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初五。
带着些许凉意的秋风悠悠拂过婆娑国大地,为这片土地添了几分清爽。
枝头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更替。
大使馆内,素可泰与郑津南相对而坐。
两人经过一番艰难的商谈,最终达成了共识。
商谈结束后,素可泰深知事态紧急,立即对全国下发了整治反唐浪潮的命令。
他责令各地官员,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驱散那些被极端情绪煽动的乱民。
这些乱民在街头上肆意妄为,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还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官员们要组织起有效的力量,采取合理的措施,让这些乱民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同时,素可泰着重强调,必须全力保护国内的唐人。
各地要安排专人负责唐人聚居区域的安全,加强巡逻与防护,确保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任何对唐人不利的行为,都要严厉制止并予以惩处。
此外,他还规定各地官员必须在一个月内取得显着成效。
一个月的时间,看似充裕,实则紧迫。
官员们要在这段时间里,彻底平息这场反唐风波,恢复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若有官员消极怠工、敷衍了事,未能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将受到严厉的问责。
轻则罢官免职,重则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绝不姑息。
若是在发生会安城的情况,当地的主官都将被押回王都斩首示众。
各地官员收到命令后,内心满是惶恐与不安。
回想起之前大唐水师战船威风凛凛地出现在港口,将港口严密封锁的场景,他们仍心有余悸。
那庞大的战船,犀利的武器,彰显着大唐强大的实力。
如今王都又下达了如此强硬的命令,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迅速出动军队和衙役,奔赴各处驱赶乱民。
起初,乱民们并未把军队的行动放在眼里。
他们以为和往常一样,军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对他们动手。
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在唐人租界外徘徊,依旧在城池里进行打砸抢烧等恶劣行为。
然而,这一次他们错了。
军队将领在多次好言劝谏无效后,果断下令攻击。
长刀挥舞,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残酷的现实让乱民们惊恐万分。
他们如梦初醒,意识到这次军队是动真格的了,于是纷纷四处逃窜,远离租界。
在婆娑国政府的强力镇压下,各地的混乱局面逐渐得到控制。
在镇压过程中,政府还大力打压那些传播极端反唐言论的人。
这些言论如同毒药,不断煽动民众的情绪,加剧社会的矛盾。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军队的纪律出现了问题。
在镇压乱民的后期,部分士兵开始堕落,变成了匪兵,对普通百姓强取豪夺。
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无力反抗。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与大唐无关,大唐只关注着自己在婆娑国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
古笪府。
会安城。
这里作为这场反唐浪潮的起始地,自然也接到了来自王都的命令。
布令府内,阮经文看着博雷尼,目光中带着深意,缓缓说道:“博将军,这一次你可要严格遵守朝廷的命令,别让大家为难。”
他的话里有话,之前博雷尼在处理相关事务时的一些小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追究。
但这一次,王都的命令十分坚决,倘若博雷尼还敢暗中放水,他绝不会坐视不管。
而且,阮经文还隐晦地提醒博雷尼,让他为自己的家人考虑考虑。
博雷尼听后,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他心里清楚,这一次王都向大唐妥协,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大
唐国力强盛,婆娑国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这一次,左相亲自主持此事,自己要是再敢耍花样,必定会惹来大祸。
况且,古笪府的其他官员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于是,他无奈地回应道:“本将明白。”
随后,转身去下达命令。
很快,会安城的驻军在当地衙役的配合下,展开了抓捕行动。
这些衙役长期在当地活动,对城中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凭借着熟悉地形和人员的优势,将那些冲击租界的人一一抓获。
之后,阮经文与博雷尼分头去抓捕幕后策划者。
当初在酒楼里,那些暗中观望甚至推波助澜的人,此刻都慌了神,感觉天塌了下来。
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动用各种关系,试图逃脱抓捕,甚至不惜找替罪羊来顶罪。
但更多的人还是被成功抓捕归案。
这些被抓的人,心中充满了怨恨,他们破口大骂阮经文与博雷尼是唐人的走狗,指责朝廷软弱无能。
在众多要抓捕的人当中,会安城湿毗教神庙的祭司是关键人物。
博雷尼率领军队来到神庙前,看着神色紧张的神庙侍者,语气坚定地说:“我要见夏尔马托尼祭司。”
侍者匆匆应了句“稍等”,便急忙跑回神庙通报。
片刻后,侍者回来,恭敬地说:“将军大人请,祭司大人要见你。”
博雷尼点了点头,带着少数亲卫走进神庙。
在一处庄严肃穆的大殿里,他见到了夏尔马托尼祭司。
博雷尼先恭敬地向神像行礼,表达自己对宗教的敬重,然后双手合十,对着夏尔马托尼鞠躬说道:“尊敬的祭司大人,王都已经下达命令,请您跟我走一趟。”
夏尔马托尼听后,长叹一声。
他心里明白,这一次他们发起的反唐运动彻底失败了。
想到未来道、佛、儒三教在婆娑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不禁为湿毗教的前途忧心忡忡。
在他看来,相比于道教和儒家,佛教才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天竺大陆时,湿毗教与佛教就争斗不断,互不相让。
来到东南大陆后,两教的竞争依然激烈。
好不容易将佛教赶出婆娑国,让湿毗教在这里一家独大,没想到还没过一百年,佛教又卷土重来,还带来了道教和儒教这两个新对手。
此次动乱中,道教的道观和儒教的书院受损较小,而佛教的寺庙却惨遭厄运,佛像被摧毁,和尚被杀害,寺庙被焚烧,一片凄惨景象。
夏尔马托尼心中满是不甘,暗道:“这些异教,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被消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