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泾水灵渠显现,郑国威震修真界。
自此,郑国成为天地间的焦点,东土六国,乃至强盛的秦国,皆将目光投向郑国。
然郑国虽居秦国,东土六国之人却以郑国族人性命相逼。
如今,举世目光聚焦郑国与秦国,此事处置不当,必引浩劫。
正如秦王嬴政所言:功臣若不能保全自身,他这秦王又有何颜面坐镇王座?
.........
“儿臣参见父王,愿父王寿比南山,秦国永昌——!”
踏入书斋,嬴高对庄重屹立的嬴政深深一拜,言辞恳切。
志气坚定,目光虔诚,犹如信徒面对神祗,满是敬畏。
“公子高,蒙恬将军未能达成使命,孤打算再派你出使韩域,尽可能将郑国族人带回秦国!”嬴政面色凝重,叮嘱嬴高。
“公子可有几分把握?”
“不足三成!”
嬴高神色严峻,对嬴政道:“父王,显而易见,这是东土六国的阴谋,欲令秦国失道于天下。韩域必然得到六国助力,韩王腰板将更硬。”
“这也是蒙恬将军出使韩域失败的原因!”
话至此处,嬴高冷笑一声:“不过此事并非无解,依儿臣之见,只需秦国立场强硬,迫使韩域低头,危局自解。”
“此事关键,仍在韩域能否承受压力!”
“若父王将蓝田军营二十万修士的令符交予儿臣,儿臣定将郑国族人带回咸阳,甚至让韩域割地赔元,以求和平!”
这便是嬴高的计划。
此次出使韩域,若无足够实力为后盾,无法解除危机。韩王得到东土六国口头盟约,自以为无敌,却不知在绝对实力面前,口头盟约一文不值。
面对秦国锐士的冲锋,韩域如同无防之城,取之易如反掌。若非整体战略考量及东土诸国合谋伐秦,韩域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历代韩王视而不见,一味挑衅秦国。
“二十万修士的令符?”
嬴政目光微闪,对嬴高道:“公子高,此时并非开战良机,秦国整体布局尚未展开,此时开战,朝廷难以跟上大军步伐,弊大于利。”
“儿臣明白。”
嬴高点头应道:“二十万修士,儿臣仅调动而已,即便开战,亦会禀明父王,不会轻启战端。”
“嗯!”
嬴政沉吟片刻,对嬴高道:“既如此,孤可将令符交予你,但除你之外,让蒙恬担任副使,即刻出使新郑。”
“儿臣遵命!”
.......
嬴高离去后,嬴政望向蒙恬,叮嘱道:“公子高正值血气方刚,一言不合便可能动兵,你去后需留意,能不动用大军则不动。”
“诺。”
“蒙恬点头应允,面带纠结,道:“陛下,公子为主使,且手握二十万秦国锐士令符,臣仅为副使,劝说未必有效!”
蒙恬深知嬴高,清楚这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者,当年仅两万大军便敢出征河套,如此狂人,蒙恬自认无法阻止。
再者,漠北一战,他与王贲欠了嬴高大人情,否则他们的爵位不会晋升如此迅速。
听闻此言,嬴政瞬间明了,随即递过王者之剑,道:“此乃穆公镇秦剑,关键时刻可制衡嬴高,见剑如见王!”
“诺。”
........
蒙恬离去。
嬴政立于书斋,神情肃穆。他深知,三公子嬴高在用兵上有独到之处,漠北一战的辉煌战绩震撼中原各国。
此刻的嬴高,自带威严。
而二十万修士,足以让韩域如芒在背。
..........
“赵高,去看看郑国!”
嬴政心中念头转动,离开书斋走向郑国休憩的宫殿。已派嬴高出使韩域,身为王,他也需安抚郑国这位功臣之心。
“诺。”
赵高应声,连忙跟随。
此刻,赵高被嬴政感动,放眼中原千年,如此为臣子不惜发动战争的君王,实属罕见。
或许,这就是嬴政的魅力所在。
.........
“兄台,有消息传来,陛下遣三公子出使韩域,接回你的族人,同时三公子持有二十万蓝田军营修士的令符!”
李斯眼含感动,忍不住道:“当蟒雀吞龙旗在新郑升起,相信韩王不会拒绝三公子的要求!”
“兄台,安心修养便是!”
...........
“老夫不配陛下如此做!”
一声感慨,半句哽咽。
此刻,郑国才真正对秦国归属心生,他明白,遇上这样的君王,一生或许只有一次机会。
“老令,值得!”
坚定高昂的声音响起,嬴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