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正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声。
“救命啊!谁能帮帮我!”
我们闻声赶去,只见一位路人满脸惊恐,双手捂着鼻子,鲜血从指缝间不断涌出,染红了他的衣衫。
“我这鼻子突然就流血不止,怎么都止不住,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啊!”路人带着哭腔说道。
太爷爷赶忙上前查看,神色镇定地说:“莫慌,让我来瞧瞧。”太爷爷先是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和脉象,然后说道:“你这是体内阴虚火旺,心经气血失调所致。”
说罢,太爷爷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银针,准备针刺阴郄穴。太爷爷一边找准穴位,一边对我说:“阴郄穴位于手腕横纹上 0.5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此穴乃手少阴心经之郄穴,具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止血之功效。”
只见太爷爷手法娴熟地将银针准确地刺入阴郄穴,轻轻捻转提插。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路人鼻子的出血渐渐止住了。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太爷爷微笑着说:“阴郄穴的作用可不止于此,它还能治疗心悸、心痛、盗汗等病症。对于心阴不足、心经有热之证,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我在一旁,看着太爷爷自信从容的模样,心中充满了敬佩,也对中医的神奇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继续前往南阳的路上,我缠着太爷爷又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中医穴位的知识,这一路,收获满满。
后来啊,太爷爷给我讲,这阴郄穴,“阴”,在中医理论中,常代表着阴经或阴属性。阴郄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之上,手少阴心经属于阴经,故而“阴”字点明了其所属经络的性质。而“郄”,意为孔隙、缝隙。在传统文化的意象中,孔隙常常被视为通道、门户,是气血流通和交换的关键之处。
阴郄穴之“阴”,暗示着其与人体内部的阴气、阴血相关。阴气具有滋养、宁静、收敛的作用,阴血则是滋养身体各脏腑组织的重要物质。当阴气不足或阴血亏虚时,人体可能会出现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
“郄”所代表的孔隙特性,意味着阴郄穴是心经中气血汇聚和出入较为特殊的部位。就如同江河的狭窄处,水流湍急且力量集中。在这个穴位上,心经的气血运行较为活跃,对调节心经的气血流通起着关键作用。
当人体出现心经气血不畅、阴虚火旺等病症时,刺激阴郄穴能够有效地调节心经的气血运行。它可以补充心经的阴血,收敛浮越的阳气,从而达到宁心安神、滋阴降火的效果。对于因心阴不足导致的心悸、心痛,以及阴虚内热引起的盗汗等病症,阴郄穴都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阴郄穴在治疗血症方面有着显着的功效。中医认为,血证的发生多与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心主血脉,心经气血紊乱易导致出血。阴郄穴通过调节心经气血,可发挥止血的作用。对于咯血、吐血、衄血等出血病症,刺激阴郄穴能够收敛心经之气血,使血行归于常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心属火,阴郄穴的“阴”性特质恰能平衡心经的火气,使其不过于亢盛。这种平衡与调和的观念,贯穿于中医的整个治疗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