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它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必经的一座重要城镇呢!历史上还被称为“西出长安第一城”!从古至今,平凉一直都是守护三秦大地的一道坚实屏障,掌控着五原地区的关键位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啊!
不仅如此,它还是陇东地区传统的商品集散中心,更是中原通往西域以及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至关重要的城镇,却在连续不断的战乱摧残下变得一片荒芜。
由于地处偏远,清朝政府也是有心无力,难以有效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平凉遭到了准噶尔等游牧部落的轮流掠夺和洗劫,城墙大部分都被毁坏殆尽。对于这些只知道抢劫而不懂得建设的游牧民族而言,平凉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利用价值。
但在大明这边,平凉可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要地!他是大明防御游牧民族入陕的重要屏障,也是以后明军西征的重要基地。
就在王国勋护送老百姓们安全返回凤翔的时候,他还特意留下了宋凌云和两千名精锐骑兵,命令他们暂时驻守在此地,等待边境军队前来换防。
汉中、凤翔、兴安等地区已被明军收复,大明西北边军的招募和训练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其中,最早招募的汉中府边军已有五千人奉命北上,前往平凉城。与他们一同前行的还有大量的工匠、民夫以及各类物资。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驻平凉,镇西北,守护一方安宁。
汉中府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相送这些即将出征的将士。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汉中府百姓的精神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麻木不仁早已从他们脸上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的笑容。他们以无比热烈的心情欢送着自己的子弟,为国家效力。
陆老汉夫妇牵着年幼的小儿子,也加入到了欢送的队伍之中。
他们的大儿子陆山就在这支开赴平凉的军队里,而且由于在训练中的卓越表现,陆山被提拔为什长,成为了老陆家第一个当官的人。这个荣誉让陆老汉在亲朋好友面前倍感自豪,赚足了面子。
“爹,娘,大哥来了!”小陆云一眼就能看到了走在队伍中的大哥,陆老汉夫妻也看到了自己的大儿子,经过严格的训练,陆山脸上的憨厚尽数褪去,全是坚毅和冷酷,配上那一身威武的铁甲和腰间的战刀,让陆云的眼里,充满了对大哥的崇拜。
陆山也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小弟,他脸上温暖的笑容一闪而过,向他们挥了挥手,接着便头也不回地汇入了大军当中。在出发前,边军放了三天假,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他十分放心,现在的朝廷,跟以前的真的是天壤之别,值得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
西安城内,恐慌的情绪如瘟疫一般蔓延开来。自从得知明军轻松击败凤翔府噶尔丹清兵的消息后,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为了稳定局势,王一正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对城内实行严密的管控。每天都有人被指控为明军的细作,惨遭杀害,他们的尸体被悬挂在城门口,以示警戒。
城中的富人和有权势的人纷纷开始活动,竭尽全力想要逃离西安,前往更为安全的京师。
王一正的脸色阴沉得像锅底一样,他向朝廷发出的求援奏章仿佛掉入了无底深渊,毫无回音。
他心急如焚,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即使他们在四川遭遇失败而归,朝廷也根本没有降下罪责,令他深感诡异。
对于清廷对待汉官的态度,王一正再清楚不过。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他至少应该受到降职罚俸的惩罚。然而,此刻的平静让他坐立难安,心中充满了焦虑和疑惑。
“大人,依下官之见,朝廷此刻或许正在忙于处置其他更为紧要之事。据闻,江西、南京以及福建等地亦已告警!相较于此地,朝廷恐怕会优先考量彼处。”王一正身旁的亲信谋士宋卿略加思索后,轻声安抚道。
“提督大人,此外尚有一事,属下有位京城的昔日同窗,与我书信往来间,无意间提及京城每日皆有大量马车队伍驶向关外。大人对此有何看法?”宋卿继而忆起此事,尽管他内心已有定论,但仍欲聆听王一正的见解。
“什么!”王一正闻言,赫然站起,因动作过猛,竟连面前的桌案也一并掀翻,茶水与文书倾洒满地,提督府书房内顿时一片混乱不堪。
宋卿见状,心知自己的猜测已然得到印证,遂唤来仆役收拾残局。在仆人们整理房间之际,王一正面色阴沉,缄默不语,书房内凝重的氛围令收拾房间的仆人们胆战心惊。
“大人……”宋卿刚刚开口,便被王一正挥手打断。只见王一正面色阴沉,双眼布满血丝,声音更是沙哑得吓人:“我的家眷都在京师啊!”
宋卿默默无言,他当然明白王一正话中的含义。尽管他们如今已得知朝廷有意舍弃关内,但他们却无法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毕竟,朝廷手中握有人质,可以安然置身于关外,并以此要挟他们继续与明军死战到底。除非他们狠心抛下自己亲人的生死不顾,否则别无选择。
“宋先生,此事切不可泄露出去,以免扰乱军心。倘若先生另有高就之处,尽可自行离去,王某绝不会横加阻拦!”王一正的眼底掠过一丝幽暗的光芒,语气诚恳地对宋卿说道。
宋卿微微一笑,回应道:“属下一直追随大人左右,又能往何处去呢?自然是大人前往何方,属下便紧随其后了!”
王一正是怎样的人,宋卿岂能不知?若是他胆敢擅自离开,恐怕明日他的头颅就会高悬于城墙之上,与那些被扣上“明军细作”帽子的人一同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