多。
总的来说,这三道消息刺激到了所有人的神经。
随着消息的流传,使得整个大唐都弥漫着紧张、躁动和不安的氛围。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却是早已乔装打扮出了宫,来到了长安崇德坊内。
行走在一跳没有人来往的小巷之中。
在他身后,除了乔装的飞骑侍从外,还跟着长孙无忌和萧瑀。
一个兼任门下侍中,一个任职尚书左仆射。
如今看来,那三道圣旨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门下省的审批,还有尚书省的发布,不是没有道理的。
“辅机,时文,你们对朕各忠心否?”
李世民一边走,一边朝着左右的长孙无忌和萧瑀二人问道。
长孙无忌和萧瑀二人少有交集,即便平日里见了面,若无事情都不会打一声招呼。
如今他们听到李世民冷不丁地问起这话,却是心有灵犀般转头对视了一眼。
然后连忙回道:“臣等对于陛下,对于大唐,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又叹了一口气。
“唉!”
“朕也知道你们的忠心,可是你们的忠心却是让朕不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