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华身处监室,心中不禁思索,在这些室友之中,是否有组织的人存在呢?
倘若有,那么组织在外面的人必定会想方设法营救他们。
自己是否能够借此良机,搭上组织的线,一同被营救出去呢?
这个念头让博华心头一阵激动,但他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凭借前世的经验,博华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那本报刊中的文章。
几日来,室友们陆续阅读了该报刊的内容,并对其中的文章发表了诸多客观且有深度的评论。
博华也参与到讨论之中,对文章中的部分观点表示赞同。
他心中虽有着强烈的加入组织的愿望,但在这种环境下,绝不能公开透露自己的想法。
通过闲聊,博华试图寻找蛛丝马迹,以判断是否有室友是组织的成员。
若能找到组织的人,他的心便能踏实许多。
然而,这样的尝试充满了风险。
一旦被其他人察觉,他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博华每天都忍受着身心的煎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机会,同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冷静和理智。
只有如此,他才有可能找到重获自由的机会。
这段时间,室友们陆续被带出去审讯。
那位中年人和那个经常发呆的人幸运地被释放,再也没有回来。
新的面孔不断出现,博华也成了监室里的“老人”。
这天,博华又被带去审讯。
刚被送入审讯室,警察便离开了。
博华无奈地朝着座椅走去。
突然,他惊讶地发现,审讯桌后坐着的,竟然是前几天刚刚放出去的那个喜欢望着天花板发呆的室友。
此人身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神情严肃,与之前在监室里的模样截然不同。
“你好,我是陈正明。”这个人声音沉稳地说道。
博华愣了一下,他记得在监室里,这个人的名字并非陈正明。
陈正明继续道:“我知道你一定很疑惑,为什么我会出现在这里。”
博华点了点头,他确实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是浙江奉化人,毕业于国党陆军军官学校,目前在党务调查处供职。”
陈正明语气自信地介绍着自己。
博华听到这个身份,心中的震惊难以言表。
这个时期的陆军军官学校,其前身乃是如雷贯耳的黄埔军校。
此人还是奉化籍。
他不禁想起陈正明在监室里总是默默望着天花板发呆的情景。
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陈正明竟然是一名有背景的党务调查处成员。
“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博华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他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在这个充满阴谋和谎言的时代生存下去。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你的家底很清白,你被关这么久,是因为他们还想榨取一些油水。”
陈正明有些同情地说:“警察局不能白抓人,如果没有钱财打点,你就别想出去。”
听到这些,博华感到无比绝望。
他很清楚自己没多少钱。
他望着陈正明,哀求道:“陈长官,我之前被偷光家财的事儿你们肯定也知道了,我现在真的没钱了,你们就把我放了吧。”
陈正明微微一笑,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如果你愿意成为我的线人,帮党务处搜集情报,你将会得到优待,甚至有可能获得自由。”
这个提议让博华的大脑飞速运转。
现今的党务调查处,就是之后的中统局,是国党的主要情报机构。
如果能搭上这条线,未来或许能给组织提供一些帮助。
在前世的经验中,他确实见识过多面间谍,无一不是在刀尖上跳舞。
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一旦被打上特务的标签,背负血债,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博华也意识到,这或许是他唯一的机会,他别无选择。
他重重地点头:“好,我愿意。”
“博华,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你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陈正明鼓励道。
博华接受了陈正明的提议,开始了他作为线人的秘密生涯。
在这个充满危险和阴谋的环境中,他开始暗中观察身边的室友们,寻找线索和证据。
就在他逐渐适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个腿部受了重伤的室友,名叫孙可,被抓前是航运公司职员。
孙可有着一些不寻常的习惯。
他总是喜欢睡在地板上,而且他的脚趾缝间隙似乎比较宽阔。
这个细节让博华产生了怀疑。
因为博华有着前世的经验,华国在40年代加入盟军后,盟军提供了一些日谍身体特征的辅助判断标准。
他开始暗中观察孙可的一举一动。
博华走到孙可的旁边,轻声问:“你的腿伤怎么样了?需要我帮忙吗?”
博华趁机打量着孙可的面部特征,发现他的鼻子略显鹰钩,和眼睛离得很近,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
“别总是睡在地上,容易伤口感染。”博华说。
孙可被惊醒,警惕地看着博华:“谢谢你,我的伤口已经好多了,只是地上宽敞,睡着舒服。”
经过敏锐地观察,博华又发现孙可的牙齿参差不齐。
盟军专门用于揭露潜伏日谍的手册内,密密麻麻地标注了这些参考特征。
博华越来越觉得这个孙可很可能是日本人。
在审讯室里,灯光昏暗。
博华坐在冰冷的金属椅子上,向陈正明汇报:“陈长官,我注意到孙可有几个不寻常的习惯和身体特征。”
陈正明目光如刀般切过来:“说。”
“他总是喜欢睡在地板上,脚指缝间隙比较宽阔,这在我国人中并不常见。”
陈正明皱了皱眉:“继续。”
“他的鼻子和眼睛离得很近,给人一种狡猾的印象。”
陈正明点了点头:“还有呢?”
“他的牙齿参差不齐,不像一般人那样整齐。”博华补充道。
陈正明沉默了片刻,然后站起身来,缓缓走动,似乎在思考。
陈正明突然问道:“你认为他是日本人?”
博华心中一惊,但他尽量保持镇定:“我只是听说过日本人的一些习惯,觉得这些疑点值得注意,需要结合之前的案底进一步调查。”
陈正明走回桌前,说道:“你的观察很细致,继续保持。”
博华根据前世经验,知道部分汉字用日语和汉语书写时,写法相同,发音不同。
于是给陈正明写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的内容和标题都很简单,需要让日谍嫌疑人念出来。
文件的标题是“一期一会”,文件的内容则是“和服、温泉、歌舞伎、茶道、神社、雨、书道”。
这些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是对日本三道文化的一种描绘,目的是为了引出嫌疑人的反应。
陈正明感兴趣地问:“如果嫌疑人不识字怎么办?”
博华信心满满地说:“派教官去教他,并且特意用日语发音教某些词汇和汉语发音混合教学。这是一场心理战。”
陈正明眼神一亮,点点头:
“我明白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观察他们地反应,判断出他们是否受过训练。”
博华继续道:“正是如此。而在适当的时机,让教官一边大喊‘八嘎’,一边用力扇嫌疑人。”
陈正明皱起眉头,疑惑地问:“这个行为看起来过于粗暴,有何深意?”
博华解释说:“这是一种策略。压力之下,普通人可能会表现出恐惧和慌乱,而一个受过严格训练、能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间谍。而且,情绪波动可以影响他的判断。”
陈正明沉思片刻后,肯定地说:“好,这个方法值得一试。我们立即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