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嬴政心中一动,深深看了嬴高一眼,未曾想,他的这个儿子已在不知不觉间凝聚起一股庞大的势力。
他清楚,一旦三川书院的学子踏入官场,那将是一股令人恐惧的政治力量,新的政治派系即将崭露头角。
此刻,嬴政毫不怀疑三川系的强大,对其潜力及成为嬴高的左膀右臂深信不疑。
念及此,嬴政对王绾道:“长史,如何看待这三川书院?”
“陛下,三川书院终将成为大秦的稷下学宫,一旦其学子入朝,将引发巨大动荡,甚至诸公子无力抗衡——!”
王绾深知,自嬴高赴三川郡以来,已成气候,无论是长公子扶苏还是次公子将闾,皆相差甚远,两者无从比较......
此刻,三公子嬴高已握有未来修真派系的根基,三川系必然唯嬴高马首是瞻,唯独欠缺的便是修士军团的拥护。
“非也!”
嬴政摇头,沉吟片刻,缓缓道:“公子高确是成就非凡,可你可知他为此付出了何等代价?”
“微臣不知!”
王绾摇头,他仅关注嬴高带来的威胁,未曾深思其背后付出,也未想及嬴高成就背后隐藏的艰辛。
人间或许便是如此,世人只见其辉煌,不见辉煌前的血泪。
嬴政深深望了王绾一眼,语气幽深:“三川郡能在大旱中独善其身,甚至主动接纳灾民,皆是嬴高的谋略。然而在他之后,三川郡之后,剑南商会的势力渐长。”
“如今,公子高已欠下相当于大秦一年灵石收入的巨款,用以发展三川郡!”
嬴政面色凝重,这正是他一直鼎力支持嬴高,甚至宽容他的原因。嬴高虽年轻,手腕不凡,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嬴高对大秦的赤诚之心。
因此,嬴政摒弃了对嬴高的成见,派遣铁鹰剑卫作为嬴高的护法。身为王,他明白,至今为止,他的儿子中无人能出嬴高之右。
甚至可以说,即便是在八岁,他也未必胜过嬴高。
此乃储君之材!
“陛下,微臣错了,三公子为秦鞠躬尽瘁,当为大秦之栋梁!”
这一刻,王绾低头,他深知,这样的嬴高若为储君,对大秦而言是幸事。
“嗯。”
嬴政点头,看向王绾:“筹备三川书院时,公子高便告知孤,此书院将成为大秦的稷下学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邀孤担任院长。”
“此事到此为止,往后勿再提及!”
嬴政叮嘱一声,不再多言。他明白,此事只能至此,任何变革都会引来强烈反对。
如今的嬴高尚年幼,无法抵挡风雨。
作为父亲,作为大秦之王,嬴政必须守护,否则,多数绝世天才会在中途陨落。
“五更天了……”
......
嬴政眸底掠过一丝不安,随即被如千年古潭般的平静取代。他清楚,若赵高在函谷关截住李斯,此刻也该抵达咸阳了。
“陛下,想必李斯现已进入咸阳皇宫,再等等便至!”
此刻,王绾只能如此宽慰嬴政,心中亦是忐忑。李斯离开已久,赵高能否追上,仍是未知。
此时,君臣二人皆心中无底,唯一心知肚明之人,仍在沉睡。
五更鸡鸣时分,四驾王车方抵咸阳皇宫。
此时,九天之上的启明星闪烁,万家灯火尽数熄灭,中原大地最繁华的皇宫已是一片漆黑。
赵高引领李斯步入书房,向嬴政恭敬一礼:“陛下,微臣带回了先生!”
第128章 废物利用,才是最佳策略!
“陛下,微臣带回了先生!”
风尘仆仆的赵高向嬴政行礼,语气中带着激动与自豪,犹如完成数学难题渴望老师赞赏的孩子。
“先生!”
嬴政见到同样风尘仆仆的李斯,深情唤了一声。
“陛下!”
李斯此刻感慨万分,心中激动不已。
毕竟,嬴政撤销逐客令,意味着大秦的动荡将瞬间平息,他的远大抱负也将实现。
而嬴政自导自演的这场逐客令,不仅让李斯名声大噪,也在嬴政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终有立足之处。
此刻,嬴政也知是收揽人心之时,忙向李斯深深一拜:“若非先生上书,嬴政必成千古笑柄,先在此谢过先生!”
见嬴政行此大礼,李斯心中感动。他坚信写下谏逐客令没错,如此能屈能伸的王者,值得他誓死追随。
“微臣与陛下渭水泛舟,深知陛下胸怀壮志,有鲸吞四海、席卷八荒之心。逐客令与陛下志向、大秦未来严重不符,必是大旱之际,陛下受人蒙蔽所致!”
“哈哈哈……”
嬴政大笑,拉起李斯:“走!孤为先生接风洗尘!”
“微臣多谢陛下!”
笑声中,熟睡的嬴政被惊醒,不禁翻了个白眼。他对李斯的才华认可,但对其人品存疑。
若商君、白起、蒙恬三人,嬴高认可他们一心为公,但对李斯则不然。
历史上,若李斯野心小些,不致被赵高利用,即使大秦动荡,有蒙恬及始皇帝留下的老臣,足以镇压一切。
许多人将秦朝灭亡归咎于制度、嬴政或秦二世,但嬴高认为,秦朝灭亡,只因关键时刻,大秦走错了路。
若非李斯,赵高仅是中车府令!
若非李斯,胡亥只是徒有虚名的十八皇子。
若非李斯,帝子扶苏不会自尽,蒙恬不会死,大秦长城也不会崩塌。
只要新二世皇帝修正始皇帝的部分政策,凭始皇帝的赫赫威严,大秦无人敢动。
可以说,大秦帝国的悲剧,几乎皆源于李斯……
在嬴高眼中,李斯乃是个权谋之徒,而非一心为国的宰相,对嬴政的忠诚度也微乎其微,或许说,他忠诚的唯有自身欲望。
长久生活在大秦,嬴高深知,扶苏之死并非愚忠,而是源于大秦的严苛律法——“谒杀”。在大秦的法规中,家长或主人有权请求官府处死不孝的子女或奴仆,官府会予以批准并执行。
大秦的婚律中有一特殊条款:家长有权请求官府处置不孝之子,而在后世,“孝”被视为美德,但在大秦,不孝则是重罪。
揉了揉眼,嬴高的倦意稍减。宴会上,他凝视着案上的膳食,却难以下咽。这个时代的食物并无太多美味,皆是清水煮食,或是生食,或是风干。
五谷的烹调方式简单粗暴,仅是蒸煮而已。案上的菜肴中,嬴高唯独看中了精米,也就是后世的大米,配以几口苋菜。
对某人的厌恶有千万种理由,但嬴高深知,李斯未来仍会受到重用,直至嬴政离世,他都将位高权重。只要他对储君之位心存幻想,对大秦二世皇位有所企图,就必须压抑不满,待始皇帝驾崩后再清算。
用罢膳,嬴政示意赵高撤下案上的食物,只留下凉茶。因还需商议国事,宴会上并未供应秦酒,更别提剑南春了。饮酒,尤其是烈酒,会干扰思绪。此刻关乎大秦命运的抉择,关乎个人的晋升,无人敢轻举妄动。
“长史,先生,如今大秦陷入动荡,旱灾席卷各郡,尔等有何良策?”片刻后,嬴政开口问道。
闻言,嬴高望向嬴政,略感惊讶,旋即明白,这不是嬴政不知如何应对,而是在考验李斯,也是给予李斯机会。毕竟李斯才智出众,只是缺乏功绩,不便晋升。有秦法在前,即便是嬴政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但这与嬴高关系不大,李斯确有才华,杀人之前,最好先榨干他的潜力,对此,嬴高表示赞同。他也想听听李斯的对策,虽站在巨人肩上,高瞻远瞩,但也因此缺乏接地气,有时显得空洞。
生于斯时的李斯,或许能弥补这些不足。
“陛下,臣以为此次旱灾应警醒众人,应立即重启引泾工程。引泾攻城看似疲秦,但工程一旦完成,八百里秦川将成为水草丰美的粮仓。”
“此后,即便遭遇大旱,大秦也能从容应对,故臣建议立即恢复引泾工程!”
闻言,嬴政心中一震,他当时只顾愤怒,忘了引泾工程的深远影响,被眼前的困境蒙蔽了双眼。
思绪翻涌,嬴政长叹:“大秦民心已惶恐,再征二十万民力,恐怕会雪上加霜!”
此时,嬴政的目光转向嬴高,他清楚,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期盼大雨如期而至。
李斯和王绾听到嬴政的话,皆沉默不语,他们自然明白此事的棘手程度。
嬴高沉默许久,对嬴政说道:“父王,其实不必再次劳民伤财,再征二十万劳役代价太大。”
“三晋之地涌入的饥民不下二十万,只需挑选壮丁即可!
“三晋之地涌入的饥民不下二十万,只需挑选壮丁即可。”
闻言,长史王绾和李斯眼中闪过惊喜。两人皆是治国能臣,未来的秦朝双相,瞬间明白了嬴政的意图。
李斯与王绾交换眼神,随即对嬴政说道:“陛下,三川郡守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既能避免再次征发劳役的消耗,又能减少国民的不满。”
“让国民安心抗旱,而涌入的三晋饥民参与引泾工程,临时住房的建造,以及朝廷下方的粮食和一系列开销可暂时节省。”
“如此,朝廷得以休养生息,待旱灾过后,朝廷可大展拳脚。同时,朝廷也有正当理由为三晋饥民提供口粮,不至于饿死于大秦,也不会激起大秦国民的不满。”
“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