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过了两个月,茂哥儿和荀哥儿在李夫子那里学得差不多了。
李夫子言明,他已不好再继续教这小哥俩,因为小哥俩需要的知识厚度比他想象中的要多,理应寻找更适合这小哥俩的老师。
徐记食肆包厢。
李夫子十分欣慰。
这小哥俩是他最满意的学生。
徐川和程兰青齐齐向李夫子敬酒。
“多谢李夫子这几年的照顾与尽心教导。”
李夫子同样举起酒杯,说道:“这是鄙人的应尽之责,只望茂哥儿和荀哥儿能够笔耕不辍,继续努力读书,有一日提名金榜。”
他勉励小哥俩:“日后定不能骄傲自满。”
徐小莱见他细细叮嘱的样子,可见是真的把这小哥俩放在了心里。
茂哥儿和荀哥儿连连点头。
茂哥儿按照阿姐之前教的那样说道:“夫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往后也会经常去看您和师母的,也会努力读书,定不负您所托。”
李夫子听到这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心里老怀安慰。
不枉他尽心教授这小哥俩一场。
“好好好,”他大笑,说道,“为师定打开门相迎你们。”
茂哥儿脸上浮现出两个小酒窝,看向徐小莱。
徐小莱微笑着点头。
李夫子人品很不错,就算不能够再继续教授茂哥儿和荀哥儿,作为一个来往对象,也很好。
潜移默化之下,也会让这小哥俩的脾气品行受到影响。
当然了,只接触端方君子是不够的,徐小莱还得让这小哥俩去皇宫感受一下复杂的环境,再让凌景泽教他们职场厚黑学。
她已经把职场厚黑学的一些书本都买了下来,之后就让凌景泽研读,然后顺势让他们当这小哥俩的老师。
几天后,凌景泽来到了徐记食肆。
徐小莱立即递上几本厚厚的书。看到书封面上那醒目的几个厚黑学大字。
凌景泽头上一阵黑线:“这是什么?为什么我要看?”
徐小莱拿出另外一堆贿赂凌景泽的现代美食,有肥宅快乐水、方便面、辣条。
“凌同学,我逛书店的时候发现,这些书很适合你看,你想想,你在皇宫那样复杂的职场环境下生存,日后,你还避免不了卷入夺嫡中。现在开始看这些书,对你十分有好处。”
凌景泽感动极了,以为徐小莱是一心为他着想。
他看向徐小来的眼神,满是感谢。
“小莱,你居然为我想了这么多。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看。”
“那就好,徐小莱拍拍凌景泽的肩膀,那个,你看完之后,顺便再教一教茂哥儿和荀哥儿呗。”
凌景泽胸口拍得砰砰响,“放心,包在我身上!”
徐小莱妙计得逞,嘿嘿一笑。
“好,我相信你。哎,毕竟你可是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的男人。”
徐小莱一顿不要钱地夸,凌景泽听得十分舒服。
但是等徐小莱离开后,他看着这一叠厚厚的书,冷静下来,突然醒悟。
会不会徐小莱让他教那小哥俩才是真正目的?
不,不会的。
凌景泽不相信。
他晃晃脑袋,像是洗脑自己,说道:“小莱一定是想要鞭策我。没错,就是这样。”
徐小莱有求于凌景泽,自然是对凌景泽千好万好。
她下了厨房,让老爸做了凌景泽最爱吃的红烧排骨面,端上来给凌景泽。
凌景泽立马放下了那沓厚厚的书,眼睛发光。
“我就知道,小莱你对我最好。”
徐小莱大言不惭:“那是,那是,你快吃。”
她左右看看,关上门,从包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榴莲。
“快,你多久没吃榴莲了?我特地给你带的。”
凌景泽更加感动了。
徐小莱趁凌景泽在吃面和榴莲的时候,趁机提了一些关于茂哥儿和荀哥儿进宫读书的一些要求和条件。
“你看看,咱们现代,读五天休两天,这个制度就很合理,对不对?我觉得,今年,起码今年,要实行这个制度。毕竟,荀哥儿还小,一直不停让他读书,脑袋都读坏了。”
聪明的孩子更需要空间与自由。
凌景泽作为不喜欢读文言文的那一类人,自然是举双手双脚支持徐小莱。
“我一定去跟太子大哥说,有你在,他一定会同意的。”
然后自己趁机也能混几天假,真是太好了。
徐小莱又说了一些现代学校的合理制度。凌景泽听了进去,一回宫立马就跟太子说了。
太子很不解。
别人家的孩子想进宫读书都不能,这徐家送孩子进宫读书,却还有要求?
但是,他接触过徐家人,知道徐小莱和徐家父母并不是那种无的放矢、恃宠而骄的人。背后一定有理由。
所以,太子在某一天微服私访。
他出宫去了青山村。
一则是之前青山村修水渠的事,他还记在心里,总得亲眼过来看看,二则,顺便与徐家父母和徐小莱谈谈茂哥儿和荀哥儿进宫当伴读还有条件的事。
“小莱,”太子说道,“你为什么要让茂哥儿和荀哥儿读五天就休息两天?读书要坚持才好。”
徐小莱一点都不慌,有条不紊解释:“大公子,不在皇宫读书,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家里读书。他们在放假那两天,依然要完成先生给的功课,那也是读书。”
“要读书,不仅要读书本上的书,还要读这世间的书,这人间的书。”
她指着青山村,“大公子,您看,这些就是世间的书,人间的书。”
“我不愿他们两个为了读书,就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成为不知道劳作辛苦、不知道人间疾苦的人。”
“读书人,先是人,再才是读书。”
“他们不能忘了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要懂得田间劳作,分得清五谷杂粮,做得了地里的活计,了解生活的辛苦。”
徐小莱毫不掩饰她之后的计划,“我之后还会让他们接触管理店铺,学习更多关于管理的知识,管事管人。这些都是世间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我觉得要从脚下的路开始体验。”