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惜月的提问让周喻放下了手中的书,笑看了两人一眼便开了口。
“宫中有这么多嬷嬷还有皇贵妃看着,惜月你照顾不来就让皇贵妃帮你看着,贤妃你也是,不用什么时候都盯着孩子多休息休息放松放松才是,女医官对朕说了好几次贤妃的休息不够。”
李香凝轻轻点头:“臣妾知道了。”
李惜月,李香凝……
两个分别给皇家诞下子嗣的女人终归是没能逃脱得了傻三年这个魔咒,而且情况看上去还都比较明显。
对于两人的情况周喻也是心知肚明,但除了日常的开导放松和进行食补之外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种情况,只要多注意那随着时间过去也能慢慢的恢复正常,而如果照顾不好出现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也非常的大。
但两个人李惜月似乎变得有些更加放飞自我,而李香凝则是变得更加内敛清静,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点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就非常明显,李香凝恨不得时时刻刻守在女儿身边,这一点正常来看当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李香凝的情况却是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
而李惜月则是害怕照顾孩子,她不是真的不在乎,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去照顾那个小不点,捧在手里怕化了,摸也不敢摸碰也不敢碰,感觉好像比李香凝的情况还要严重,可对待其他的孩子比如李香凝的女儿就完全正常。
虽然看出来了这些但周喻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平日里会尽量多陪陪两人开导两人。
喝了一口茶水,周喻看向两人温和问道:“朕还有两三日便要出发了,这一路相当于游遍了大江南北,你们当真不和朕一起去?”
李香凝想都不想的就摇了摇头:“臣妾想要留下好好照顾孩子就不跟着皇上一起去了。”
这一去肯定是不能带着女儿同行的,而且至少还是几个月的时间李香凝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女儿这么久。
周喻微微点头又看向李惜月。
李惜月犹豫了一下也是轻轻摇头:“妾身也不去了,妾身最近觉得身体不适还是留在京中好好修养。”
“也罢。”周喻笑了笑,道:“朕已经给皇贵妃说好让你们好好休息调养,如果在这呆腻了也可以出去走走,有什么需要的就给王长随说一声他会给你们准备,或者给让人捎话给大伴也是一样。”
“嗯。”
“臣妾知道了。”
周喻又道:“还有,朕让人把珹王府收拾了出来以后就留给惜月你了,觉得这边待着憋闷的话就过去那边小住一段时日。”
李惜月眼睛亮了亮,连忙开口道:“谢皇上,皇上一去半年身边没个照顾的人也不行,不如把妾身的侍女带上,她们也能替妾身和贤妃好好照顾皇上。”
周喻笑了笑:“好,你说了算。”
几个侍女是李惜月专门培养出来的通房丫鬟,很早之前就已经和周喻有过夫妻之实,但丫鬟就是丫鬟,不可能因为被宠幸就能获得堪比妃嫔的身份,除非她们有了龙种,要么就是在周喻身边的时间够长。
此次周喻出巡身边自然不可能没有宫女照顾,李惜月心里的小九九周喻怎么会看不出来,一点小事周喻而已也就顺了李惜月的心思。
又是几天过去也终于是到了出发的时候,皇帝出巡可不是什么小场面,刚蒙蒙亮整个京城就已经热闹起来
南苑外金吾卫的骑兵已列队完毕等待着周喻的出现,一队队身穿飞鱼袍的锦衣卫安静的立于道路两侧。
周喻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缓缓从殿中走出,一路负手来到了龙辇登上了车驾,目光朝着周围一扫,最终又落在了送出宫门之外的皇贵妃李香凝李惜月等人,朝着她们微微点头之后进入了龙辇之中。
该说的该道别的之前就已经说好,着实是没有必要因为要离开这半年时间上演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
“起驾!”
随着毛贵也高声大喊,队伍开动。
最前方开路的是一队骑兵斥候,他们身着轻甲手持长枪沿着官道开通同时也要仔细搜索道路上任何可疑痕迹,得到命令后就策马当先开始前进。
然后便是手持各种仪仗的仪仗队,威风凛凛的依次向前。
整个队伍人员众多,不仅前后都有这些开路护卫的将士和锦衣卫,也还有不少随行的官员。
包括内阁大臣、六部官员、御史等等,他们身着朝服亦或者是骑马亦或是坐在马车之上,随时准备处理沿途的各种事情。
这不只是一个队伍,更是一个移动的朝廷。
队伍的最后方则是装载着各种物资的马车,包括粮食、衣物、药品、武器等等,确保皇帝和随行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
这一路从京城到南京水路并用,到淮安走的是运河,从淮安到南京则改走陆路,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南京,沿途也有官员将士提前打点安排确保一路上的行程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受到阻碍。
在船上的时候,周喻倒是天天都会在甲板上来晒晒太阳,也没出现什么意外落水的事情,晚上在船舱中休息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什么走水的状况,一路又有美人相伴可谓是相当惬意。
在抵达南京后,这边官员也是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远远出来迎接,更是提前就收拾了好皇宫备好了宴席。
周喻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六朝古都,这里指的是这个世界的南京。
大多数人或许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南京是个什么模样,或许也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和了解,但若是提起一个地方肯定很多人肯定知道,那便是秦淮河,懂的都懂。
南京的城墙高大巍峨气势磅礴,但比之京城又感觉多了一些些灵秀的味道。
城门之外周喻从龙辇上下来,城门之外,周喻从龙辇上下来,抬眼望着眼前高耸的城墙。
“陛下,这是聚宝门。“南京守备太监躬身介绍:“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都是从这个门运进城的。“
周喻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斑驳的城墙,触手冰凉坚硬的质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厚重。
“进城。”
没有上龙辇周喻直接步行穿过城门,城门洞外,宽阔的街道两旁早已跪满了前来迎驾的官员百姓。
周喻一出现便响起了几乎可以震天的欢呼声,各式各样的声音从杂乱直至统一,最终变成了皇上万岁这样的话。
见到这样的画面周喻也是停下了脚步,一左一右跟着的守备太监和守备大臣也是满头大汗,不知道他们的安排是不是让周喻不喜。
不过很快两人就稍微放松了一些,周喻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样子,这一路过来这样的场面他也见得不少。
周喻微笑着朝街道两旁的百姓挥了挥手,这个简单的动作顿时引发了更大的欢呼声。
他缓步前行目光扫过跪拜的人群,看到不少孩童被父母按着脑袋行礼却又忍不住偷偷抬头张望,那好奇单纯的目光让周喻看得也是为之一笑。
周喻抬手大声道:“都起来吧,不用跪了。”
“陛下仁德!”
一个白发老者突然高呼,声音颤抖却洪亮。
周喻循声望去,发现是位拄着拐杖的老儒生身上的青布长衫虽然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守备太监立刻凑近低声道:“这位是南京国子监的前任祭酒,今年已经八十有三了。“
也是,一般人哪有可能走到这么近的地方来。
任何时代有些东西哪怕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周喻闻言特意走到老者面前,亲手将他扶起:“老先生请起。”
这一举动让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叹。
“老臣...老臣...”老祭酒激动得胡须直颤,浑浊的双眼泛起泪光:“能在有生之年得见天颜,死而无憾矣!”
“陛下不仅收复河套更让瓦剌草原俯首称臣,一雪土木堡之耻!整顿吏治肃清贪腐使得大明蒸蒸日上,更是以土豆和番薯活人无数,如今我大明国泰民安万国来朝全都是皇上一人之功,老臣如今有幸能够见到皇上就是现在闭眼也能含笑九泉了!”
周围百姓闻言也好像凑热闹一般纷纷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周喻拍了拍老人的手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抬头看向了周围。
原本喧嚣的欢呼再次平息,所有人的目光好像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周喻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朕此番南巡,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解江南的民生疾苦,体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周喻的声音:“朕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听到真话看到实情,而不是粉饰太平的歌功颂德,若是任何人身怀冤屈都可敲响衙门的大鼓,朕和内阁的大臣们都一定会追究到底。”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们顿时噤若寒蝉,百姓们则欢呼雀跃再次高呼起了吾皇万岁。
直到这个时候周喻才重新看向眼前的老人:“大明的重新崛起并非朕一人之功便能做到,也得靠忠臣良将辅助朝廷上下一心才行,而这也得多亏大人这样的人辛辛苦苦为我大明培养人才无数,才有得今日的更上一层楼。”
“毛贵,赐先生笔墨纸砚一套,从衙门今后派人好好照顾。”
毛贵看了一眼还很激动的老头:“是,皇上。”
安排人带着老头子离开,周喻也不得不佩服这把年纪的老人家演技的确好。
接下来周喻就没有再步行而是坐上轿辇继续前进,这一路也并非直接前往皇宫,而是还得要转上一圈好好看看这里的情况。
秦淮河上游船漂荡,这秦淮河也是南京的繁华之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所,要不是实在不合适周喻都准备亲自去画舫上坐坐看看,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传世佳作,又有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这里上演,周喻有点好奇也可以理解。
街道两边一路上商铺林立,货物云集,商业氛围远要比京城更盛,作为陪都有着仅次于京师的地位但却又没有京师的沉重和约束。
直到时辰差不多了周喻一行人才开始去往南京城里的皇宫。
当晚宫中便是大摆宴席,席间一场宏大的表演倒是看得周喻不时点头,脸上带着笑意的模样给人一种他非常满意的感觉。
一出特意安排的霓裳羽衣曲竟然是集结了整个秦淮河三十六家名楼的花魁艺伎,历时三月排演而成。
七十二名身着彩衣的舞姬翩然而至,她们个个身姿曼妙舞步轻盈如燕。
最引人注目的是领舞的十二位花魁,每人手中执一柄描金团扇,扇面上还分别绣着金陵十二种不同的景色。
景不诱人但这十二个花魁倒是各具风情,舞动时纱衣滑落香肩却又在将露未露时优雅挽起,眼波流转看似清冷却又极具诱惑,薄纱下曼妙曲线尽显修长玉腿若隐若现。
周喻微微笑着远远欣赏,欣赏的不止是眼前舞姬们的歌舞声乐,同样也将下方官员们的表情扫入眼中。
“毛贵。”
“小的在。”
“查。”
“小的明白。”
周喻沉吟一声,笑容不改的继续道:“传出去,就说朕很满意今晚的表演,当与民同乐,明日便在河畔边上再给全城之人再表演一次。”
查什么毛贵显然是明白的,查今天的这出戏到底是谁的安排,这显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为什么要让这些舞姬明日再表演一次毛贵也是明白的。
和周喻一样,毛贵脸上也是笑呵呵的但眼睛却是如同毒蛇一样扫过这陪都官员们所在的位置。
这些人简直胆大,不管是出于何种却都是犯了忌讳,如果查下来今日之事真是民间为迎皇上而精心准备那自然是相安无事,但若是有人想借着这次的机会想要做点什么那就一定是个人头落地的结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