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一同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天空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得人脸颊生疼。
走着走着,忽然听到路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太爷爷和我闻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蜷缩在路边,双手紧紧捂着腹部,脸色苍白,神情痛苦。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那男子吃力地说道:“我本是要去探亲,谁知这半路突然腹痛难忍,感觉肚子里有一股气在乱窜,疼得我实在走不动了。”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一番,又询问了几句,心中便有了判断:“你这怕是疝气发作,因这寒冷天气,寒气入体,气血凝滞所致。”
说罢,太爷爷决定为他诊治。只见太爷爷让那男子仰卧,他熟练地找准位置,准备针刺石门穴。
太爷爷对我说:“石门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2 寸。”
只见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迅速而准确地刺入石门穴。随着太爷爷的捻转提插,那男子的表情逐渐舒缓,原本紧皱的眉头也渐渐松开。
过了一会儿,男子长舒一口气,说道:“哎呀,真是神了!疼痛减轻了许多,感觉那股乱窜的气也慢慢平息了。”
太爷爷微笑着说:“寒气已散,气血渐通,你再休息片刻,便能起身赶路了。”
男子感激涕零,连连道谢。我在一旁看着太爷爷熟练的医术,心中充满了敬佩。
这便是太爷爷在途中救治路人疝气的故事,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太爷爷告诉我,“石”,在中医理论中常被视为坚固、稳定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坚定不移、难以动摇的特性。而“门”,则有门户、通道之意,是内外交通的关键所在。将“石”与“门”相结合,石门穴之名传达出了一种如坚固门户般的重要性和稳定性。
从中医经络气血运行的角度来看,石门穴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名称寓意,都暗示了它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石门穴位于下腹部,正当元气汇聚之处,犹如一道守护人体元气的坚固门户。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往往是由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导致。石门穴作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能够通过调节任脉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例如,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石门穴可以发挥其调理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因为月经的正常来潮依赖于气血的充盈和通畅,而石门穴就如同控制气血流通的关键门户,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使之恢复正常,从而改善月经失调的状况。
再者,石门穴对于疝气、腹痛等病症也有治疗作用。疝气多因寒气凝滞、气血不畅所致,腹痛则常常是由于脏腑气机失调引起。石门穴的坚固门户之象,意味着它能够固守人体的正气,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也能够疏通内部的气血阻滞。当寒气凝滞于腹部,导致疝气或腹痛发生时,刺激石门穴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驱散寒气,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消除疝气。
此外,石门穴是三焦的募穴,对于三焦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石门有着如石一般固守的能力,所以未婚的女子针刺石门穴可能影响精卵的结合,石门可以将男子的精气阻挡于外,从而影响精卵结合,所以《针灸资生经》讲“妇人可灸不可针,针之终身绝孕”。
石门穴,它如同人体气血运行中的一道坚固门户,能够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治疗多种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相关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