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李思初家门前。
锦正则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看看手表,指针指向六时十五分,已经过了昨天约定的时间。但是,房内没传出一点暗示房屋主人已经起床的声音。
上午还有许多事情不能耽搁,这么想着,锦正则开始敲门。
咚,咚,咚。
没人回应,他只好又用力敲了几下,同时给李思初打电话。
两种叫醒方式同时进行,终于把他叫起来了。大门打开,只见李思初迷迷瞪瞪地靠在门旁,眼睛都没睁开地打了个招呼:“师傅,您早啊。”
……
“时候不早了,收拾收拾出发吧。”
李思初应了声好,然后返回去糊弄地洗漱完,换完衣服,又出来了。还拎着一大袋子水果,样子看起来十分新鲜,还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锦正则想了想这水果也许是他昨天出门买的,调查结束已经很晚了,应该找了很多家才找到这么多种类的新鲜水果。他又想到了自己后备箱给郑煜带的的一篮子干粮,不禁感慨:我们都是好徒弟啊。
“好了,咱们出发吧。”
二人启程去郑煜家。锦正则驾驶车辆,李思初坐在副驾驶发呆。
沉默了一段,李思初忽然问道:“师傅你开车时候喜欢跟别人聊天不?”
“不?”
“太好了!那我先睡了,师傅你加油!回来我替你开。”然后没等锦正则说什么,立马就把眼睛闭上了。
锦正则没想到这个小子打的是这个算盘。
五十分钟车程后,二人到了锦城靠北的一个老家属院。
锦正则把车熄火,推了推旁边睡得死沉沉的人说:“醒醒,我们到了。”
李思初睁开眼睛,对着后视镜照了照,胡噜一把头发,然后拿着两大兜子礼物当苦力。毕竟是拜见师公,精神面貌可不能差。
锦正则带着他进入小区后熟门熟路地拐了几个弯,爬到一座居民楼的三层,停在一间房子前面按响了门铃。
须臾,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年人打开了门。正是之前县局的刑侦一把手郑煜。
他看见门外来人,顿时喜笑颜开:“哟,正则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快进屋来,来来来!”
说着便将锦正则拉进屋中。
然后这才看见后面还有一个年轻人,问道:“诶?这个帅小伙是哪位呀?”
李思初装作乖巧稳重的样子回答:“师公好!我叫李思初。”
锦正则顺着他的话介绍道:“师傅,这是我收的徒弟,刚被派到锦城派出所工作,今天特意带他来让您给把把关,看看天赋怎么样。”
听罢,郑煜更加喜上眉梢:“嚯,正则都收徒弟了!这一看就是个好小伙,快进来坐。”
“这些是给您带的吃的,回头您跟师母看看有没有爱吃的。”说着把东西放到了冰箱边上。
三人坐在沙发上,郑煜说:“哎呀,怎么每次来都带这么多东西。你师母去跳广场舞了,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又学了新的拿手菜。”
锦正则拒绝道:“不了师傅,今天上午晚一点还有调查任务,我俩没有口福,来不及吃饭了。”
随即,他说明了本次的来意。
“师傅,这次过来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起失踪案,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相关人和您认识,而且他与您之前办过的案件有关,我们怀疑这二者之间有联系,所以来找您问问。”
郑煜听了也很诧异:“还有这么巧的事?是什么案子?”
锦正则向他介绍了现在处理的这起案件:“我们调查的是锦万山失踪案,邻居们发现他很久没有露面,现在下落不明。之后询问锦万山的邻居,他回想自己小时候在锦城生活,提起一位认识的郑警官,联想到官职,我们认为他认识的是您。”
“哦?他叫什么名字?”
“周无涯。”
郑煜听到这个名字,大吃一惊,“你们的案件调查到了无涯的身上?”
二人听见他对周无涯的称呼也是一惊,郑煜怎么会跟周无涯这么熟悉?
“看来他提的郑警官果然是您…… ”
“是啊,无涯六岁的时候,他和他母亲意外坠崖,他幸存下来,但是她的母亲在被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时,面目全非。
这么说来,你们说和失踪案有关联的案子是指他母亲坠崖身亡一事?”
“正是,我们觉得两起案件可能有相同的作案动机。”
俩人将自己的推测告诉郑煜,他们认为周无涯母亲林荣归坠崖案和锦万山失踪案的动机也许都是多年前的债主为了讨债寻仇。
凶手对林荣归灭口是因为债主知道她家的财产寥寥无几,确定她没有还清债务的经济水平;而绑走锦万山,留下活口是为了问出锦家财产的下落。
郑煜听了他们的想法,思索片刻,赞同地点点头:“就现在已知的事实来看,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如果是同一个债主要讨债,为什么两起案件相隔个这么多年?
锦正则也觉得这一举动不合常理。
“我们当时确定的犯罪嫌疑人外号黑七,据了解,二十多年前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推算过来,他今年应该已经步入老年了。这么多年不来讨债,快退休了忽然觉得没钱养老,于是再去试图要回二十年前的钱?”
待他说完,二人发现这的确是个无法解释的矛盾。
“完了,师傅,之前咱们忘了考虑这个事情。”李思初有些懊恼地说。
郑煜慈祥地笑了笑,安慰道:“我赞同你们的是,作案动机可能都是财产,但是我认为嫌疑人未必是同一拨。所以还是非常有调查下去的必要。”
“关于林荣归案嫌疑人的资料,局里保存得很全。正则,等你回去后密切关注一下,我也会再去翻阅一下卷宗,我们随时联系。还有小初,要多帮你师父啊。我怕他一个人弄不过来。”郑煜对二人叮嘱道。
“好的,师公!这是当然的,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