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舅公家吃完饭出来,罗锦云三姐弟坐在一辆牛车上。
这是杨远在饭桌上得知罗锦云要买一个半人高的大瓦罐后,特意去找相熟的邻居借来的。
牛车上除了坐着三姐弟,还放着今天买的东西。
例如,罗锦云在舅公家买的两只老母鸡。
知道罗锦云要买瓦罐后,杨氏婆媳三人就决定先回家,她们本打算带着罗锦绣和罗锦茂一起回家,但罗锦茂却死死地抓着牛车,坚决不肯下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有人能照看罗锦茂,罗锦绣也留在了牛车上。
牛车缓缓地行驶在大杨村的小路上,车轮轧过路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两旁的树木和田野不断地向后退去,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牛车上,给这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罗锦云三姐弟坐在牛车上,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舒适。
位于大杨村街道的尽头,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那就是大杨村专门卖瓦罐坛子之类的铺子。
店铺门前,错落有致地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坛子,从大到小,应有尽有。
铺子的主人叫做杨富,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皮肤黝黑,那是长年累月在窑火旁工作的印记。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他的勤劳与坚持。眼睛深邃而明亮,仿佛能看透每一个顾客的心思。他的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罗锦云告诉杨富,她需要专门用来煲汤的瓦罐。
杨富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叫来了他的儿子,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父子俩小心翼翼地抬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瓦罐,供罗锦云挑选。
罗锦云仔细地挑选着,最终选定了三个只比砂锅大一些的瓦罐,这是铺子中最大的瓦罐了,并且还定制了四个半米高的瓦罐。
杨富想了下,说出定制瓦罐的话,价格要高一些。
他家卖的坛子和瓦罐大小都是固定的。
罗锦云心中一喜,只要能做出她想要的大瓦罐,银钱不是问题。
忍着面上的喜色,细问了价钱。
杨富暗暗算了一下,便开出了价格,小瓦罐三十文一个,定制的大瓦罐八十文,至于脑袋大小的坛子则是十五文一个。
罗锦云心中算了算,她额外要了十个小坛子,全部加起来要五百六十文钱。
这价钱有些贵,却也在她的承受能力内,也没说什么。
她是没说什么,一旁的杨远却不停的给她使眼色,示意侄女这些瓦罐和小坛子有些贵,可以再说说价。
杨富看着杨远的神情,心中也有些动摇,他是不是把价钱喊得太高了?
罗锦云却笑着开始与杨富讨价还价起来,她现在虽然不怎么缺钱,但也不想让人当成冤大头。
一番讨价后,最后以五百五十文成交。
罗锦云特地交代了定制的四个大瓦罐,要比其他煲汤的瓦罐耐得住高温,要结实耐用。
如果品质好,她下次还在这里买坛子。
杨富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罗锦云给了三百文,剩下的二百五十文,五日后取货时再给,便将自己买的三个瓦罐和十个小坛子搬上了牛车。
离开杨富的铺子,杨远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看着牛车上的瓦罐和坛子,忍不住问道:“小云啊,你买这么多瓦罐和坛子做什么呢?”
他皱着眉头,试图理解这些坛坛罐罐的用途。
三个瓦罐可以用来煮饭、煲汤、熬药。
“这十个小坛子,又放不了多少东西,你买来做什么呢?”杨远疑惑地看着罗锦云,期待她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罗锦云微笑着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现在暂时保密!”
杨远知道这个表以后是个有主见的,便不再多问。
坐在牛车上,罗锦云细心地观察着路边的商店和摊位。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当牛车经过一个卖酒的铺子时,她突然让杨远停下了牛车。
罗锦云跳下牛车,走到酒铺前,对老板娘喊道:“老板娘,给我来五斤酒,要二十文一斤的那种!”
“好咧!”
酒铺的老板娘看着这个大买主,心中不禁高兴起来。她拿起墙上挂着的大葫芦,开始给罗锦云舀酒。
罗锦云看着在铺门口等待的杨远,小声对酒铺老板娘说:“老板娘,再用另一个葫芦给我舀五斤!”
酒铺老板娘笑眯眯地应道:“好的!”
装满一个葫芦之后,她又拿起一个葫芦,开始给罗锦云舀酒。罗锦云从怀中摸出了两串铜板,这是奶奶杨氏在偷偷塞给她的。
她将铜板递给酒铺老板娘,然后接过酒葫芦,满意地离开了酒铺。
杨远看着罗锦云手中的酒葫芦,没有说话。
有些话说多了,就过了!
罗家在大杨村和高山镇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连最喜欢赶集的村民们都对现在的罗家很是羡慕。
只是碍于罗锦云在罗家老宅的表现,村民们却对此三缄其口,无人敢提。
他们见到罗家人今天去大杨村,明天又去镇上,心中难免生出了嫉妒之情。
其中与与李氏较好的罗婆子是个心胸狭窄、喜欢嚼舌根的人,她总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对罗家嫉妒得眼红。
罗婆子从大杨村卖东西回来,看到李氏正在菜园里忙碌,她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来。
“招娣啊,你听说了吗?”罗婆子故意大声叫着李氏,脸上挂着虚伪的笑,“杨氏他们一家在镇上和大杨村的生意,那可是日进斗金,一天能挣十几两银子呢!”
李氏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看着罗婆子。
“怎么,杨氏她们赚了钱,也没见她们给你们大房送一块肉。”罗婆子继续煽风点火,“别忘了,大海在世的时候,可是把什么好东西都紧着你们大房的。”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直戳李氏的心窝。
因为,上次卖二房孩子的事,不成就算了,她他们大房还贴出不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