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研读以色列人的历史,会发现上帝对他们犯罪的惩罚越来越重,一次惩罚比一次要严重,先是派邻国来攻击他们,比如先是派非利士人来攻击他们,所以第一个惩罚是损失财产,但是他们不听,所以下一个惩罚更严重了;旱灾、饥荒,还有缺粮,可惜他们还是不听;接下来的惩罚就是疾病;但是最大的惩罚是失去他们的应许土地,再度被掳到别的国家去,他们当初被上帝带出埃及,但是后来就一直我行我素,上帝就把他们赶出应许之地。 其实一共有两次被掳,最大的惩罚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打过内战,北方十支派已经自行立王,而南方二支派保住耶路撒冷和大卫的直系子孙。南北发生内战,南方二支派叫犹大国,以较大的支派犹大命名,另一个支派是便雅悯,是很小的支派,所以就依犹大支派命名,犹太人就是这样来的。第一次被掳发生在公元前721年,北方十支派被掳到亚述,后来亚述衰落,被巴比伦征服了;第二次是南方二支派被掳,在公元前586年,从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掳去。 旧约圣经讲到被掳,主要都是指巴比伦的这一支,好笑的是,巴比伦人来的时候,并没有像哈巴谷所预期的那样,他们并没有毁灭掉一切,他们的作风比原先所预期的要温和多了。事实上,巴比伦人分成为三批,三个不同的时期把人掳走。第一次掳走皇室成员,把官员都掳走,他们以为这可以削弱犹大国的势力,比较好掌控,所以他们就先掳走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但以理就在这批人当中,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皇室成员一同被掳到巴比伦,他在被掳的人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但是巴比伦这个做法并没有奏效,留下来的人仍然设法挣脱巴比伦的掌控,所以公元前597年的时候,巴比伦掳走第二批人,掳走所有的工匠,还有生意人,让留下来的百姓陷入困境,就比较容易掌控,在这批被掳的工匠中,有个叫以西结的祭司,他在被掳的人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做法仍然没有奏效,留下来的百姓仍然不服从巴比伦,所以最后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86年,把剩下的人都掳走了,将圣殿移为平地,摧毁一切,于是耶路撒冷成了废墟,犹大地成了荒场,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被掳到巴比伦。 所以有两次被掳,一次是北方十支派,一次是南方二支派;一个被掳到亚述,一给被掳到巴比伦。其实都离得不远,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岸,他们分为三批被掳,所以在尼布甲尼撒做巴比伦王的时候,以色列人被全部掳到外邦,他们在外邦待了七十年,我等一下会讲原因,必须刚好七十年,但以理他读到耶利米书说,他们会被掳七十年,到了快满七十年的时候,他很兴奋,开始祷告求主带领他们归回,以色列人分三批归回,这一点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他们分三批被掳,并且分三批归回。 第一批在公元前537年,由所罗巴伯带领归回,他是大卫的直系子孙,所以他把大卫的直系子孙带回耶路撒冷了,马太福音一章耶稣的族谱里面就有他,所以大卫的直系子孙回来了,第一批只带领大约五万人回来,带领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回到应许之地; 又过了九十多年以后,第二批人归回,人数并不多,大约只有1800人,这是在公元前458年,由以斯拉带领,他是一位祭司,他带领利未人回来,因为之前都没有利未人回来,他们需要利未人来重建以色列百姓的信仰架构,以斯拉尽力地把利未人带回来,毕竟想回来的利为人不多,所以他又出去找了38个利未人回到耶路撒冷,以斯拉关心的是重建信仰,所罗巴伯关心的是重建社会,但是以斯拉想重建信仰,所以把利未人带回来,有了利未人才能够重建以色列的信仰架构。 可是不久之后,就是从公元前458到444年之间,尼希米回来了,他只带来几个工匠回来,他关心的是重建国家的建设,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人重建社会,也重建了信仰和国家建设,因为需要一座巩固的城市来保障他们的安全,而耶路撒冷的城墙是尼希米回来以后才重建的,所以有点像第二次出埃及,但是跟第一次出埃及不太一样,一切都是一点一滴慢慢地在重建。 这里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归回的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跟当时的犹大人口相比的话,这个数字少的可怜,这一点有重要的含意,因为他们在巴比伦的日子比当年在埃及的日子好,他们在巴比伦不是奴隶,可以做生意,犹大人一旦做起生意,要放下这一切是很难的。有一个小故事说,纽约有个犹太生意人,买了一个小小的店面,小小的店面两边都是大卖场,而他的那个店面挤在中间,他就在想怎么取店名,于是取名加\"入口\"。 各位,由此可见,犹太人很会做生意,他们一向如此,他们必须靠脑筋过日子,他们很聪明,他们在巴比伦成了精明的生意人,等到七十年以后,可以回乡的时候,如果你做生意做了七十年,真的很难放下,回到一个贫穷的小地方,没有生意可以做,结果大多数犹太人都留在巴比伦,当年跟着星星到伯利恒的智者,就是来自巴比伦的犹太人,他们在找那个星星记号,先知巴兰说,必有一星从雅各而出,东方来的智者不是外邦人,而是犹太人,是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哈西典人,以色列的智者,所以这些都是有关联的,这个故事很不可思议,越了解脉络,看得越清楚。 现在我们要看两卷书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分别以第二次归回和第三次归回来命名,但是其实这两卷书都谈到先后三次的归回,两卷书都到所罗巴伯和以斯拉,只有一卷书提到尼希米,我们现在要来看这两卷书,第一印象是两卷书非常相似,仔细地分析两卷书的架构,会发现它们的架构简直是一模一样,由此可见,这两卷书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那是谁呢?这个人写作的风格很像历代志的作者,在希伯来圣经里,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订在一起的一卷书,后来甚至被称作以斯拉记上下,而且也和历代志订在一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以斯拉写了很多,他很仔细地记录了历史,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历代志应该都是他写的,以斯拉写作的风格和列王记很不一样,但是这两卷书都分成四个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都一样,在讲重建和改过,国家的重建,百姓的改过,三次的归回则夹在中间。 以斯拉记先讲第一次归回,由所罗巴伯带领;然后开始重建圣殿;再来是第二次归回,由以斯拉带领;再来是百姓的认罪悔改,这是这两卷书中最悲哀的地方。百姓一归回就犯罪,是不是很悲哀?他们失去了土地,流落在异邦70年,但是一回来就漠视上帝的诫命,人真的很健忘。 第一批的归回有所罗巴伯带领,开始重建圣殿,但是重建工作断断续续,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督促下才继续下去,这是哈该和撒迦利亚扮演的角色;第二批归回,百姓的认罪悔改;第三批归回,城墙的重建,重新立约;再来又是百姓的认罪悔改,百姓好像常常会忘记,是因为自己犯罪才失去国土。 更不可思议的是请看这两卷书的架构,你看得出来吗?我用abc来表示每一部分各有几个单元,两卷书的第一部分都分成两个单元,第二部分三个单元,第三部分三个单元,第四部分两个单元。这边也是一样。尼希米记第一部分分成两个单元,这里三个单元,这里三个单元,这里也分成两个单元,真的很不可思议!事先计划得很仔细,架构安排得很好、很平均,看起来一定是同一个人编排的,我想一定是以斯拉。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非常的相像,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卷书的第九章,都是为全国认罪的祷告,如果你们有留意到最近几年的全国祷告运动的话,就知道这两章在祷告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章都有全国一起向上帝认罪的祷告,以斯拉记九章和尼希米记九章都非常值得一读,所以这两卷书非常相像。 现在我们来看以斯拉记,这卷书分成四部分,单元分别是两个、三个、三个、两个,你也许以为这是我自己的分法,其实你看这两卷书的内容跟主题,就知道可以明显地这样划分,整个架构安排得很好、很有技巧,可见得的确是经过了很缜密的构思。 两卷书都用两种语言写成,旧约圣经书卷里面用两种语言写成的不多,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写的,亚兰文是当时的一种通用语言,每个人都会讲,就像多年以后在新约时代,希腊文成为当时的通用语一样,亚兰文是旧约时代通用的闪语,在中东的肥沃月弯通行,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以后,接触到亚兰文,尤其做生意的人非学不可,所以很多犹太人都说亚兰话,他们归回以后带回的记录,有很多是用亚兰文写的。以斯拉记跟尼希米记当中有些族谱等等,都还是用亚兰文书写的,所以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有两种语言要翻。 旧约圣经只有另外一卷书是用两种语言写成的,就是但以理书,原因也一样,都是被掳的时候写的。这两卷书是被掳之后不久写的,所以他们归回时能讲两种语言,一种是做生意的时候用的亚兰话,一种是母语希伯来话。我们很快来看一下,这边的内容很直接了当,所以我不会多做解释。 不过一开始讲到一个叫古列的人,他是当时的波斯王,玛代人和波斯人征服了巴比伦,所以肥沃月弯东边的龙头老大想当然就是古列,他握有世界强权,但是他的心地很善良,他的政策很有人性,有意思的是,远在以赛亚那个时代,远在很多年前以赛亚的时代,这位先知就知道古列这个名字,他说:上帝必差他所膏的仆人古列释放你们这些被掳的民。 很多学者不相信以赛亚会预先知道古列的名字,就说这是事后写的,但是上帝知道这个名字,神说他会兴起这个人,让他们归回,古列针对被掳到巴比伦的人,订定一道非常开朗的法令,他说:我要让你们回到家乡,你们回去以后要重建你们的信仰,并且为我向你们的神祈福。他这些话不只对以色列人讲,根据考古资料,他对所有被掳到巴比伦的人都这样讲。他是把鸡蛋分散在各个篮子里,要每个人为他向神祈福,这样一个神都不会漏掉,所以,他也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要回去重建圣殿,为我向你们的神祈福。他对各国的民都这样讲,所以也对以色列这样讲。 但是我们在这当中,看见了上帝的作为,因为七十年满了,上帝兴起一个善良的明君准许他们回乡,去拜他们的神。他没叫他们建别的庙,而是叫他们重建圣殿,并且为他祈福,因此各国都为他向他们的神祈福,所以我才说他把鸡蛋分散在各个篮子里,这样做最保险。 所罗巴伯是约雅斤的孙子,所以他是大卫的直系子孙,获选来带领以色列百姓归回,所以古列是在鼓励他们重新立王,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立王,不过至少古列曾经鼓励他们立王,他吩咐所罗巴伯和同行的人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位在山上,我前面说过,\"往上\"在希伯来文是Aliyah,他们一直到今天都用这个字来指移民到以色列的人,是上到耶路撒冷,过去几十年来有很多人移民到以色列,欧洲犹太人从1875年左右开始回到中东居住,从那个时候起,不断有人回到以色列,上耶路撒冷,这也是旧约希伯来圣经最后一个字,因为旧约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是历代志,历代志的最后一句话是\"可以上去\",也就是可以回去的意思。 于是所罗巴伯回去了,他们开始重建,他带领一名大祭司同行,名叫耶书亚,也可以译作\"耶稣\",是不是很有意思?耶书亚和耶稣在原文是同一个字,他带了一名大祭司同行,他们回去第一件事就是立一座祭坛,然后开始献祭,以色列人在被掳的70年期间都没有办法献祭,因为没有圣殿,也没有祭坛,所以他们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一座祭坛,然后开始献祭。你知不知道亚伯拉罕每到一个地方搭棚,也是先立祭坛?创世纪一再提到亚伯拉罕每次搭棚都会先立祭坛,挪亚走出方舟第一件事,就是立祭坛。犹太人归回的第一件事,就是立祭坛。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惹上了麻烦,亚达薛西当上波斯王的时候,他接到撒玛利亚人的来信,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和外邦人混血的后代,有少数犹太人逃过被掳的命运,偷偷住在犹大山地上,这些犹太人跟留在境内的外邦人还有异族开始通婚,通婚以后生下混血的后代,撒玛利亚人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混血的后代,所以纯正的犹太人不喜欢撒玛利亚人,而且撒玛利亚人也没有被掳,从此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水火不容,所以耶稣才会向犹太人讲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 这两个族群的分裂由来以久,可以追溯到被掳归回期间,撒玛利亚人并不希望纯正的犹太人从巴比伦回来,因为他们已经散住在这块地上,于是他们写信给亚达薛西王,成功地阻止犹太人重建,但是他们犯了一个大错,因为亚达薛西王是以斯帖的继子,所以在他的内心里很同情犹太人。后来另外一个王大利乌一世从巴比伦来了一封信,大利乌一世鼓励犹太人继续重建,重建的过程十分地缓慢,有的时候撒玛利亚人会来阻挡他们,使他们没有办法好好地重建;有的时候他们做累了,就专心重建自己的住家。 先知哈该说,上帝的殿仍然荒废,你们自己还住有天花板的房屋吗?先知哈该督促他们继续重建,要鼓舞他们的士气很困难,因为只是一群人在一块贫瘠的地上尽可能的重建,别以为他们重建的时候总是士气高昂,其实整个过程是断断续续、做做停停。但以理被扔进狮子坑,是在大利乌一世作王期间。上帝让一任又一任的巴比伦君王对犹太人生出同情心,上帝触摸他们的心,让他们同情犹太人,让犹太人可以在撒玛利亚人的拦阻下重建。 50年以后,以斯拉归回,在所罗巴伯归回后80年,以斯拉获准归回,他奉命要来彻底执行法则,因为当时的治安开始出状况。这个时候,亚达薛西王又寄来一封信,鼓励利未人归回,以斯拉就想办法再带了38个愿意归回的利未人,再来是认罪悔改,这是最悲哀的一面。我们看到以斯拉,先是私底下祷告,他为百姓祷告,求上帝怜悯他们的行径,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又走了回头路。 接下来,他要求犯罪的人在众人面前要公开认罪,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他列了一张黑名单,距细靡遗,列出所有违背诫命,走回头路又再犯罪的人,其中最普遍的罪行就是跟异族通婚,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和外邦人通婚,而上帝禁止以色列人这么做,新约圣经也禁止基督徒这么做。有人说得好,如果你和魔鬼的子女结婚,你跟你的公公或岳父一定处不来,这句话讲得真好。 很多人私心盼望,如果和不信主的人结婚,配偶将来会信主,通常是基督徒的女孩和不信主的男人结婚。但这根本行不通,只会带来多年的痛苦,要跟在基督里的人结婚,不要和不信的人同负一轭,但当时的犹太人却这么做,也许女人不够多吧,我不知道,但是以斯拉坚持拆散这样的婚姻,他说这样的婚姻不讨神喜悦,绝对不行,就拆散了这些婚姻。 各位,新约圣经没有叫我们这么做,但是以斯拉认为这件事很严重,所以必须按照摩西的律法处理,把外邦的妻儿送走,让上帝的百姓恢复上帝百姓的身分,他甚至调查从巴比伦归回的人,发现有些并不是犹太人,拿着族谱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犹太人,你们假装是上帝的百姓,其实不是。所以这是以斯拉记大概的内容。 但是令人难过的事以斯拉这个人,以斯拉这个人,我来讲一下以斯拉,他的名字意思是\"帮助\",很有意思,以斯拉意思是帮助,尼希米意思是安慰,这一小群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和安慰,而他们得到 了,\"以斯拉\"在希伯来文是帮助,从这个希伯来字衍生出来的名字有以利亚撒,还有就是拉撒路,意思是帮助,以斯拉是亚伦和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的直系子孙,也是非尼哈和撒督祭司的直系子孙,所以他自来正统的祭司家族,他随身携带摩西五经、圣经的头五卷书。 圣经对他有很棒的形容,说他是一个看重经文的人,敬畏神的话语。圣经说他对经文做三件事,请注意我说的顺序,他研读经文、他活出经文,然后教导经文,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研读经文,活出经文,然后教导经文,活出圣经很困难,但是研读和教导圣经容易多了,他发现以身作则很重要,必须言行一致,所以他研读经文,活出经文,然后教导经文,是不是很美?对我来说这可以讲一篇道了。 他是个敬虔的人,信靠上帝,正直诚实,他会因为别人犯罪而伤心哭泣,一个犯罪被逮的人要哭很容易,可是为别人犯罪而哭泣,只有敬虔的人做得到,以斯拉他整个教导的重点是需要遵行上帝的话,不只是对圣经有兴趣、有渴慕,还需要切实遵行,他一再地吩咐大家要遵行、要遵行,要照着去做,若不照着去做,圣经就没有用处,传统认为他是120个犹太人组成的会议主席,这个会议负责汇集旧约圣经的书卷,编成这本旧约圣经的正典,我不知道这个看法正不正确?但犹太人是这样认为。 他确实为接下来的四百年打下基础,因为接下来四百年没有先知,接下来的四百年他们只有上帝以前所过的话,也就是圣经。上帝可以用两种方式向你说话,一个是他以前说过的话,就是圣经;一个是他现在要说的话,就是预言。但是,没有预言的时候,就只有圣经,是以斯拉把圣经的根基放在会堂的崇拜里,从此以后,会堂的崇拜顺序直到今天都按照以斯拉的指示。可惜今天基督教崇拜的顺序却和会堂崇拜的顺序相反,初代教会不是这样的,初代教会是按照会堂崇拜的顺序。 各位知道吗?我是会堂崇拜顺序的拥护者,我在吉尔福牧会的时候,每周的主人崇拜都是按照会堂崇拜的顺序,效果比后来基督教传统的崇拜顺序要好多了,那个顺序是先讲道,然后再敬拜赞美,先听上帝的话,再向上帝说话,在敬拜的时候,回应上帝向你说的话,这样的敬拜我认为更有意义、更有变化,因为有的时候你会想要跳舞,唱歌,有的时候则是严肃痛悔的心情,不必像办法培养敬拜的情绪。 我很受不了带领敬拜的人得要想办法培养敬拜的情绪,你的心中必须充满上帝才可能敬拜赞美,你在教会的时候,心中还没有充满上帝,通常要等20分钟才能进入状况,如果先听讲道,就可以省掉这20分钟,因为听完讲道,大家心中会充满上帝,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好可以敬拜,但我们通常会唱一首圣诗,然后就结束了,实在很可惜,如果你去会堂,会看见他们花一个小时读经、解经,接下来就用敬拜来回应,这是初代教会崇拜的顺序,是当初以斯拉设定的。
他首重读经和解经,他在市场放量一座不制讲台,在那里向他们读经、解经,然后以敬拜回应,听完讲道再用敬拜来回应,就容易多了,先听神的教导,再做出回应,我经常鼓吹这个顺序的好处,如果你读过我的书就知道,我一再鼓吹恢复这种崇拜顺序,这是耶稣和初代教会所习惯的崇拜顺序,因为这是从会堂沿袭下来的,是以斯拉设定的顺序,先讲道。 我们以前在吉尔福教会都是先讲道一小时,再敬拜半小时,这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因为当你的心中充满上帝的话,就会想向他说话,你就会准备好要敬拜,不必努力培养情绪,大家来敬拜吧!我们一起来敬拜主!请大家拿出敬拜的心…了解我的意思吗?变成自己要努力培养情绪,但是当你心中充满上帝,只想他,不想别的,能够定睛在他的身上,你就已经准备好要敬拜了,好了,我的广告打完了,就是这样,我们继续讲。这个敬虔的人打下基础。 接下来的400年,他们没有先知,只有文士,这些文士他们专门读经、解经,当上帝没有启示话语的时候,文士就会分成保守和自由两派,所以今天又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圣经学者,保守派的人相信复活和永生,被称作法利赛人;而自由派的人不相信复活和永生,被称作撒都该人。所以文士分成这两派,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这两派的人,他们为了如何解经争论不休,圣经学者和神学家搞得焦头烂额。 有意思的是,耶稣来了以后,老百姓很喜欢听他讲道,因为他说话有权柄,不像文士,你可以听出讲道的人是照本宣科地念,还是真的明白那些道理。有一次我大胆讲了一系列跟圣灵有关的道,一共20篇,当时我还没有领受圣灵的洗,我越接近使徒行传,就觉得越难讲,那个时候上帝怜悯我,让我领受圣灵的洗,下一个主日我再度上台讲道,我用同一篇讲章,以为自己没有改变。但是讲完以后,有个年轻人来问我说:你这礼拜发生什么事了?我问他为什么这么问,他说:你变了。他说:你这个礼拜讲的道,是发自内心的。 各位,那个年轻人原本是个木匠,今天在布里斯托当传道人。最近有个主日早上,电视播出他的讲道,他说:你这次讲道,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我们当然可以从书中知道很多事,但不见得明白,那四百年的空档,他们就是这样,保守派和自由派一直争论不休,后来耶稣来了,老百姓都看得出来,耶稣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这个人讲话有权柄。 当初是以斯拉在会堂中打下读经的基础,在早上的崇拜中,先分享上帝的话,在上帝沉默的四百年间,这个做法坚固了他们的信仰,上帝没有直接的启示,但他们有圣经,于是就仔细研读,反复琢磨,不断地查考,只可惜他们还是没有看懂圣经的启示,耶稣说:你们要查考这经,因为这经是为我做见证。这经指的就是旧约圣经,你需要圣灵来帮助你明白。好了,各位,下一个单元我们要讲尼希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