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庵。
观真跟李有财的对话还在继续。
观真一直声称,她不知道那李府住在京城里的什么地方。
出家人是不打诳语的。
事实上她也确实是不知道。
她哪里想得到,她就是回来带个信儿,就带出来这样一个麻烦。
而那个李有财分明是有备而来。
只要是观真不说出来一个所以然出来,他就一直不离开慈云庵。
慈云庵是庵堂,是女尼们修行的地方。
观真能够让他进来,也是在庵堂里的客厅接待他的。
你说他一个大男人,赖在这庵堂里不走,算是个什么事儿?
眼看着已经是快要到晚上了。
这李有财就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肠一样,还是赖着不肯走。
这可把庵里的慧真师太,给气得来了脾气。
她拿着一根长木棍,把李有财打的抱头鼠窜。
他这才逼不得已的下了山。
不过,他走的时候也是发了狠话。
如果观真不告诉他京城里晚生的住址,他还是会过来的。
李有财也不算是在威胁。
从那以后,他每隔几天,都要到慈云庵一趟。
现在只要是庵里的人看到他过来,都是赶紧把门关上,不让他进到庵里。
他只要是进了庵里,就是那种撒泼打滚的,非要慧真师太出手才行。
而李家现在在这村里,可是也成了名人。
他们家晚生是三品大员,现在是南昭的主子这件事。
被他们家的人,传的是沸沸扬扬的。
而且那李家现在,也在紧锣密鼓的卖房卖地。
就算是有人劝他们,不要把这些田地房屋都卖光了。
因为以后要是遇到什么事儿,也是个退路不是?
李有财恨不得唾那个人一脸唾沫星子。
他这是见不得他们家好,在咒他们家呢。
他们以后住到京城里享福了,谁还会回这个破烂地方。
再说了,如果不把这些房子田地卖掉。
他们这一大家子人去京城,就不用盘缠的么?
但是他们这些房屋田地的,确实是有些不好卖。
这个李有财有多难缠,大家心里头都有数。
大家乡里乡亲的,哪个人不知道哪个人的脾气秉性。
现在李有财仗着有晚生撑腰,竟然狮子大开口。
他报出来的价钱,是那些村里人都不能接受的。
他还振振有词,说是他这房屋田地,都是有贵气的。
要不然他们家里,怎么会出一个晚生这样的大人物。
谁要是买了他们家的房屋田地,说不得还能出一个人物呢?
但没人买他的账。
他越是吹嘘晚生有本事,那些人越是不敢买。
就李有财这个德行,要是买了他们家的田地。
他仗着背后有人撑腰,说不得以后回来,还要把这些田地再讹回去。
到时候他们这些乡下人,哪里斗得过京城里的人。
所以李有财父子几个,在村子里的吆喝了好几天。
他们甚至还去小镇上试过,但就是没人买
不但是没人买,连过来探探口风的人都没有。
其实这也不奇怪。
他们喊出来的那个价钱,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会买的。
李有财心里可着急坏了。
他心里也知道,他那些田地房屋卖不出去,是因为价格高的原因。
可是卖不出去那个价格,他们的盘缠也不够啊。
梵净山离京城可不近。
它们一家六口人,坐马车的费用,再加上一路上吃喝拉撒的。
那还不是样样都要钱。
眼看这些房屋田地都卖不出去,李有财直接找到了族长。
只要是族长愿意出资,资助他们家的人去京城。
他倒是可以便宜点,把那些田地房屋都卖掉。
说实在话,看到李有财这一时间走不了的样子,族长也是忧心的很。
他那个小儿子说了。
他们这小地方,根本就没有有本事的大儒来教他。
只有京城那种大地方,才是他们这些文人该去的地方。
那里有全大夏朝最有名的青山书院。
从那里面走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是大夏朝的栋梁之材。
可惜他生在这个小地方。
他要是到了京城,想要考进那青山书院,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小儿子的抱怨,让族长感到寝食难安。
他现在就指着李有财他们进京,在京城里站稳脚跟以后,再把他的小儿子送过去。
那样他在京城里,也算是有个依靠。
谁知道这个李有财,竟然这样的不靠谱。
他把价钱喊的那样高,别人又不是傻子,谁会掏那么多银钱。
所以在李有财找到他以后。
他果断的按现在的市价,买下了李有财家的房屋田地。
至于他们去京城的盘缠不够,族长也愿意借给他们。
当然,这借钱也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李有财他们,在住进那李府以后。
他的小儿子也会去京城,到时候也要跟他们住到一起。
直到他考进青山书院以后,再搬到书院去住。
李有财自然是满口答应。
族长这小儿子打小就聪明。
说不得他以后的成就,不比他们家晚生差。
自己对他有恩,还怕他以后不关照他们家里的人。
不过,最让李有财恼火的,还是慈云庵那个老秃尼。
她一直不愿意告诉自己,京城里那个李府的住址。
这件事儿,族长也跟他分析过了。
那个师太也只是个带信的,说不定她是真的不知道。
她一个出家人,打听人家的府邸住址干什么?
晚生现在是京城里的名人,按说他的住址,京城里很容易打听到的。
再不济,到时候找那些赶马车的打听。
谁知道地址,就雇谁的马车过去。
李有财也知道,他们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了。
所以他也没有再去那慈云庵里,去纠缠观真师太。
他带着家里人,在车马行雇了两辆马车,一行人意气风发的往京城去了。
黄叶接到她大师父信的时候。
那李有财一家,都还在路上,还没有到京城里呢。
知道李有财一家进京了。
黄叶不用想也知道,那一家人到了李府以后,会有多无赖。
不知道那李府,有没有应对这家人的办法。
现在大夏朝最注重孝道。
那个李有财再不是个东西,他名义上还是晚生的亲大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