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继续介绍善导大师要弘二门的区别。
第十一,不遍揽遍揽,普遍的摄受。前面说过善导大师原话:虽曰教启多门,凡感无由遍揽,这是讲圣道门。圣道门虽然门余八万四千,但是由于我们凡夫业障深重,祸业很重,没有办法能够参修这些法门,所以世尊虽然开了八万四千法门来利益众生,但还是有很多众生遗漏了,这些法门修不成,没有办法全部摄受。无由遍揽,没办法把这些罪苦众生通通包揽。要门虽比圣道门广泛很多,但是仍然是以修善的众生为摄受对象。那么造恶的众生自然就被遗漏了,就是不遍揽,揽就是揽在怀中。而弘愿则不同,十方众生无一遗漏,一切善恶凡夫通通摄受。
第十二,自力他力。要门是要靠回向自己修行的定散二善,多少还是带点自力的。若修这十三定观,修不了没关系,那退一步,修净业三福,修了这个善,才能够回向往生。修了这些善,然后才能够得着阿弥陀佛的手,他才把我们带过去。修这些善多少是有一点靠自力!但是弘愿门专称弥陀佛名,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啊!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这又不一样,一个是多少带点自力在里面,一个是纯他力,要门能不能往生呢?修习要门当然可以往生了,绝对没问题呀!但凡如理如法地按照要门定散二善去做,绝对可以往生西方。那为何现在万修一二个人去?现在未法社会,知道阿弥陀佛,知道净土法门,修行净土法门的师兄很多,为何如果没有临终助念团的助念,靠自己自修,去的人凤毛麟角?这个定散十六观能做到吗?定散十六观如果做不到,扪心自问,净业三福能做到吗?道绰大师可是说了,修菩萨道大乘没份儿,修罗汉道小乘没份,修人天善,持得者甚稀呀!但是造恶道如暴风快雨,所以我们积不了这点善,回向往生,你没有修的这些自力,修的这些善,你回向往生那就有可能打折了嘛!但是弘愿门则不然,弘愿门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五逆十恶之人听到这个善的法门,回恶心、向善心,然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样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救治。
第十三点,释迦牟尼佛讲要门,多少带一点点委屈。虽然他是讲这个怎么怎么啊,他又不是直接想讲这个,他是没办法随顺根机,是慈悲、权巧方便之说,所以叫虽说。而弘愿呢他是直接说的,直说。无问自说,直接就来了。一个是方便法门,一个是正直法门。定散二善要门虽说,虽说就带有权巧方便。弘愿是直来直去,原话叫: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我们把方便权巧都舍了,直接就说这个无上的成佛之道。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面有诸多委屈啊,他老人家不容易呀!讲经说法七七四十九年,许多时候根基不够,他说了你不能理解,不能明白,他要迁回绕很大的圈子兜回来才能说这个事儿。他有大智慧,他知道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他非常委屈,任劳任怨,所以兜了很大一圈,到最后彻尾他才敞开心扉,透露真实。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这是他的点睛之笔,这就是弘愿。其他什么定善、散善、净业三福,十三定观了通通都不提。直舍方便,就但说念佛法门吧
当然要弘二门利益自然也就有大有小,小益自是小的利益,大益自是大的利益。定散二善回向求生自然也能往生!往生到哪里呢?《无量寿经》上讲: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宝宫殿。那在边地疑城里面呢!在莲花胎里面,五百年花不开,不能听闻佛法、不能见三宝、不能供养诸佛菩萨、不能听闻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你讲经说法呀!而直修念佛则直入报土,在七宝莲花池之中花开见佛,效果更直接,利益更大,没那五百年绕弯路。当然啦,就是那五百年边地疑城在莲花胎里面,五百岁不开花在里面你也是享福啊!这个福比我们娑婆世界天道众生享福要舒服得多呀!只不过是听闻不到佛法、听闻不到正法,相比我们这儿要好的不知道多少倍啊!
要门是顺机,随顺众生之机缘,弘愿是望佛本愿。释迦牟尼佛讲持名念佛,讲称阿弥陀佛名,称无量寿佛名,他心中望佛本愿,看的是阿弥陀佛,那一边阿弥陀佛,那另一边是实实在在真实的时报。而释迦牟尼佛讲要门的时候,他是顺着韦提希夫人的根基来讲的,顺应根基,一个是望佛本愿,一个是顺机凡请,所以要门显然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弘愿一向念佛才是弥陀本愿
了解定散二善,我们现在对于《观无量寿经》要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定散二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本意,不是他要讲的本意,是方便权巧之意,不是他的真实之意,而专称无量寿佛名: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意在众生,一向称弥陀佛号,所以释迦牟尼佛本怀在于让一切众生都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乘佛本愿,只有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万修万人去,乘佛本愿得生极乐。到最后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的,不是说:阿难啊!你要把这个定善十三观、净业三福、九品往生要好好给大家讲一讲,要好好的传播出去啊!他没有这么嘱咐,他唯独嘱咐阿难: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这是阿弥陀佛特地唯一嘱咐的。
回过来讲,修行要门的方法太多了,光观就有十三观,种种方法。博、大、杂、多,像我们罪恶生死凡夫的根机,修一观都修不成,别说修十三观,太难了。那定观修不成修散善、净业三福刚才也说了还是难,这么多法门没有一个我能够整成功的。
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还要说定散二善呢?这个问题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了,释迦牟尼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讲定散二善,讲极乐世界种种殊胜庄严,赞叹阿弥陀佛依正二报功德庄严无比,让我们众生看到这个情况之后,读到这部经以后,对西方极乐世界发起极大的向往之心。想去怎么去呢?最简单的办法,仰仗彼佛弘愿,仰仗阿弥陀佛大愿加持,专称彼佛名号,就能够自自在在往生,所以以定散二善来赞叹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赞叹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故要闻为能赞之教,而弘愿为所赞之
善导大师又说: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标是什么?标明,标指。我们讲路标,它是指明方向的。整个定散二善讲了十六观,这么大篇幅的内容里面,只标了一个路牌、只标了一个方向、只标定了一个方法,哪个方法?专称弥陀名号啊!定散为能标,念佛为所标,其他的一概没标啊!当然了,能入所入。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房门是我们进到房间里的大门,要门即是入要之门,这个法之要是什么?《观无量寿经》最后阿难问: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世尊回答他持无量寿佛名,所以要指的是念佛,要门即是进入念佛的门户。世尊通过定散二善,引导众生进入专修念佛、专持弥陀名号,故以定散二善为入念佛之门,给它取名叫要门。以定善为能入之门,念佛即是所入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