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水母,属于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以下是对海蜇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中药名:海蜇
别名:石镜、水母、蜡、樗蒲鱼、海折、水母鲜、海蜇头等
界:动物界
门:刺胞动物门
纲:钵水母纲
目:根口水母目
科:根口水母科
属:海蜇属
种:主要包括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和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
二、分布区域
海蜇:分布于我国北起辽宁南至福建的海域。
黄斑海蜇: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闽南、自汕头到雷州半岛及广西的涠洲岛一带海域。
三、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海蜇的口腕部。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功效:具有清热平肝、化痰消积、润肠等功效。
主治:常用于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大便燥结、高血压病等病症。
四、营养价值
海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多糖、钙、磷、铁、钠、碘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A等。其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类含量丰富,而脂肪含量极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五、食用注意事项
新鲜海蜇的毒性: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水母毒素,人接触海蜇的触手会被触伤,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和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新鲜海蜇需经过腌制处理后才能食用。
腌制方法:通常使用食盐和明矾经过三次加工、腌制(俗称三矾提干海蜇),以滤去水分并去除毒素。
食用前处理:食用前需用净水洗净,去掉盐、矾、血里、砂子,再用热水汆一下,然后切丝拌凉菜用。
六、食用方法
海蜇的食用方法多样,如凉拌海蜇皮、海蜇黄瓜、海蜇鸡柳、海蜇汤冬瓜等。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七、相关配伍
在中医临床中,海蜇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与海蜇配伍的荸荠可用于治疗小儿一切积滞、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病症。
综上所述,海蜇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海洋食材,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然而,在食用新鲜海蜇时需注意其毒性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安全。
海蜇的种类数量因分类标准和资料来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不同资料整理的几种主要海蜇种类:
一、海蜇属种类
海蜇:是海蜇属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海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黄斑海蜇: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个体较海蜇略小,但同样是食用水母之一。
棒状海蜇:个体很小,伞径在42~100mm之间,主要分布于福建厦门、马达加斯加等地。
此外,还有面蜇等种类,但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面蜇主要栖息于寒流和暖流之间的海域,并不完全属于海蜇属的常见种类。
二、其他相关种类
沙海蜇:虽然俗称沙蜇,但并不属于海蜇属,而是野村水母的一种,由日本人野村贯一于1920年首次发现并因此得名。其形态及基因与海蜇有较大差异,也是我国的食用水母之一。
霞海蜇(霞水母):虽然名称中带有“海蜇”,但实际上与水母科海蜇属的种类有所不同。霞水母具有巨大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下垂的触手长20~30米,是我国海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
三、总结
关于海蜇的确切种类数量,由于分类标准和资料来源的不同,难以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但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水母科海蜇属中至少有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等几种常见的食用海蜇。此外,还有沙海蜇(野村水母)等其他与海蜇相关但不属于同一属的水母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