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效果很不理想,基本没有什么人响应,很长时间都打不开局面。
于是,他就进到山里实地考察,结果被山民的困苦生活,震惊到了,山民们普遍穷困潦倒、一贫如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甚至经常有饿死人的现象。
陶李金与李小平进山的时候,曾多次亲眼看见饿死的妇孺老幼,倒毙路旁,大群的野狗、野鸟抢食着尸体,一幅末日的绝望图景。
活着的大人、孩子,也都大肚子小脑袋,瘦骨嶙峋,个个如同非洲难民。
陶李金和李小平都是农民出身,对山民的困苦感同身受,二人为此多次流下同情的眼泪,后来,他们将当地山民的悲惨境遇,与董事会做了汇报。
董事会当即做了策略调整,决定此后集团的农牧业开发,由追求经济效益,调整为以救济为主。
首先,要解决当地山民吃饱肚子的问题,让他们能生存,然后再考虑集团的远期发展效益。
为了让山民能尽快果腹,陶李金从后世组织传越来了大量的红薯,免费分发给陷入饥荒的山民充饥,并借此推广种植红薯。
红薯当时被称作番薯,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叫陈振龙的福建人,冒险从吕宋(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偷偷移植过来的,因此陈振龙也被称为“中国红薯之父”。
但推广的过程非常缓慢,原历史时空,直到雍正、乾隆时期,才在中国全面种植。
康熙初年,只是在福建、广东、广西有小规模种植,云台山并没有引种。
为了适应当地的水土,陶李金特地引种了“苏薯8号”,该品种是后世江苏培植的地产品种,
特点是味道甘美,生长期短,产量大,一般生长期不超过120天,亩产量通常能达5000斤以上,虽然作为长期主食,营养有些单一,但可以短期内确保饿不死人,日后,也可以作为饲料长期种植。
由于是免费发放种苗,而且凡是引种者,还发放红薯口粮渡慌,所以推广的很顺利,广大山民都踊跃开荒种植。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大面积引种,经过了一个冬天,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收获。
云台山的土质肥沃,加上陶李金又穿越来了后世的化肥,所以收成很不错,虽然是初次引种,但普遍亩产,都能达到三、四千斤以上,一举解决了山民的吃饭问题。
现在的云台山,不仅没有了饥荒的困扰,红薯还大规模的返销到大陆,山民们也因此获利颇丰。
红薯种植推广的同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家猪、家禽的养殖,也都一同推广开来,当然也都是免费的,集团无偿提供技术、饲料、种苗等。
种植、养殖出来成品也由集团出钱收购,由于向大陆售卖要跨海,而且大陆也十分贫穷,也没有什么购买力,所以山民的产品,就全部都售卖给了穿越众。
陶李金为山民能迅速摆脱贫困,向集团申请的收购价格并不低,山民经营种植和养殖业,获得的收益也比较丰厚。
有红薯做基础口粮,又有大棚蔬菜和养殖的家畜、家禽带来现金收入,再加上在集团做工的薪水,曾经悲惨的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山民们,逐渐摆脱了困顿贫苦,走向了安居乐业。
如今羊山岛的副食蔬菜供应,已经基本做到就地解决了,这也极大的减轻了穿越众的运输压力,集团也因此在广大云台山的山民中,确立了无可比拟的威望。
山民们,早已把华海集团当成了自己的朝廷,把穿越众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官,对集团任何号召都积极响应,全力配合。
摩托车驶过一条小河谷,河谷里的流水潺潺,陶李金熄火停下了车子,走向了河谷两侧的坡地,坡地绿油油的,种植着连片的水稻秧,
他弯腰摘了一棵秧苗,已经有五六公分高了,穗叶水嫩翠绿,陶李金放到鼻尖闻了闻,一股稻秧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他满意的大吸了几口,脸上充满了欣慰的幸福感。
两个月前,陶李金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农业种植推广工程,他在云台山的溪流坡地,引进推广种植山间水稻,
目前,华海的主粮还需要靠后世穿越,毕竟,穿越众不能拿红薯当主粮,山民长期单一吃红薯饭,也会引起营养不良。
所以陶李金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引种后世的山地稻种“野香优959”,这是后世一款专门为山地旱作,
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适合丘陵、低矮山地种植,特点是抗旱、耐寒,产量大,亩产通常能达一千多斤。
后世的中国四川、云南、湖南等低矮山地、丘陵广泛种植。
云台山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种植水稻的经验,陶李金提出引植水稻后,一度引起了山民们的疑虑。
他们都是江南鱼米之乡的移民后代,对水稻的种植记忆,就是离不开平原水田的。
陶李金为了能快速推广山稻的种植,也为了日后其它农业项目的顺利推广,他还计划,入秋后还要大面积引种冬小麦,特地成立了农业合作委员会,简称农合会。
凡加入农合会的山民,都根据开垦的田地亩数,免费发放种子、秧苗,免费提供化肥、农药,并派遣技术人员下田指导。
目前,段方栋从京师带来的十多名老员工,都已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成为了陶李金的得力帮手。
新进穿越而来的陶李金的老爸陶铸,李小平的父母李柱、乔丽琴,也都是经年的老庄稼把式,到这里,都属于专家级别的,目前都在陶李金的手下,帮助他推广农业技术。
由于华海在山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再加上陶李金在民间的个人声望,山稻的推广种植,还是大面积铺展开来了。
山民们在云台山的河谷、滩头,广泛开垦土地,云台山溪流遍地,这样靠近水源的荒地俯首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