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县里只有他们村来领种子,三娘的心里还是充满疑惑的。
她领完种子也不走,反正也没其它人在后面排队了。
三娘向刚刚帮她核对户籍的衙役大哥问:“请问宋良是这儿帮忙吗?我是他的妹妹。”
“原来是宋小妹呀,良子在后头帮着师爷算账呢。”衙役大哥笑得一脸和善,原来是熟人啊。
“需要我现在把他叫出来吗?”衙役大哥热心地问。
“不用,不用,让他忙着吧。”三娘笑着摆摆手,“现在你们正是忙的时候,就不要把他叫出来影响干活了。”
“嘿,忙什么呀。”衙役大哥打开了话匣子,“原以为免费给人发种子一定很忙,结果呢?你瞧瞧这儿哪有什么人啊!也就你们村子人齐点,其他村子里的人都不知怎么了,只有零星几个。这世道真不知怎么了?免费的东西都不要?真是奇了怪了。”
“是有些奇怪。”
三娘也觉得奇怪极了。
这时周县丞走了出来,他还记得三娘呢,跟她打了一个招呼:“宋家娘子也来领种子呀。”
“是呀,县丞大人您吃了吗?”
“民以食为天”,三娘这么想着,不知说什么时问别人吃饭了吗?准不会出错。
周县丞也是听到了声响,出来瞧瞧。
真是见了鬼了,接到上头的指令,说要按户籍给大家免费分发种子。他跟县令大人原本想着这个简单啊,这项工作应该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才对。
毕竟免费的东西,谁家不想要呢?
可恰恰相反,跟设想中的完全不一样,居然鲜少有人过问。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正当他们苦恼着,他出来瞧瞧热闹打算放松一下脑子,没想到就遇上了宋三娘一伙人。
他对这个精明的小娘子还有些印象。
况且宋良在县衙里也多次提及他家的这个小妹。一提起宋三娘,都是夸他家的这个小妹是多么精明,多么聪慧,鬼点子特别多。
别的不说,就说那威力极强的箭弩,也是他家小妹想出来的。
或许可以问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儿。
古人尚且可以做到不耻下问,他向一个聪慧的小娘子请教,似乎也不是一件特别难堪的事儿。
“宋家娘子,想必你也发现问题了吧。这免费发种子居然没人过来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常听宋良在县衙里夸奖自家小妹聪慧,能说说你的看法吗?”周县丞对着三娘拱了拱手,一副认真请教的模样。
见周县丞居然向她请教,三娘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这时桃花村里的人还没全散,他们原本想走了的。可见县丞老爷居然认识宋家三娘,而且这三娘还胆大,敢跟县里的大人打招呼。便停下了脚步,留下来看看热闹。
如今看到县丞老爷向三娘请教问题的这副情景,更是惊掉了下巴。
什么?堂堂的县丞大人居然向宋家三娘请教问题!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当不得兄长谬赞,宋良是我二哥,自家人看自家人自然是怎么看怎么都好的。若说三娘聪慧,实在算不得什么。”
三娘想了想,既然周县丞都问了,不好什么都不说,不然二哥在县衙里也难做。
于是主动请缨:“不如让三娘先去棚里问问,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可。”
周县城原本想说自己也跟着她去。可县衙里又有人出来催他回去工作,他实在脱不了身,这才作罢。
三娘来到搭建的棚里,里面大多数人都休闲的躺在棚里纳凉。
一副吃饱喝足的酣足样儿,她甚至还见有人摸着肚皮正在剔牙呢。
见到这副情景,三娘的心中已有猜想,看来大家不想领种子的缘由已经找到了。
为了确认心中所想是否正确,三娘走上前去跟这名男子搭话。
“大哥,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啊?你没听说吗?有天大的好事。”三娘故作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
那知这位大哥并不好奇,只是懒散地掀了掀眼皮看了看她,说:“什么天大的好事呀,不就是县里免费发东西吗?我们早知道了,这可算不得什么好事。就那么点东西,煮出来不过小半碗,还不够塞牙缝呢!又不是发肉吃,算不得什么大好事。”
“啊?”三娘愣住了,以为他没明白县衙的意思,解释道,“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种的,那可是种子呀。”
“我知道啊。我去看过了,那点儿种子煮了都不够一顿的。回家种地哪有在县里舒服啊!”
这位大哥边说着,眼中还露出一丝精光,见三娘还是一脸不解,他便开始指点迷津。
“你看啊,每天县衙都分一碗稀粥,其他富户也会不定时的施粥,这日子可不比以前种地的好过多了嘛!以前辛苦一年下来,收成还要纳税,余下那点粮食一大家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就能吃上一天两顿。还都是米粥呢,白花花的大米煮成的呀!”
以前哪儿过得上这种好日子。
这人一边说着一边鄙夷地看着三娘,这孩子莫不是个傻的,这点道理都不懂。
三娘没想到他们居然是这么想的,着急地说:“可县衙也不可能一直养着我们呀。”
“不养?我们这么多人,县衙不养着我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们饿死吗?他们敢吗?”
这位大哥以前肯定是个二流子。听三娘一说县衙里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便原形毕露,露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无赖样。
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吗?三娘额上的青筋都快压不住了。
她不是想站在县衙的那一边,帮着统治阶级压榨他们,只是觉得他这样的想法会害死他的。
三娘站起身来,扫视了一下城外的那一大片棚子,里面有多少人呢?
不会这里的每个人都这么想吧?
她不禁感到心惊。
且不说县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长久地养着他们。就说历朝历代,根本没有这个做法。都这么想了,谁来种地,粮食又从何而来?
三娘走到棚子远处的一块空地,却见自己村里有些人听了他们的对话,居然一拍脑门,一副我怎么没想到的模样。
有这样的想法的都是村里的懒汉,村长可不惯着他们,呵斥道:“若是你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必回村子里去了。我们村里可容不得你们这样丢人现眼。”
这些人敬畏村长的威严,不敢吭声,只是心中还是不服。
村长也是气急了,见他们这副模样,接着教训:“有手有脚的不想着自己立起来,反而净整些歪门邪道。双手向上乞讨别人给口吃的,那是什么?那是乞丐!现在又不是过去那般活不下去了。早知你们有这样的想法,还不如前些日子直接饿死得了,省得做出这样丢人现眼的事。”
村里有想法的人被骂了一通,擦了擦额上的冷汗,甩了甩脑袋,不敢再有这样的想法。
见他们还不至于无可救药,村长继续点拨:“你们就瞧着吧,县里就算能领粥,可还能领多久呢?没人有义务这么一直养着你们。到时候粥没得领了,又不事生产,只有饿死这一条路!你们自己饿死了不足惜,可别连累了自己的家小。”
“救灾粮总有一天会吃完,富户也不会一直给你们施粥,到时候你们怎么办?”村长语重心长地说着。
村长个明白人,言至于此,便不再多说什么。
“好言难劝该死鬼”,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有人找死,他也帮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