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夫人于是把左右邻居叫了出来,向他们传达消息后,用言辞含糊而正派地提醒说,“大秦的法规清清楚楚,请各位不要做出违背道德之事!”
刘季引领着十几人聚集在芒砀山中形成‘群体盗匪’行为,显然这构成了一个新的‘罪名’——违反治安。此前因为他只是在服役途中擅自逃跑,并未被知觉周围邻里与家人,所以他并未承担连锁刑事责任。
然而,现在官府接到通报前来抓捕,邻里成员藏匿刘氏妻子,就被定义为‘包庇罪’。
按照大秦律令,如若‘不上报私藏犯罪者将会受腰斩处分……若包庇私藏者将同降敌人处罚’。这便是严夫人所说的警示话。
当严夫人才结束陈述时,人群中一个手里暗藏着一把长刀的强大男子低声说:“哪个胆敢告发罪行,当注意我的樊哙不是不讲情义的人!”
樊哙说完,他身旁的一位身高体瘦、身穿草褐的男士轻轻地说了句:“刘季平时刻待人真诚厚道,我们应该效法古人之举,绝不可能作出那种卑劣之事!”
周边几名男子也随之低语表示认同,一时间,原来想冲上前去控诉的人变得犹豫起来。
因为在众人面前指控,一定会遭到反扑!
看见这种景象,甘夫内心窃笑不已,在心中赞叹道,君主确实是神通广大的人物啊!不论是郡府众人还是这里的百姓,所有人的行为完全如君主所料。
回忆着当日出发前扶苏对他的话,甘夫便指挥着泗水军卒,将眼前的人群分为若干组,一个个引入房间接受询问。
正如预期的那样,只问到第三个人时,吕雉就有人认了出来。
通过木窗的视线中,可以看到那位被几个壮汉守护的女性的身影。约莫年近中年,身着带有补丁的衣服裙裳,健康的棕黄色肤色,眼眸亮如湖波,嘴唇滋润丰满,带着一股原始的性感魅力。女人一旦露出妖艳气质,三四分的容貌就可以比肩七八分的魅力,况且她的本就很标致,带着一丝粗犷气,为她赋予一种独有风味。
她左手怀拥着还在的男婴,而右手牵住一个看起来是约六七岁的。
甘夫知晓此人正是寻找的对象,但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询问起了下一组人。
这符合了出发前扶苏的特别指示:至少要多问几位再采取行动抓捕。
逐渐地,便轮到靠近吕雉身边几位男人时了。
甘夫装出一脸不耐烦的模样,命令守在门口的郡卒将剩下的人一一请进屋内。 当几位由樊哙为首的男性步入院落时,那些早已接到命令的铠甲兵便立刻向着吕雉聚拢而来。
目睹此景,樊哙大声喝喊:“中计了,快营救他们!”
“制伏了!”“将其交付郡府惩治。”
此刻,一名守备走过来,示意了一个胸前搂抱着、脸上布满恐慌神情的女人,轻声道起甘夫进行私下的交流。
\"厉害了我的哥,直接厉害!区区一个小亭长都能养个小三,秦地民风真是开明……甘某人嘴角微微抽搐,却没下令抓人。
秦始迹对于此事并不全然信任,无充分证据表明亭长的小三涉及此案,故甘某不会违法行事。
…
与吕雉的不同,此刻温汤宫内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扶苏卷起衣袖,在厨房搅拌着面粉。经历了几番面粉过多添加、水多减量的实践后,他掌握了制作面食的基本步骤。
不久,在「那些赞颂妾之美我者,都是因为我对她们有私心」的一阵阵鼓掌下,他进行了下一步行动。
让赵姬用散发着淡淡兰草香的毛巾擦去额上汗水后,他摊开半罐面粉放在砧板上,将其均匀地分成上百小面块。
接着,将它们擀制成薄如蝉翼的圆饼状,放入加热的铁锅上煎煮数秒,一张洛馍就这样成型。
在成功数次后,扶苏有些失去了耐性,将后续工作交给了跃跃欲试的赵姬和田姬;赵姬负责揉面,田姬则进行烤制,倒显得有一份东宫贵妃烘饼、西宫皇后拨葱的风情韵味了。
拂过这一过程后,在一边的戚蕊看着扶苏嘴边微微的笑意,心中疑惑不解。
突然,她的目光扫到忙碌的田姬不小心露了一半的樱桃口。这场景使她不禁回忆起了昨晚的一幕。
小公主俏生生的小脸颊瞬间染上淡淡的红霞,像是瞬间从煮过的小龙虾重新变成了活蹦乱跳的。
\"好烫呀,难道在咸阳又出现了一个疑似病症?要不会不会隔离她?”扶苏轻轻摸了下孩子的脑袋,一脸迷惑,眉头微锁道:“怎么会那么烫,不会是生了什么病吧?”
正看着门外卖力喊叫的韩郎:“召太医令夏无且……”
“别、陛下......” 戚蕊儿的小手上不安地摩挲衣领,声音如少女初雨:“我没病,只是...”
扶苏紧蹙眉头,欲问些什么时,旁边的小姑子赵姬悄悄来到他的耳边轻语。
\"哦....\" 扶苏露出了复杂微妙的神情。
戚蕊儿垂着头,高傲的瓜子脸上泛着如同鲜果汁般的红色。她不敢正视扶苏,内心充满羞涩。
扶苏转动头庞,享受着田姬裙子下那如明月一样的月牙线形状轮廓,同时考虑在关中的区域种植冬小麦的问题。
麦类作物自西周时期开始,便从西亚流入中华大地。到了春秋时代,小麦已成为中原较为寻常的种植农作物。
《左传·成公十八年》中提到过一段话:“有兄而无贤者(聪明智慧)的周子,因为不能分辨出豆子与麦子的差别,因此不能作为领导者。”
表达的是在这个时期的判断标准中,识别不出来豆子和麦子就是“无贤”(愚笨)的象征;类似于后代“纯粹无知”的描述用来形容“为何不享用丰美肉类”的比喻。两者虽然表达角度不同,但也寓意着相同的含义:对于辨别能力的强调和看重。
然而,栗米的皇后地位稳固得如同山岳般稳定,即便是外来新贵小麦也不能撼动其地位。
追溯自远古祖先时代,粟米就是黄河地带的主要粮食,这种传统延续了数千年,无论是种植技能还是食物加工技巧,都已经发展得极其成熟。
至于小麦,它的适应性虽比栗米要强一些(更能抵抗严寒),但在抗旱能力和吃粮的习惯传承上却不如栗米。这些因素决定了小麦难以完全取代栗米的位置。
然而,就在胡亥在长乐宫仔细查看了相关书籍之后,他发现了改变、动摇栗米皇后地位的可能性——那就是:小麦中的冬作麦类作物(小麦的一种类型,冬季种植并收成)!
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
《礼记·月令》记载:季春时期,应为麦谷祈求丰收。中秋时节,命令官员们催促人们收集储藏食材,多多储备,并鼓励种植小麦,强调不可错过最佳种植时间。若有违反,将直接处罚无商量余地。
将麦的地位提高至其他农作物未有的重视高度。这是因为大多数粮食作物遵循着从春季播撒种子,秋季收割收获的过程。
因此,每年夏季时总是会出现“青涩”的时候,在粮食上容易产生危机问题。相比之下,冬作麦的引入则能为黄河中上游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种植冬小麦,起到了“接棒补缺”,缓解粮食压力的重要功能。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麦的种植得到了广大支持。在“以吃人为首要”的中国古代社会,这类有显着经济效益的物种赋予小麦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换个角度说,则像是每当栗米皇后有所不适那几天,“小麦贵妇”(喻指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便得以趁势而上…
尤其是遭遇灾难,秋收全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马上就能种植冬小麦,以防止粮食短缺的情况扩散。
这其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最高领导者的关注。于是,相比于众多作物中脱颖而出的冬小麦成了粟米的一大候补角色。
尽管冬小麦产性强高且更能抵抗寒凉、既能进行秋季播撒、夏季采收,对处于“生病”状态的粟米皇后来说显得体贴温柔、甚至似乎有潜力去争取皇后宝座的位置了。
但理想往往丰满现实却充满坎坷,小麦贵妇面临的却是来自男性君王的冷漠抗拒的确,所有的男子都如木偶一般呆滞愚蠢吧!田姬高声喊出画外的感慨声,紧接着跑向前来准备给君王捶胸的她却很快就被胡亥拉到了地上,在其身后一顿猛击臀部。
回到主要话题。
这是因为当时人类的主要粮食仍然是一谷为王,所谓一谷就是每口粮必须一粒一粒的咀嚼吞咽,这是中原文化精髓所在。
无论是稻米、小米、黍米、小麦、高粱、大豆、绿豆都需要一颗颗地品味。
这种时期的民众对小麦的喜爱做法为,把其碾成麦粉碎粒,模仿小米的模样装扮成粮食之母,再依照宠爱小米的传统烹饪方式制成‘麦饭’,而不是现在流行的手工面条或是馒头等食品。
以宫廷剧的角度看,虽然小麦拥有诸多策略和技巧,但是小米是皇帝心中的最爱,地位非常稳固。小麦现今仅作为备选之一,长期处于冷清的状态,在天灾或缺粮时才再度成为焦点。
虽说此前扶苏已经推动用水磨,更以长安街上的店铺实践了面条的多样烹饪,却未能快速推广。
所以早晨时分他直奔了后堂,不仅仅是饥饿使然,更为了探寻相对于煮面蒸粮,更便捷的一种进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