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面埋伏》的出现,还有梁谷音的精致点评,使得直播间的热闹程度更上一层楼。
不需要讲,很多人早就开始呼朋唤友。
其涨幅非常之快,此刻已经来到了260多万人,而且还在大幅度提升当中。
直到北尘他们准备开始下一曲的时候,人数刚刚好挤破300万。
歌曲:《破阵乐》
演奏:面具先生,风吟乐队
古曲收集者:面具先生
(此曲写的是关大洲老师在《国家宝藏》第三季上的《破阵乐》特别版!
关大洲老师对多个版本进行修改和整合,尽最大可能的复原原曲的气势。)
众协会会长都是眼前一亮。
一看破阵乐三个大字,他们心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秦王破阵乐》。
只可惜,此曲早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失传。
如今面具先生拿出来,又能完善几分?
不过对于面具先生的态度,他们还是很有好感的。
他并没有直接写满《秦王破阵乐》,而是只用了《破阵乐》三字替代。
这是对这一曲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谦逊。
后人再怎么厉害,也基本没有可能还原古代的曲子。
根本不知道多少人演奏?
除了常见的乐器外,是否还加入了什么?
有没有舞蹈,或者吟唱声的加入等等。
这些已经很难考证。
所以众会长的包容性是很强的,不需要百分百还原,只需要曲子的韵味可以接近,那就已经是难得的好曲了。
而前面的那一曲《十年埋伏》端是了得,他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曲也不会差。
歌曲伊始!
厚重的大鼓声,急促袭来。
第3秒的时候,一声琵琶声如刀剑出鞘般,锋利且铿锵。
第6秒的时候,尺八的衔接而来,瞬间渲染了出凄肃之感,同时也带来阵阵肃杀之气。
三者的配合,在短短16秒内就构造出一个杀机四伏,刀光剑影的古代战场。
仿佛让听者回到了秦王李世民正率领着3500名精兵,在虎牢关利用他强悍的军事才能,大破窦建德10万大军的那个战场。
第16秒,一种罕见的乐器,三弦琴加入进来。
这种传统乐器的音色极为丰富。
既能坚强如钢,也可柔情似水。
既能淡雅飘逸,也可通俗写实。
既能欢歌劲舞,也可如泣如诉。
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
而三弦在此处,清脆明亮,灵动无比,如秦王率领轻骑快速奔赴所带来的阵阵马蹄声。
同时也带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异域风情,更符合了舞曲的风味。
而《破阵乐》本身就是战舞,以乐工120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
三弦的加入不仅不显得突兀,反而更是成全了此曲的“龟兹”元素。
第26秒的时候,尺八再度袭来,这一段,算是它的独奏。
尺八在现代少见,但在古代可是相当流行,其音色苍远辽阔,巍巍高山,浩浩长河,无垠大漠的辽阔之景已在脑中挥之不去。
同时联想到,不正是秦王打下的辽阔疆土。
经过多年的激战,将东突厥纳入唐朝版图。
此后,他又相继征服了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龟兹、西突厥……
将这些地区统一纳入了唐朝的管辖范围。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如今的九州版图!
随着旋律越来越高亢,在第57秒的时候,琵琶声再起。
没有刚才《十年埋伏》的铿锵与杀气,在这里尽显琵琶的柔情与清脆。
尺八已经硬气十足,若是琵琶也如此,那将过犹不及。
相反,琵琶在这里的柔情,更似大唐如江水,拥有包罗万象的气度。
第1分06秒,笛声高亢而来。
其音色如山涧流水,清澈悠长,让人心旷神怡。
其大气磅礴的旋律,犹如吹响大唐盛世的到来。
紧接着,是最后出场的二胡。
如丝绸般流畅,悠扬婉转,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
每一种乐器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尽显风情。
笛子有如决胜千里的统帅,坐镇高位,随时准备发号施令。
二胡有如奇谋百出的军师,随统帅之策,倾尽其才。
三弦有如马蹄急骤的轻骑,只要一有机会,就可以将敌军撕裂一个口子来。
琵琶有如披甲上阵的将领,在两军对垒间,上演血与汗的激情。
尺八有如严酷肃杀的精锐,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大鼓有如庄严齐整的主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拥有着绝对的定鼎之姿……
这些元素凝聚在一起,组成了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破阵乐!
第2分39秒,弹着三弦的那位风吟乐队女成员,仿佛提着大刀的将士,左右劈砍,无敌于世。
谁能想到,弹着传统乐器竟然还可以酷成这样,完全不弱于西洋乐器,令直播间的人都大声叫好。
第2分48秒,迎来了曲子的高潮部分。
也是唯一的一段多乐器合奏。
那种四海升平,繁华如梦的大唐盛世,再次归来。
听者仿佛在这一刻进入大唐盛世的心脏——长安。
街道上,商贾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路人络绎不绝。
茶馆里,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皇宫内,才子佳人谈笑风生,一舞倾城。
在这里,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千年的往事,每一处风景都映照着盛世的辉煌。
不仅是军事,不仅是商业,就连文化也是绝代风华。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尽皆汇聚于此。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白居易的淡然心性……
诗人们用笔尖描绘着时代的画卷!
这,就是大唐盛世!
这,就是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