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完战场以后,三方联军即刻返回了阵地。
段玉却没有着急,他让困龙寨的战士将藤林别动队的那些尸体都抬回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
在此期间,他们竟发现了两个还有一息尚存的别动队队员。
虽然段玉很想立刻捏死他们,但为了榨取他们身上有用的价值,还是让医务兵对他们进行了紧急救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其中一个小鬼子因伤口在股动脉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另一个小鬼子倒是救活了下来,但因为伤情过重依旧处于昏迷之中。
想要从他身上获取情报,就只能等他醒过来了。
与此同时,晋绥军与八路军的高层听说困龙寨抓到了化装成晋绥军的鬼子,分别派人来询问情况。
段玉就把具体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并告诫他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双方在得知事情的严重性后立刻对各自的部队展开了排查。
尤其是晋绥军方面,把各团的营连排都挨个筛查了一遍,生怕会有鬼子的部队化装潜入。
虽然他们都知道鬼子不可能梅开二度,但这事关整个三方联军的生死存亡,马虎大意不得。
好在筛查的结果令人满意,所有部队并无任何异常。
不过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晋绥军二十一个团有完整建制的剩下了不到十个团。
成祎的361团甚至有一个步兵营都被干没了!
初步计算晋绥军这边的伤亡人数竟然达到了上万人之多!
八路军那边也有三四千人的伤亡数字,也就等于失去了整整三个团!
段玉在得知此数据之后,心情变得十分的沉重。
虽说两次战斗下来解决了鬼子近两万人还外加一个战车联队。
可段玉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值得。
段玉原本以为困龙寨全力输出的话能将伤亡比控制在一比二的情况。
可他万万没想到,即使困龙寨这边打光了炮弹,也尽了全力,可伤亡比还是来到了一点五比二的程度。
虽说以比鬼子少的多的伤亡取得胜利已经很值得骄傲了。
但段玉还是希望能多减少一些前辈们的伤亡。
毕竟前辈们的命可比小鬼子的命值钱多了。
由于困龙寨参与的正面战斗不多,所以只有寥寥一二百人的伤亡。
不过也因为困龙寨的人数比较少,联军不会轻易让其参与到正面战斗中去。
如今困龙寨的炮弹打光了,火力优势没了,也只能跟着大军一起在正面与鬼子战斗。
中央军那边虽然人数同样不多,只有三个团,但伤亡却并不少。
只要晋绥军某个阵地出现空缺,中央军就会立刻派人补上去。
由此一来,中央军的伤亡人数也达到了近千人!
伤亡如此惨重,但战斗却依旧没有结束!
接下来,段玉竟派出了困龙寨仅有的五个步兵大队!
困龙寨每个步兵分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困龙寨每个步兵分队的兵力大约在三百人到四百人之间。
其中,各种轻重机枪达到了四十挺,掷弹筒也有四十具之多。
这种配置,甚至不亚于鬼子的一个步兵大队的火力配置!
当然,每个步兵分队还配有十门迫击炮,其他五十门迫击炮都划分到了炮兵分队之中。
只不过现在所有炮弹都打光了,所以迫击炮也发挥不出作用了!
掷弹筒的弹药倒是还有剩余,不过也不是很多了。
段玉将所有的步兵分队都布置到了前沿阵地上。
除了炮兵分队、骑兵分队、特战队和寨主护卫队之外,这已经是困龙寨四分之三的力量了!
很快,鬼子那边就率先发动了攻击。
鬼子的各种炮弹率先袭向了三方联军的阵地。
阵地中的战士们赶忙蜷缩在战壕内躲避着炮弹的轰炸。
经段玉提议,各方在战壕内侧又挖了一个刚好能躲人的凹槽。
遭遇炮弹轰炸或者飞机轰炸时,战士们就可以躲进凹槽之中。
这样设计可以减小被炮弹炸到的概率。
除非倒霉炮弹刚好落在了身边,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鬼子的轰炸一直持续了五分多钟才停了下来!
可见鬼子这次的攻势是何等的猛烈。
同时也说明鬼子的炮弹储备是真的多,如果打消耗战的话三方联军还真耗不起。
此时三方联军的阵地已是一片狼藉。
不过大部分战士都在轰炸中幸存了下来。
这都得益于战壕内侧挖的凹槽。
轰炸刚一结束,鬼子大军就压了过来。
鬼子这次来的很直接,就是两三个联队一起往上冲。
原因很简单,鬼子认为经过他们这么一炸,三方联军至少有一半的士兵都被炸死了!
这是鬼子的第三波攻击,应该也是最后一波攻击。
因为这次鬼子的进攻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已派出了过半的兵力。
要是进攻成功了,那不用说,战斗直接结束,鬼子胜利。
要是进攻失败了,鬼子耗不下去,肯定会立即撤兵,也代表着鬼子败了。
鬼子的轰炸结束,三方联军的战士们也一个个露出头来。
他们重拾武器,准备迎击这最后一波敌人。
困龙寨的战士们也同样如此。
他们一个个眼神伶俐,目光中都带着杀气。
在上阵地前段玉给他们下过命令,让他们不要吝惜弹药,对鬼子进行全力输出。
即使轻重机枪的冷却都到达了极限,也不要停止射击。
掷弹筒也全力输出,直到把弹药打完为止。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每人都给多发了十个弹夹,只要有一个鬼子还站着,就都不能停止射击!
因为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战,必须将这最后波鬼子全部干掉才行。
眼看鬼子越来越近,已经到了三方联军的射击范围。
三方联军的所有人都没有立即开枪,都在等待着鬼子离的再近些再进行攻击。
四百米……
三百米……
二百米……
就在鬼子距离阵地不到二百米的时候,段玉率先大吼道: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