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
长孙无忌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缓缓献策道:“殿下,待十三国联军战事告捷之后,我大唐何不乘势而为,将那些离散的领土收归大唐?”
“大马士革、科尔多瓦两地,乃是倭马亚境内的璀璨明珠,若在此建立都护府,必能进一步巩固大唐的海外影响力。”
“同时,周边重镇设立都督府,以维护地方秩序,确保长治久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倭马亚皇室与贵族,我们需对其进行清算,将他们的力量进行削弱。”
“而那些倭马亚的贵族,不妨迁至长安,效仿先秦之策略,让他们在大唐的庇佑与监视下生活。”
“倭马亚远离大唐本土,人心难测,若不用此法加以约束,日后恐生变故!”
房玄龄则面露严肃,声音低沉却坚定:“要想彻底消除倭马亚的隐患,唯有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
“屠杀,虽然听起来残酷,但历史上多次证明,这是确保一个民族或部落永远臣服的有效方式。”
“同时,对倭马亚的百姓,我们应敞开胸怀,发放通关文牒,让他们有机会融入大唐,享受我们的文明。”
杜如晦则提出了另一番见解,他温和地说道:“臣以为,要想真正赢得民心,还需以怀柔政策为主。”
“将倭马亚的土地分配给当地百姓,由官府提供种子和农耕技术,再派遣工匠指导他们建设家园,这样既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大唐的恩泽,从而心生归顺。”
三位重臣各抒己见,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李承乾微微一笑,颔首称赞:“几位国公的建议,皆富有远见卓识,令本宫受益良多。”
“关于倭马亚的处置,本宫认为,土地乃是根本,我们应从重新分配土地做起,彻底清算当地贵族的权势与财富,以确保利益的均衡与新的秩序的建立。”
他话音一转,又流露出几分怀柔之意。
“当然,对于倭马亚的百姓,我们需以怀柔之策相待,扶持他们重建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天朝的温暖与包容。”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归顺,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谈及都护府的设立,李承乾神色一正,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至于都护府一事,本宫要求各部必须尽快拿出具体计划,包括派遣官员的名册、驻军的轮值安排等,都要一一落实。”
“大唐将在倭马亚长期轮值驻军,以扞卫西方的安宁与稳定。”
他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最后定格在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盛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文化上不断渗透,让倭马亚人逐渐接受并喜爱大唐的文化。”
“本宫希望,在十年之后,倭马亚的蛮夷之民能以穿着唐服为荣,以学习汉字为尊,让他们诵读四书五经,崇拜我大唐的皇帝!”
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彰显出李承乾的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
群臣们听后,无不心悦诚服,纷纷躬身附和!
“太子殿下圣明!我等必将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实现这一宏图伟业!”
……
与此同时。
在国子监的宽阔殿堂内。
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后,神色间透露出一丝狡黠与期待。
今日,他要以出题者的身份,好好考验一番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士们。
出题,对于李世民来说,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毕竟,作为皇帝,他在科考殿试中常常是出题者,对于如何刁难学子,他确实有着不少的心得。
更何况自己先前还参与了科举!
而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他自然要费尽周折,出一些比以往更加困难的题目。
李世民搜肠刮肚,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挥毫泼墨。
他深知,这些大学士们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之辈,要想难倒他们,绝非易事。
因此,他出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
随着一道道题目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国子监内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
大学士们面面相觑,有的露出凝重之色,有的则眉头紧锁,显然是被这些题目给难住了。
李世民见状,心中不禁暗自得意。
他瞥了一眼那些正冥思苦想的大学士们,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意。
他知道,自己这次出的题目,确实是让他们感到为难了。
“诸位爱卿,”李世民终于开口,打破了殿内的沉默,“这些题目,都是朕费尽心思所出。”
“朕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学富五车之才,但这次,朕希望你们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要被这些题目所难倒。”
话音刚落,一位大学士便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所出题目,确实刁钻古怪,令人难以捉摸。”
“但臣等既然身为大学士,自然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
“臣愿竭尽全力,解答这些题目。”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好!朕就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解答了。”
“记住,朕出的题目,越难越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考验出你们的真才实学。”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国子监内再次陷入了紧张而激烈的答题氛围中。
只见一群大学士围坐于案前,面对着御案上那五道刁钻困难的题目,个个挠头不已,面露难色。
这些题目,每一道都如同天书一般,让他们这些平时自诩学富五车的才子也感到束手无策。
只见他们皱着眉头,提笔却迟迟落不下去,仿佛在寻找着那灵光一闪的契机。
而李世民则负手巡游于考场之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他看着这些平时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老头儿们,此刻也被自己的题目难住,心中不禁暗自得意。
“诸位爱卿,”李世民一本正经地作为他们的监考老师,摇头叹息道,“看来这些题目对你们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啊。”
“不过,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哦。”
终于,在一个时辰过后,有一名大学士硬着头皮交了考卷。
李世民接过考卷,只看了一眼,便啧啧摇头道:“你们这也不行啊。”
“朕问的是东,你答的却是西,根本就没有扣题。”
“不行不行,还得重写,继续努力吧!”
那名大学士听后,顿时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而其他大学士们则面面相觑,有几个老头儿甚至都老眼昏花了,却依然坚持着提笔作答。
随着之后交卷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却并没有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他哈哈一笑,点评道:“扣题是扣题了,但是答得很一般啊。”
“还有你们看,写的字都歪歪扭扭的,没吃饭是不是?”
“这样的书法,拿出去怎么做榜样啊?”
“不行!回去以后多抄抄书,练练字吧。”
大学士们听后,纷纷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深知,这次殿试不仅考验了他们的学识,更考验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书法水平。
而李世民作为出题者和监考老师,无疑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很快。
一位大学士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来,带着些许哀求的语气说道:“陛下,臣……臣有些饿了,能否容臣先用些饭食,再继续答题?”
李世民看着他,不禁想起了往事,苦口婆心地劝道:“诶呀,当初朕参加春闱之时,你可是连饭都不让朕吃一口,说是要先完成功课。”
“怎么如今你自己却先提起吃饭之事了?”
“朕觉得,还是先把题目答了,等过了朕这一关,咱们再一同用膳,你看如何?”
大学士听后,面露难色,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拱手退回座位,继续埋头苦思。
而另一名大学士则是满头大汗,李世民刚刚点评他的书法太过难看,罚他重新抄写。
他无奈地抹了把汗,心中暗叹。
自己这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手能放稳就不错了。
平时书写都是弟子代劳,哪里想到会有今天被陛下罚抄书的一天?
现场的大学士们个个都叫苦不迭。
他们这群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谁能有那么多精力在这一坐就是两个时辰?
然而,李世民的考验却并未因此而放宽。
终于,在经历了一番艰苦努力后,有个大学士完成了所有题目,交上了考卷。
李世民接过考卷仔细审阅,发现答案都颇为满意,却也挑剔地指出了不足之处。
“你这个卷面实在是太脏了,怎么到处都是墨点?”
“虽然你的书法不错,但这很影响卷面分啊。”
“不行不行,你得拿回去重新誊抄一遍,朕才能给你通过。”
那大学士听完,整个人都麻了。
他无奈地接过考卷,心中五味杂陈。
这场考验,对他们这群老头子来说,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然而,面对陛下的威严和期望,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努力。
一群大学士如同打了一场硬仗。
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
他们一一将完成的考卷交到李世民的手中,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