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瞧了后勤管理这项工作,觉得只是简单地掌管一下军队的日常生活起居而已。实际上,行军作战时,外行人往往只关注前线战况如何激烈,而内行人却深知后勤保障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军队后勤所涉及的事务繁多庞杂,小到衣、食等基本需求,大到缝补衣物等琐事,无一不是后勤部门需要操心打理之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实则直接关系到前线士兵们的战斗士气和整体战斗力。
“治军严、军饷足、爱装备、勤慰问、练军阵、勤操练、勤识字、不打骂、不羞辱、不歧视、不虐待、不克扣、不浪费”,别看只有这么短短十三项立下的规矩,但想要在这个时代真正落实到位却绝非易事。毕竟,要确保每一条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治军严格、军饷充足,这两点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接下来所说的“勤慰问”:“则军中有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活下来之后身体残缺,而军中的将领则需要勤慰问,关心生活知识,为残兵做好心里想法,也要保证残兵的生活质量,优待残兵,保障残兵。”
爱装备:“这条规定却有些特别。它要求将替换下来的长枪全部集中收集起来,作为备用武器储存起来。不仅如此,其他如刀、枪、弓、盾牌等兵器也都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
战争本身就是一项资源消耗极大的活动,尤其是在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武器很容易出现磨损甚至损坏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战后这些受损的武器需要被送至军队中的修理处,由随行军匠营地的工匠们负责修复。然而,如果当时并没有随行的工匠,又或者形势紧迫,根本来不及慢条斯理地去修理呢?此时是否拥有随时可以更换的备用武器,也许就直接关系到士兵们的生死存亡了。
因此,军械储备自然是多多益善!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勤奋训练。每天必须保证至少两个时辰的操练时间。同时还要做到不打骂士卒,无论是队长还是火长,都不能毫无理由地责骂手下的士兵。
勤操练:“每三天一出操,五日一抽查,各阵队,队正、火长、都要跟着部队一起练,既能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也能和士卒们打成一片,增加威望和亲和。”
勤军阵:步军前后需要演练五种截然不同的阵型,并熟练掌握针对这些阵型的灵活变化战术,而在模拟交战的关键环节,更是充分预估了战争中可能遭遇的各式各样复杂情境,进行就此阵型的变化。
例如,当面对敌军布阵挺进时,可以采用“交替前进和撤退”、“发现敌军结阵前行的跌阵法”、将七支队伍排成一横列,一队为前二队为后,三队为前四队为后,五队为前六队为后,七队为前,前后双方交叉横退保持军阵,交替掩护前进。
前排队伍与后排队伍相互配合,轮流推进或后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一方士兵免受敌人攻击,还能够迷惑对方视线,制造出更多战略机会。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前方攻击力强大,又可确保后方安全无虞。
至于营地的布局,严格按照唐军的行军布阵,一丝不苟地进行严格操练,在行军中,要合理安排辎重大车的位置,以确保队伍行进有序,并提前做好防范敌人偷袭的措施。只有在确定周围环境安全无虞之后,才能选择合适地点安营扎寨。
至于营地的布局,则需要根据不同地形采用相应的方法。在确认安全后行军扎营,“聚成六花扎营法”,而冰冻地区和狭窄地区扎营有相对的办法,具体来说,在平原和广阔的冰冻地域扎营一般扎“成方营”,一个军团人分成七个军。中军4000,左右四个军每军2600人,左右虞候两个军每军2800人。左右各军和左右虞候军都分3个营区宿营,6个军共18个营区。同时,为了保证营地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每个营区之间还需保持一个营的宽度作为间隔。如此严谨的布局设计,既有利于军事指挥与调度,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各个部队的战斗力。
然而,当处于地势狭窄之地时,军队会采取一种特殊的布阵方式。六支军队将环绕着中军,形成一个六边形的菱形营帐布局——左前军、右虞侯军、右前军、右后军、左虞侯军和左后军。这六军如同紧密相连的链条,将中军紧紧围护其中。
而若有半边倚靠险峻地势,则营地会呈现出半圆形。牲畜被收拢在营地后方,骑兵则整齐地部署在营帐之外,与帐篷保持二十步的均匀距离。如此安排,既能保证资源供应,又可迅速响应战事变化。此时的阵势宛如一轮弯月,六军分别占据着圆弧的各个位置:“左前军、右虞侯军、右前军、右后军、左虞侯军以及左后军。而中军,则安然置于这半圆的核心之处。”
不仅如此,对于战术的训练也至关重要。特别要注重斜阵的演练,当七军如人字般斜向展开时,便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可以有效地抵御并克制大多数常见的斜阵。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排布,无疑让军队在战场上更具优势。
重在灵活多变的操练,以应对各种敌军的进攻阵势。针对相应的攻势,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军阵的作用,通过智谋来消耗或击溃敌军,而非盲目冲撞,像无头苍蝇般一拥而上。
不羞辱:“绝对不能去羞辱任何人,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隔阂和矛盾。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士卒们,更应该给予尊重和关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